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现代长篇

书摘:小镇书情(2)

你我都是一本书,等着被翻阅、期待被了解。

饶富人情的可爱小镇里,一间令人着迷的小书店,一旦让书本进入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

有时候就是会发生这种事,一群人仿佛只为了衬托一个人而存在,让应该被看见的人更为显眼。现实中很少像电影演的那样,满屋子的人无意让出一条路,让女主角瞥见男主角,或让男主角望见女主角。然而有些人就是体会过类似这样的神奇时刻,明明转身要望向一群人,却只看得见那个人。

那天晚上,莎拉踏出书店,这样的时刻发生了。外面有一大群在下注、谈笑的人,还有啤酒,以及汉堡。那天晚上,在那迷惘的几分钟里,她只看得见汤姆。

有人塞了一瓶啤酒过来,她满怀感激喝着,葛瑞丝和阿珍一左一右在她身边说话。

“真是的,你有那么多时间,除了读书就没有别的事可做了吗?”葛瑞丝问。

“你看的那本是什么书?可以给通讯报的读者一些阅读小秘诀吗?”阿珍手中的相机闪光灯大作,莎拉根本没机会回答。

她原本打定主意要回避汤姆,但这时她的决心消失了,她分分秒秒都能准确察觉到他在哪里,就仿佛她胸口高处有个不停扫描的雷达,随时侦测他在哪里、和谁在一起。每次看到他和别人说话(他好像打定主意要和每个人说话,但除了她)她就会发现自己正想着,他应该站在她身边才对,应该和她说话、对她微笑才对。

站在远处的卡洛琳看着这场临时的街头派对,犹豫着该不该过去。她站在街道对面,尽可能躲在暗处。没有人往她这里看,他们正忙着猛灌酒,让自己变得比平常更白痴,由此就能看出酒的负面危害。

卡洛琳原本打算去书店找莎拉,因为她选的店名让她非常高兴,所以想去说几句赞美的话,但她不知为何躲在这里,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

或许是因为欢笑,每个人都那么轻松自得,连平常害羞的莎拉也一样。卡洛琳忽然觉得自己回到了十七岁,穿着最漂亮的洋装,甚至画上淡妆,为了怕妈妈发现,她偷偷摸摸地溜出家门,准备去让自己出丑,而她竟然满心期待。真是有够可悲的,期待又怕受伤害。

炭火。

一阵风吹来对街的味道,她这才领悟到,是啤酒与炭火的气味将她拉回那个夜晚,回忆有如一记打在脸上的耳光。全然出乎意料,比起疼痛,屈辱更是令人难以忍受。

她督促自己,振作一点,卡洛琳,但就连心中的声音也有些颤抖。

不过就是个派对啊,她想。

但这就是问题所在,她不适合参加派对。

她不是会放下衿持狂欢的那种人,她负责收拾派对后制造的麻烦。朋友开心的时候,绝不会来询问她的意见。她们随随便便嫁了又嫁,完全不把她的想法放在心上,只有出了事情才会来找她。总是会有那么多陷入困境的女人,丈夫失业、酗酒、劈腿,或是丈夫打她们或外面的小三,或两边的女人都打。

即使如此,她还是可以过去加入他们,和莎拉说几句话就好。待个十分钟,只是因为她刚好经过。

你在怕什么,卡洛琳?她质问自己,然后挺起背脊、咽下疑虑,踏着最有尊严、最有自信的步伐直直朝向那群人走去。

莎拉看到卡洛琳走过来了,但她满脑子都是汤姆,他正在和一个刚出现的女人说话。那女人感觉很累,黑眼圈很深,身上还穿着丑丑的制服。尽管如此,她拥有一种强悍而炙烈的美,相较之下,莎拉觉得自己更显无趣而黯淡。那个女生微胖,却散发出一种自信、沉着的气质,即使相隔一段距离仍会令莎拉感到自惭形秽,想要离她远一点,这样两人的差异才不会那么明显。

卡洛琳打断她的思绪,让她内心一角松了一口气。或许是路灯光线的效果,莎拉忽然觉得今晚的卡洛琳比较像个凡人,她的姿态依旧如军人般挺拔,但眼神较为柔和。当她走到莎拉身边时,有种稍微放松的感觉。她穿着牛仔裤搭配黑色大衣,莎拉隐约看到里面柔软的米色针织衫。

卡洛琳完全没有寒暄,劈头就说:“我是橡树保育协会的主席,我想亲自向你致谢,谢谢你将店名取为橡树书店,表达对本协会使命的支持。”

