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中国十大名茶(二)碧螺春

碧螺春,古亦作“碧萝春”,著名绿茶之一,原产于江苏省吴县东洞庭山的碧螺峰上,故又称“洞庭碧萝春”。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部,由东洞庭山、西洞庭山组成。东洞庭山又称洞庭东山,简称东山,是伸入太湖中的一处半岛。

洞庭山景色多姿,湖光山色,烟波浩渺,一派江南秀丽风光。再加上土壤微酸、土质疏松、气候湿润,极适合茶树生长。因此所产的碧螺春茶,色泽青翠,香味浓郁。

洞庭碧螺春 茶香百里醉

历史久远的碧螺春茶,自古即为茶中珍品,唐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洞庭出名茶,形曲、色玉、香兰、味甘”,所说的可能就是碧螺春。

另据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上载:“洞庭东山碧螺峯石壁,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杀人香’。康熙己卯,车驾幸太湖。抚臣宋荦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又清.王应奎《柳南续笔.碧螺春》上载:“洞庭东山碧螺峯石壁产野茶数株…… 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争呼‘吓杀人香’。‘吓杀人’者,吴中方言也,因遂以名是茶云。”

综合以上史书所载,大意是说,洞庭东山碧螺峯,石壁上长有几株野茶,每年茶季,当地老百姓就持筐采摘。有一年,茶树枝叶特别茂密,人们采摘时竹筐装不下,只得放入怀中,茶叶在怀中受热气所薰,突然发出异香,采茶人惊呼︰“吓杀人香”,此茶因此得名。

清朝康熙年间,清圣祖游幸太湖,巡抚宋荦购此茶进奉,圣祖以其名不雅驯,于是改称为“碧螺春”。也有人以为,取名“碧螺春”是因此茶汤色碧绿,形状卷曲如螺,采于早春,故钦赐美名。

碧螺春品质特点

碧螺春茶为果木与茶树间作,茶吸果香,花薰茶味,滋长了碧螺春茶叶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另碧螺春茶树拥有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再加上采摘精密,制作考究,因此而形成独有的品质特点。

碧螺春其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叶沿上有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银白隐翠,冲泡时,杯中如雪片飞舞,香味浓郁,花香果味,茶色碧绿清澈,叶底细而匀嫩。因此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鲜艳、香鲜浓、味道醇)之称。当地茶农形容碧螺春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碧螺春的凄美传说

碧螺为救治救治,踏遍洞庭山,找寻灵药。(大纪元图片库)


有关碧螺春茶的起源,在太湖民间有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从前在太湖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女,叫“碧螺”,她有一付清亮的歌喉。与西洞庭山隔水相望的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位正直英俊的年轻渔夫,名叫阿祥,他精通水性和武艺。碧螺和阿祥相互仰慕,两人也逐渐彼此相爱。

有一年早春的一天,太湖中突然窜出一条恶龙,凶恶残暴,村民们被搅得过不好日子,最后还劫走碧螺。阿祥闻讯,决心帮村民除去恶龙,救回碧螺。经过一番恶斗,终将恶龙杀死,但阿祥也身负重伤,命在旦夕。

碧螺把阿祥带回家中照顾,为了救治他,碧螺踏遍洞庭山,找寻灵药。这天,碧螺来到阿祥与恶龙交战受伤流血处,突然发现一株被阿祥鲜血滋养的小茶树,在初春就长出许多芽苞。碧螺细心照料这株茶树,并将采下的几片嫩芽泡在开水中,让阿祥喝下。阿祥饮后,顿觉一股清香沁入心脾,容光焕发。

碧螺看见阿祥逐渐复原,喜出望外,于是就把所有茶叶摘下,用自己的体温将嫩茶叶暖干后,再分次泡给阿祥喝,在碧螺悉心照顾下,阿祥慢慢康复了。但是,碧螺却因此元气耗尽,最终憔悴而死。原来,碧螺的元气全凝聚在泡给阿祥喝的茶叶上。

对于失去碧螺,阿祥非常哀伤,他强忍着悲痛与众村民将碧螺葬于洞庭山上的茶树下。从此以后,这里的茶树长得总是比别的地方好,泡出的茶味道甘醇,当地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就把此茶称为“碧螺春”。

浓郁的茗茶再加上凄美动人的传说,“碧螺春”的美名更加远播了,正是宋.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的咏茶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的最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