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乐活

银发族健康杀手 口腔清洁马虎不得

【大纪元2014年04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台北报导)根据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调查显示,全台成人与儿童蛀牙率高达8成,高于欧美及亚洲其他邻近国家,无论老幼大小,口腔健康都拉警报,蛀牙不仅会传染,更是影响银发族健康的隐形杀手,牙医师呼吁,牙齿的照护应从小开始,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很重要,不仅可以保护全身健康,亦可避免牙菌斑孳生。

蛀牙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病

儿童牙医医学会秘书长蔡宜峰表示,国内6岁以下的儿童蛀牙率逼近80%,都高于纽约50%、英国42.6%、澳洲39.3%及香港57%,且近年来更发现有不减反增的现象,显示全台儿童的牙齿健康存在莫大隐忧。他指出,“蛀牙实际上是一种传染性的慢性疾病,父母的牙齿健康会影响到宝宝的牙齿健康,妈妈会将蛀牙的牙菌传染给宝宝。”

蔡宜峰说明,幼儿和母亲嘴里的牙菌斑DNA几乎相同,除体质遗传因素外,透过亲吻小孩或是将食物咀嚼后,待嚼烂或降温后让小朋友吞食,都是变形链球菌的传染途径;从此观点看,蛀牙是传染性的慢性疾病。反过来说,母亲生产前即治疗蛀牙、减少牙菌斑,孩子日后蛀牙的风险也会下降。

他指出,门诊中,发现很多父母不注重孩子口腔健康,牙齿都蛀光光,一名1岁半的孩子,牙齿痛到无法进食,甚至喝牛奶也会痛,就诊后才发现牙齿都蛀光。

蔡宜峰强调,当宝宝喝完牛奶后,应用清洁纱布或指套牙刷清洁牙面,轻轻擦拭口腔黏膜及牙龈。很多父母都会忽视这一点,让宝宝直接睡,孩子睡着后,口水分泌仅有一般的1/10,当残留在口中的牛奶产生酸,牙齿会崩坏。口水中的重碳酸盐等成分,可以中和酸性物质,抑制口腔内的细菌。换句话说,如果孩子的唾液分泌不足或内含的重碳酸盐过少,都会提高蛀牙的风险。

他呼吁,幼儿口腔卫生健康的关键期为出生后的4个月至6个月,这个阶段的宝宝从没有牙齿至长出牙齿,家长除了注意孩子口腔卫生,自己也要做好牙齿保健。

牙齿疾病恐危害健康

牙医学会理事季麟扬指出,45岁以上25%的国人有缺牙危机,65岁以上25%已经全口无牙,缺牙后,进食不便外,营养摄取也不足。

常见的口腔牙齿疾病,例如牙周病、龋齿或发炎等,对于全身健康有莫大的影响,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与健康者比较,大约提升了1.47至2.63倍之高!季麟扬医师说:据日本研究实证,65岁以上的长辈其牙齿数量少于20颗者,因心血管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的概率会增高2倍之多!

牙周病是指牙齿周围组织发生细菌感染,主要致病原因是牙菌斑,一般人进食后数小时内就会有牙菌斑的形成,若无法有效清除,就会聚集附在牙齿上面形成牙结石,持续侵蚀破坏牙龈、齿槽骨和牙周韧带等牙周组织。一般而言,牙周病轻者有口臭、牙龈红肿疼痛、刷牙流血等症状,严重时则会造成牙龈萎缩、牙齿敏感、牙齿摇动或是齿槽骨丧失等情况,特别是牙周病无法根治,可称得上是“牙齿的慢性病”。

家庭牙医学会理事长王宜彬指出,牙齿疾病的发生原因为口腔内食物残渣未清除干净、经口中牙菌斑分解成酸性成分,造成牙齿脱钙、产生蛀牙洞,呼吁不管大人、小孩,每天都应刷2到3次牙,并养成每6个月赴牙医检查的习惯。

国人口腔清洁落后亚洲

台湾特殊需求者口腔照护学会理事长黄明裕指出,大多数国人习惯每天早晚刷牙,认为这样就完成了日常口腔清洁工作,但缺乏饭后刷牙习惯、刷牙方法不正确,加上牙线、漱口水的使用率低,造成口腔中牙菌斑无法确实清除,进而导致罹患牙周疾病。

他说,除加强基本的刷牙动作外,如果能辅助使用漱口水,更能彻底清洁口腔,达到完整的口腔保健效果。黄明裕强调,正确的洁牙方法和时机也很重要,除了起床和睡前,三餐饭后也要养成洁牙习惯。

据李施德霖漱口水委托市调机构调查发现,仅14%国人有使用漱口水习惯,远低于美国56%,也不如亚洲各国如泰国43%、新加坡41%、日本22%!

黄明裕指出,若能在日常洁牙步骤中加入漱口水使用,将有助清洁物理性洁牙无法清洁的死角。

世界牙医联盟也对全球民众提出呼吁,除了减少甜食、定期看牙医之外,在日常的口腔保健上,务必注重3大步骤:刷牙、使用牙线、使用漱口水。◇

口腔保健

1.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睡前都要刷牙。

2.使用含氟牙膏。

3.均衡饮食。

4.定期检查牙齿。

5.6岁以下孩子长出恒牙时,找医师做窝沟封闭。

6.6岁以下儿童到诊所涂氟。

资料来源:牙医师 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制表

婴儿口腔洗刷刷

1.第一颗乳牙长出后,用柔软纱布清洁牙齿,千万不要用牙刷刷,因为此时宝宝的牙龈还很细嫩,坚硬的刷毛会伤到宝宝。

2.长出多颗乳牙时,家长可以用指套刷或软毛刷为孩子刷牙,并确保清洁上下颔所有的牙面,特别是接近牙龈缘部位的牙面。

3.孩子2岁时,已经有刷牙意识,但小手不灵活,不能彻底刷干净,父母要协助孩子刷牙。

资料来源:家庭牙医学会 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制表

(责任编辑: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