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在中共团校学习时的令计划

人气 12
标签:

【大纪元2014年12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杨一帆综合报导)12月22日,中共政协副主席、胡锦涛前“大内总管”令计划落马。近日,媒体披露令计划在中共中央团校学习时的情况,那时令计划表现并不突出,性格孤傲,不太与同学来往,还经常逃课,野心大。

据中共官媒《中国日报》等多家媒体报导,近日,腾讯财经《棱镜》栏目采访了在中共中央团校任教数十年的郑洸教授等老师,令计划在团校学习期间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被曝光。郑洸教授曾是令计划、金道铭、申维辰三位落马官员的老师。

位于北京的中央团校是中共共青团系统的最高学府。令计划曾在中央团校学习过两次。1978年7月,山西运城地区共分配到两个名额,平陆县22岁的令计划,获得了学习机会。期间,令计划认识了分管团校的团中央上层人物,由此被调到团中央,担任了宣传部干事。

1983年9月起,中央团校举办两年制在职团干部大专班。此时已经在团中央干了4年的令计划再次回到团校,开始了他获得大专学历的“镀金”之旅。令计划1985年团校毕业后,开始担任团中央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从此他的政治生涯进入快车道,一路直上。

当年中央团校首届大专班200多人被分为4个班,令计划在一班,学政治教育专业。当时学员们学习很紧张,但令计划却成了学生中的“另类”。

数位当年教授过令计划的老师表示,在那两年中,令计划的表现不是太突出,“不喜欢问问题”。他对读书没什么兴致,更喜欢到校外做些事情,为此还经常逃课。

数位老师对令计划的评价大都是:野心大、说话谨慎、比较高傲、性格孤僻、不跟同学和老师交往。有老师回忆一个细节称,毕业后班级里弄了一个毕业册子,“他都不屑于在上面写东西。”这与他1978年第一次进入团校之前的表现判若两人。

在郑洸教授印象中,令计划在校学习期间并不突出,性格孤傲,不太与同学来往,还经常逃课。“逃课”、“不与同学来往”是令计划留给老师们的记忆。但令计划最终却成为了数百名学员中少数几个能留在了团中央工作的一个,也是后来官阶最高的一个。

不过,令计划的综合素质仍然可以通过一些作业展现出来。当年教他们政治经济学的老师回忆称,有一年假期他布置学生们回家做调查,令计划回平陆县做了一个关于地域经济的调查报告,写得严谨扎实,得了一个“优”。

数位老师表示,毕业后团校83级大专一班搞过几次聚会,令计划一次都没来,校友通讯录上都没有他的联系方式。令计划“毕业后就不怎么回学校,校庆都不来参加。”其中一位老师称,“大家都认为他地位高了,摆官架子。”

郑洸教授是少有的几个令计划毕业后还跟他打过交道的老师,因为令一度也是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有时会打电话向他请教稿子的问题。郑也觉得,“(令)比较谨慎,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包括我自己看到的,也有听人家说的。”

对于令计划落马, 这些老师并不感到意外,“早就传闻他要出事”。

团中央令计划的“伯乐”

据大陆北青网12月25日报导,上海社科联旗下《现代领导》杂志2011年1月号曾转载署名“郁风”的文章《令计划:中南海的“大管家”》。文章透露,1979年,团中央在全国选拔“人才”,23岁的令计划因而得以进京。更具体的细节是,按照惯例,中央团校校长大多由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任。令计划1979年在团校学习时,团校校长为当时的团中央第一书记韩英。

韩英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长期在山西工作,后高升至中共山西省委书记,1978年离开山西,当年成为团中央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李晓清

相关新闻
夏小强:决定令计划未来命运的一个关键因素
谁看中令计划?令发迹关键几步推手揭秘
令计划家族贪腐收贿 传古董黄金载6卡车
传令计划操纵“西山会” 多为山西籍高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