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华日:中国通膨下跌到五年最低

【大纪元2015年02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中国通膨一月份下跌到五年最低。这标志着2009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增长。

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一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0.8%,比已经低迷的12月份数据1.5%更低。此外,已经连续三年下跌的生产者价格(PPI)一月份下跌4.3%,这是2009年末以来的最急剧下滑。

《华尔街日报》2月10日报导,下滑的商品价格,不寻常的暖天气和持续疲软的需求推动消费者价格下跌。

如果消费者和企业使用储蓄来购买和投资,低迷的价格可以帮助经济。但是长期的价格下跌可能鼓励他们推迟消费,因为相信未来不久还会有更低的价格,因而拖累增长。

中国周二疲软的价格数据契合整个亚洲的消费者和企业的低迷需求,欧洲和日本蹒跚的经济需求以及疲软的油价。这些都增添了通缩压力。

尽管央行采取降息和降准等刺激措施,苍白的价格仍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指标的最新一个。一月份进口和出口下滑,而工厂产出下跌到28个月最低。

“基本上,国内需求仍然相当疲软,”汇丰银行经济学家马晓平说,“我们仍然未看到去年末实施的刺激措施产生任何正面效果,决策者需要做更多。”

中国虚弱的房地产市场抑制了钢铁、水泥和其他商品的需求,成为通膨的拖累。

经济学家说,中共当局意识到如果不采取进一步行动,当考虑通膨因素,借贷的真实成本将高企,并阻碍实体经济增长。

马晓平说,她预计央行将进行两次降息和两次降准。

下滑的物价也可能令债务更难偿还。债务在中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地方企业背负着巨大的债务。

惠誉评级机构估计,截至2014年末,中国债务存量已经上升到GDP的242%,比一年前的217%升高。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们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低通胀的主要威胁在于影响企业的债务比率。产出价格下滑可引发诸如削减员工工资等成本削减措施,可能导致物价——工资陷入恶性循环。

责任编辑:孙芸;复核编辑: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