南澳巴罗莎的葡萄酒史

人气 22
标签: ,

【大纪元2013年05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晓潇澳洲阿德雷德编译报导)南澳巴罗莎葡萄酒产区历经百余年的沧桑沉浮,成就了其今天在世界葡萄酒界不可替代的地位。

1840年 — 1940年 百年创业

1842年首批来自西里西亚路德教派的农民和商人到达位于巴罗莎地区的Bethany.后,开始种植水果和葡萄,并发现生长于地中海地区的葡萄特别适合栽种于此。到19世纪90年代,这里已发展起数十个酒庄,包括:Oscar、 seppelt家族的seppeltsfield,、Johann Gramp家族的Orlando、Samuel Smith家族的Yalumba、William Salter家族的Saltram和Johann Henschke家族的Henschke。到1929年,25%的澳洲产葡萄酒产自巴罗莎。然而,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葡萄酒销量骤减。

40年代:战后重建

二战后,巴罗莎的英国后裔与德国后裔之间充满着怀疑和不信任。而第一个葡萄酒节却成功愈合了这些战争创伤,全新的合作模式替代了传统零售店,葡萄酒行业的现代化也在悄然兴起。 Johann Gramp家族的后裔Colin Gramp二战结束后途经美国纳帕谷(Napa Valley)时,观察了现代化酿酒工艺,于1947年酿造出巴罗莎的第一桶特酿干红葡萄酒Special Reserve Claret,他也因此被誉为巴罗莎的“现代葡萄酒之父”。

50年代:乐观和创新

澳洲最著名的酿酒师Max Schubert在法国的波尔多(Bordeaux)旅行时,迷上了在橡木酒桶中酿造的赤霞珠红葡萄酒(Cabernet Sauvignon)。 Max决定尝试酿造口感香浓醇厚的西拉子酒,并选用大号美国橡木桶。 1951年,独一无二的新澳洲风格红酒(Grange Hermitage) 问世,并由此影响澳洲酒业长达60年。酿酒师Cyril Henschke紧随其后,选用产于巴罗莎较为寒冷地带产的西拉子葡萄,于1952和1958年相继推出Mt Edelstone Shiraz和Hill of Grace Shiraz。而Colin Gramp在1956年推出的Orlando Barossa Pearl大众款酒品,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60年代:冷静而优雅

60年代无疑是属于雷司令(Riesling)白葡萄酒的,酿酒师籍此把酿酒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Yalumba购买了位于拥有120年历史的葡萄园Pewsey Vale,试酿雷司令和赤霞珠红葡萄酒;Orlando推出Steingarten Riesling;Thomas Hardy & Sons推出了Siegersdorf Riesling。 1962年,Penfolds选用巴罗莎西拉子和库纳瓦拉赤霞珠红葡萄,酿造出Bin 60A,此款酒品在澳洲独领风骚50年。

这一时期,葡萄酒化学家们,如Ray Beckwith 和Tony KluczkoRay,在葡萄酒质量控制和技术革新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代:繁荣和谷底

在澳洲葡萄酒贸易协会的大力推广下,巴罗莎红酒成为70年代的时尚。许多古老家族酒庄因资金周转不灵,无法通过添置设备来扩大产量,从而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他们学习引入机械化方式来采摘葡萄,以及采用滴灌方式来保证产量稳定。但个别不法商人成了害群之马,来自Riverland的廉价葡萄被用来冒充巴罗莎本地的优质葡萄用来酿酒。

1975—76年间,红酒市场突然跌入低谷,取而代之的是果味白葡萄酒,如Moselle和Chardonnay。

80年代:走出阴影

澳洲政府为扭转葡萄供过于求的局面,引入了一个所谓“葡萄藤铲除计划”—,即付钱给种植者铲除多余的葡萄藤。这一举措招致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早期拓荒者种植的百年西拉子和歌海娜(Grenache)老藤也难逃厄运,而这些老藤曾是巴罗莎引以为荣的财富。与此同时,房屋开发商在该地区的开发建设也威胁着这一传统的种植区。所幸一小群有经验的酿酒师和从葡萄种植业转行过来的酿酒人受到启发,开始经营各自的小型酒庄,并取得初步成功。

90年代:回归传统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新款浓郁型巴罗莎红酒问世,人们自信地重拾传统酿酒法。酿酒师的注意力回到了稀有的老藤上,同时他们对土壤类型、地质和微气候对葡萄和酒产生的影响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一时期巴罗莎的酒品风格多样、又极具巴罗莎地域特色,世界各地的爱酒人士对在橡木桶中酿出的西拉子酒的风味趋之若鹜。同时巴罗莎的其它传统品种如Grenache、Mataro、Riesling和Semillon也广受欢迎。

2000年:走向成熟

新千年即将到来之际,巴罗莎葡萄酒的价格被葡萄酒收藏家节节推升,在市场上屡创新高。一些来自低产老藤的稀有葡萄酒受到追捧,在美国的拍卖价格达到每瓶1千元,老藤结出的葡萄果实价格攀升到令人唏嘘的每吨1万元。911后,葡萄酒全球范围内的供大于求、无规划的种植和消费趋势的转变以及零售行业的垄断经营导致整个行业的急转直下。

21世纪的前十年里,中小型酒庄渐渐成功建立起自主品牌,创出了各自风格迥异的酒品,并与葡萄种植者保持着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巴罗莎新一代传承人年轻力盛,作为50年代的革新者们的后代,他们全心致力于继承和发展葡萄酒业。

2010年 — 2020年:巴罗莎浴火重生

新的十年充满了希望。亚洲市场正在迅速崛起。如同先辈们当年在美国、欧洲推广他们的葡萄酒一样,当代的酿酒人将继承先辈们的衣钵,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大展宏图的地方是亚洲。

(责任编辑:陈紫雨)

相关新闻
调出麻吉的味道 南澳酒庄鲜体验
跟着神韵游世界——澳洲(5)阿德雷得
南澳葡萄园有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南澳巴罗萨葡萄酒荣膺国际酒赛3项大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