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首日遭冷遇投资分歧

【大纪元2014年11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王诺香港报道)继日前港交所正式公布17日沪港通正式开车这一利好后,随后数日香港金管局宣布取消香港居民每日2万元人民币兑换限额的限制,市场普遍认为这一措施为香港市民增持人民币提供便利,也给以人民币交易的沪市带来憧憬。14日更公布对两地市场交易所带来的相关税费采取免征三年的举措。

昨日(17日)被外界热传的“沪港通”正式通车,香港恒生指数高开225点后由升转跌,收报23797点,全日跌290点。港交所全日受压跌幅达4%。沪市方面,截至收盘,沪指报2474.01点,下跌4.82点,跌幅0.19%,成交1993亿元人民币。

瑞信董事总经理陈昌华表示,今日沪港通北向交易宗数少而交易金额大,反应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所为,而南向交易宗数多而金额少,反应主要以散户为主。(余钢/大纪元)

瑞信董事总经理陈昌华表示,今日沪港通北向交易宗数少而交易金额大,反映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所为,而南向交易宗数多而金额少,反映主要以散户为主。他认为过去数年有资金实力内地投资者早已参与香港市场交易,相信在短期内,内地投资者未习惯买卖港股前,北向沪市通交易额仍会大于港股通。

对于后市恒生指数走向,他表示,自沪港通宣布以来市场已炒作较长时间,AH股的差价已经收窄,相信已消化不少上升动力,投资者就不会在这个时候入市。有大陆投资者则表明,深沪两市有涨跌板限制波幅,而香港无此限制,对港股还不太熟悉,担心难以控制风险,仍维持观望态度。同时,“香港股市和全球经济相关,因此必须关注多方面资讯,但目前消息渠道却很窄”。

由于中共当局对于网络的封锁和资讯的曲解,使得大陆投资者获得相关资讯滞后及真实性大打折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各种信息瞬息万变,对投资者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若不能及时做出判断即可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产生了沪港通开通首日两地的投资分歧状态。

从今年4月10日到11月17日,沪港通从提出到实现用了7个月零7天的时间。速度如此之快,显示着中共当局对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局面的担忧。

沪港通产生过程

2007年天津尝试推出“港股直通车”,引起极大争议,后被无限期推迟。

2009年中共国务院19号文件提出引入国际公司股票,后未有实质性进展。

2014年4月10日中共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将在6个月内推出“沪港通”试点。

2014年6月13日中共证监会发布《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若干规定》。

2014年9月26日上交所发布《沪港通试点办法》、《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等规则。

沪港通名词解释

沪港通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沪股通是指投资者委托香港经纪商,经由香港联合交易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港股通是指投资者委托内地证券公司,经由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香港联合交易所进行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相关新闻
香港金管局:联系汇率仍最适合
沪港通重启 下周一正式开通
香港撤人民币兑换限制 或促大陆资金外流
李兆富:沪港通的潜在风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