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学问 硅谷工程师十年一书《民宪论》

人气 117
标签:

【大纪元2016年11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梁博硅谷报导)“诞生于70年前的民国宪法,即便在今天,也堪称最为精妙的制度设计,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硅谷工程师丁毅在他刚刚出版的《民宪论》一书中,对中华民国1946年宪法的制宪细节和深层运作原理加以系统研究,为读者提供了以上答案。

丁毅来自中国大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现居加州硅谷。自学生时代起,宪政研究就成为他的业余爱好,他说,这个爱好来自内心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于是,理工博士缜密的思维、务实风格等专业素养,与他的业余爱好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在丁毅眼里,宪政体制恰如一部机器,要想达到均衡高效,必须详尽考究每一个零件、齿轮之间恰到好处的咬合。十几年间,他观察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宪政,阅读了500多本宪政书籍、上千篇论文。

他一点点打开中华民国宪政这部机器。丁毅看见,国父孙中山先生荟萃中西的三民主义为其灌注灵魂,权能区分原则为其设置架构,经多党协商妥协、由小党领袖执笔完成,在台湾得数十年历练,四六民宪已臻“中道境界、质量极高”,这是他的由衷赞叹。

他认定,民国宪政采取虚位总统、五权分立制,不同于总统制,也不同于欧洲传统议会制,而是改进型议会制,它的优点是机制平衡,不会轻易导致政局不稳。

了解民国宪法的价值之后,丁毅不仅对中华民国的信心日益坚定,也为中国大陆未来平稳转型找到了可行方案。

因此,当窃夺民国大陆政权67年的中共即将崩溃之际,丁毅主张,在法治缺失、道德败坏的中国大陆,民主转型的过程,应当是回归民国法统的过程。1946年国民制宪大会通过,1947、1948年间曾施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经增修后至今仍施行于台澎金马的中华民国宪法,是目前中国唯一一部具有法理正当性的宪法,是中国大陆民主转型的最佳选择。

丁毅说,民宪或许并非终极答案,但却是最适合中国的答案,有了民宪,中国大陆在制宪实践中才有可能不从零开始、不照搬,才可能避免流血、冲突等灾难性后果。

丁毅和他的《民宪论》获得著名民国史学家辛灏年、宪政学者王天成、民运领袖封从德、周锋锁的大力推荐和极高评价。

辛灏年教授很早就发现了丁毅对民宪的兴趣,他说,丁毅天资聪颖、刻苦勤奋,他既不是宪政学院派,也不是政客,因此可以不落以往窠臼,造就大学问。对四六民宪有深入研究的封从德说,丁毅是他所知大陆朋友中,研究中华民国宪法最有功力的一位。

对《民宪论》,学者王天成认为,“它涉及了宪法设计几乎所有的关键问题,是近年来大陆回归民国思潮的代表性著作”,丁毅的清华大学校友周锋锁说,该书寄托了令人感动的爱国者对宪政民主的热情与梦想。

目前,《民宪论》已经由香港开放出版社出版,丁毅谨以此书献礼“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暨中华民国宪法制定70周年”。

他相信,这本书能让人对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美好的民国时代,有一个理性认知,对中国大陆实现民主,起到推动作用。

要想定期快速浏览一周新闻集锦,请点这里。

责任编辑:王洪生

相关新闻
《谁是新中国》中华民国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艰苦抗战中的民主建国成就
辛灏年首次拜访旧金山致公总堂 感慨与洪门结缘
旧金山湾区一周大事(10月1日~10月7日)
反共青年若遭遣返 辛灏年:象征民主人权失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