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供需失衡少子化 教授老化难解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0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9日电)台湾大专校院在民国80年代急速扩张,但近年遇到少子化、私校经营问题,大专教职供需失衡,学校遇缺不补,导致教师年龄老化,年轻学者却苦无教职机会。

国家实验研究院今年9月公布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师资员额成长接近“停滞”,教授年龄老化恐对大学创新研究动能产生冲击。

国家实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04年台湾大专教授主要年龄族群为40到44岁,到2013年提高为45至49岁;且如果维持现行员额、师生比,私校届龄退休教师遇缺不补的状况下,10年后大学教授主要年龄族群,将落在60至64岁,也就是届退岁数。

中国国民党籍立委蒋乃辛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质疑,国外挑选学者,超过40岁的都不要;台湾学者却严重老化,当上助理教授普遍要35岁,当上副教授更要45岁。30、40岁的教师已过了创新的黄金时期,应想办法让教授年龄层降低。

教授老化问题,早已让各大学头痛。清华大学校长贺陈弘分析,因国内大专扩张等因素,1980年代有一大批海外学成的学者进入学界服务,这些人在5到10年内,就会陆续退休,照理说可以空出许多职缺给年轻人,却又遭逢少子化问题,学生人数减少,许多学校遇缺不补。

成功大学校长黄煌煇表示,以公立学校来说,关键是教育部应争取更多预算,拨出更多的教师员额,改善生师比,才能让更多年轻人进入学界。

台湾大学校长杨泮池则认为,应引导博士生调整观念,现在大多数人博士毕业后,都想留在大学任教职,未来应有一部分人,朝创新、创业方向发展;产业界也应一起帮忙,多聘用高阶人才。

教育部长吴思华表示,大学教授老化的确会对高教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但除了保留员额,大学也应创造出更多的产学合作机会,引入业界资源,在校内增加研究员职位,年轻学者才有机会。

国家实验研究院将大学职缺形容为一班客满的公车,退休成为唯一流动的原因;如今这班公车已快变成“敬老公车”,老教授下车后,却不让年轻人上车,导致年龄层迅速老化,严重影响高等教育新陈代谢。教育部除了改善学校遇缺不补的现状,也该创造出更多的“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