她好像应该告诉卡洛琳实话的,这个店名并非全然源自于爱荷华州的橡树,但她没有勇气开口,部分原因是因为一本艰涩书籍,关于电脑科学领域中机械学习理论。两位作者佛西塞与拉达在书中说道,这本书的诞生不能只归功于作者,还有许多人贡献的心力,从创造字母书写的天才,到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专家,以及伐木的樵夫。因为有他们,才能将树木做成纸浆,再制造出印书用的纸张。他们又说,很少有人会在谢辞中感谢树木,但他们绝对是投入了全然的付出。

“呃,”莎拉说:“其实—”

“这样能让更多人关注我们的努力。”卡洛琳微笑:“真高兴有外地人能了解,橡树对爱荷华州有多重要。你有没有关于橡树的书呢?”

那个红发女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汤姆大笑了,莎拉强迫自己转开视线。她痛骂自己,她不能喜欢上像他那样的人。她很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也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她或许能应付开书店的挑战,但爱上汤姆这样的人,她只会落得惨死在情场上。

她不太确定这是不是恋爱,感觉比较像是生了场重病。

“我可以订个几本。”莎拉说。

当卡洛琳走开之后,换成刚才和汤姆说话的女生过来。

“你就是他们想帮汤姆配对的女生吧?”她稍微强调了“他们想?”的字眼,带着自嘲的笑容说:“我是克莱儿,没错,就是十几岁就当妈的那个。”

“那个……呃,我想到的不是那件事。”

克莱儿对汤姆的方向点了头。“你应该和他在一起的。”她冷冷地说。“蕾西小的时候,他真的帮了许多忙。”她接着说:“蕾西是我女儿,很多人以为他是孩子的爸。”

艾美认为不是,但莎拉还是忍不住问:“真的吗?”

克莱儿大笑,没有回答就走了。莎拉站在人群的外围,看着她无意中聚集来的这堆人,这种感觉好奇怪。人们对她微笑,举杯向她敬酒,经过时拍拍她的肩膀,但她心不在焉。不知何处传来了乡村音乐,她听不清楚歌词,但旋律让人缅怀回忆与历史,并非惆怅怀旧,而是感到稳固地根植于过去。

一瞬间,她深信艾美也在场,在清凉的晚风中,在汉堡与冰啤酒的气味中,但又并非真的是艾美。或许她确实在,但又或许不只有她,感觉比较像是整个镇都在,是世世代代生命与记忆的集合体。短短几天前,建筑的外墙只是一个单调背景,现在却有如调皮的灵魂。安迪、卡尔、汤姆站在一起,他又在和克莱儿说话,她几乎可以看到安妮老师骑着三轮机车在他们身影之间呼啸而过,整个场景仿佛低声喃喃诉说早已遗忘的故事。

汤姆终于过来找她,她的心思飘得太远而说不出话来。他们默默并肩站着,距离非常近,她能够感受到他的体温,以及他手臂轻触的感觉。她忍不住偷看他一眼,往昔旧事带来的温馨感受瞬间消失,她脉搏加速、冷汗直流。

“感觉如何?”他问。

一时间,莎拉担心他这次真的看穿了她的心思,她迷惑地看着他,结结巴巴地问:“感……感觉?”

“书店啊。”他大幅度地挥手,比划着明亮的橱窗,虽然外面热闹无比,里面却空空荡荡,一个人也没有。

“都还没有东西卖出去。”她说。

他大笑。“你真的以为他们会买书吗?”

“当然,不然我怎么会开这家店?”汤姆耸肩,她不由自主握住他的臂膀。“他们一定要买书。”她花了那么多工夫,彻底毁了艾美的房间,破轮镇居民如果拒绝阅读,那么一切都白费了。假使她无法将故事传播给艾美的朋友,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安迪拯救了汤姆,让他不必回应这个问题。安迪对站在收音机旁的人打手势,要他把音乐关掉。“来敬酒吧!”他非常坚定地注视莎拉。

“敬安妮老师的三轮车。”她说。

她微笑,这个笑话只有她懂,她内心的成分有一半忧伤、有一半是开怀。

“敬安妮老师的三轮车。”所有人跟着说。

大概没有人知道她在说什么,这有种莫名的解放感。或许,她还没有成为小镇的一员,但她已经成为小镇历史的一部分了。

她对自己发誓,离开之前一定要成功让这些人阅读,就算用强迫的方式也在所不惜。

汤姆看出她眼神中的决心。“你知道吗?想让这些镇民看书,你得用点手段才行。”◇(节录完)

──节录自《小镇书情》/悦知文化出版公司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