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活恬淡 大陈人异乡落地生根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6月2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花莲县24日电)“那是妈妈背着我,牵着哥哥,你看我手里还拿着小旗子….”61岁的颜安富指着黑白照片,一眼就认出自己和家人。

这张清晰可见的黑白照片,正在中正纪念堂展出“岛屿、码头、新故乡:大陈岛撤退影像纪实”的其中一张。照片中,年轻少妇穿着长棉袄,背着幼儿、右手牵着小男孩,左手拿着简单的包袱,行色匆匆。

影中人,年轻少妇正是颜安富的母亲,今年已90岁的颜金彩英,住在花莲大陈一村。小小的客厅里,颜奶奶思绪清晰的和家人聊着当年从大陈岛撤退的情形,手上也没闲着,一颗颗纸做的元宝,熟练的折几翻就完成。

颜奶奶说,折元宝打发时间,也算一种运动,而且祭祀时也可以用。他们一家人和许多大陈人一样,民国44年随着政府撤退来台,辗转安置在花莲大陈一村,一住就是近60年,如今儿孙满堂,开枝散叶在各地求学、就业。

“大陈岛撤退影像纪实”展中一张照片的影中人颜金彩
英(左)、颜安富(右),现住花莲大陈一村。母子俩
从大陈岛来到台湾落地生根,生活恬淡。(中央社)

颜安富说,每年妈妈过生日时,全家人都会回到大陈一村老家团聚,给妈妈过生日。他也是在北部打拼多年后,20年前返回老家,开一家杂货店,能就近陪伴母亲。

颜安富说,当年被安置在花莲的大陈人,大多原本在岛上从事捕渔工作;当时政府也提供船只,让他们也能捕鱼。不过,地理环境差异太大,捕鱼作业方式大不相同,如今,村里已没有一个人会捕鱼了。

走进大陈一村狭窄的巷弄里,仍可见黑瓦斜顶、低矮围墙的眷舍。大陈一村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梁太然说,当时物力维艰,国民政府或许认为只是暂时居住,所以安置大陈人的房舍都盖得很简陋,当时村内房舍只有4、6、9坪三种,许多人口多的家庭全部挤在一起,生活上相当艰辛。

花莲大陈一村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梁太然介绍社区围墙
彩绘说,绘制大陈人独特的习俗、生活方式,是希望延
续大陈岛的生命与记忆。(中央社)

梁太然指出,花莲有大陈一、二村,当时安置约2000人,但随着时代变迁,老一辈凋零,真正属于当初撤离的大陈岛人及其后代约仅剩下400人。这里保留大陈人独特的语言、信仰、美食,大家在异乡落地生根,延续大陈岛的生命与记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