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

故事的秘密:写在剧本之前的关键练习(3)

一部好电影的前提是要有好故事、好剧本。(公有领域)

接前文

第六章 写一个剧本故事

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写故事剧本,总是要踏出第一步,完成它。

若只停留在有个不错的点子,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有一个很酷的画面……,都还不能成为完整的故事,更不是剧本,也就没什么怀才不遇之说了。第一个故事,或完成第一稿剧本,通常还会经过众人的千锤百炼才会定稿,不管是拍电影还是电视剧大致如此(除了ON档的连续剧边写边拍外),毕竟故事要能成为影视剧本,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被拍摄制作出来,而不单只是满足于文字的书写或出版。

剧本故事最终是要以画面和声音呈现出来的。所以写故事时要善用影像和声音的特色来为故事加分。

既然被拍摄制作出来是最终的目的,那所有想要写剧本的人都应该有个重要的认知,也就是剧本关键特色之一:强化“影像叙事”。

这样的创作思考必然不同于纯文学创作,或是口头演说。因此要成为一个好编剧,一定要培养对于画面和声音的感受能力,同样一个情节有很多种呈现方式,很多的情绪和危机,甚至是角色的背景交代,都能透过现场场景(画面),或道具(暗示),或演员动作(内在心境反应),或现场声音/音乐(烘托)来表现出来,而避免只是依靠演员“说”出来,若故事背景、内心感受都得要靠演员说话来把故事说白,那这说故事的手法也就打折了。

例如,要塑造一个恐怖悬疑的故事情节,很多时候就必须善用细节来放线索,让观众看见或听见,甚至早于剧中主角先发现危机,然后跟着穷紧张瞎担心,若真说穿了,其实也没想像中的可怕,真正让你冒冷汗的,未必是最终的怪物或鬼魅,而是紧张的氛围和各种恐怖的暗示。类似这样的剧情,编剧就要懂得善用道具和场景(就是影像画面)来当重要配角,好好雕琢它;当然也别忘了声音,在最紧张的时刻,一根发夹掉落地都足以让你尖叫,更何况来自不祥之兆的声音暗示……

又或者要写一个爱情告白戏,毫无铺陈酝酿的直接把“我爱你∕跟我结婚吧!”的结果说出来是最下下策。如何堆叠出充满爱的氛围,或烘托出离别的伤感,有时反而更让人揪心感动,这部分不能只依赖演员的表演,也包含了编剧的想像。因此,编剧写故事时,若也能抓住影像感善用之,绝对能帮故事加分。

但要提醒一点,这里说的影像感呈现,包括了场景的设计,演员的行为、表演,或特殊视觉道具的运用等等。可不是代替导演来做分镜的功课,或标注特定镜头,这样可是会被剧组讨厌的,也逾越了工作范围。虽说不要太鸡婆来帮导演分镜(千万不要标注远景、中景、特写,镜头横移……),且编剧还是要懂得善用镜头语言,例如特写镜头可以让你凸显重要细节,只要设计出细节的重要性,不需叮咛导演拍特写,若剧情需要,导演自然也非拍不可。还有环境氛围的营造很重要,编剧需要写的不是:海边大远景,而是描绘出这是一片有着什么特色的海景,若这特色是需要大远景才能表现(例如人生的苍茫感,或是波光粼粼的日出海面……),剧组为了拍出这场戏的感觉,自然会用远景来呈现,一定要记住,编剧要写的是──故事。@(节录完)

──节录自《故事的秘密:写在剧本之前的关键练习》/(大块文化 提供)

作者简介

萧菊贞

资深纪录片导演。曾任记者、专栏作家、戏剧监制、编剧、导演。现为清华大学通识中心副教授。

喜欢说故事,在大学四年级时发现影像的迷人力量,于是开始拍摄纪录片,曾获得三座金穗奖肯定。1999年的《红叶传奇》和2000年的《银簪子》连续两年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台北电影奖、纪录片双年展台湾奖,并入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影展国际竞赛,以及山形影展等重要国际影展,对于台湾的纪录片风潮起了带动作用。监制电视戏剧作品亦多次获得金钟奖及亚洲电视奖肯定。

著有《银簪子-终究,我得回头看见自己》、《大毛&Coffee:一个纪录片导演与流浪狗的故事》、《蔬果密码:中医师与营养师的健康对谈》、《导演的人生笔记》、《我们这样拍电影》。

《故事的秘密:写在剧本之前的关键练习》(大块文化 提供)

@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