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彩绘生活(317)就是家常菜

淡彩速写 / 家常味餐点(图片来源:作者 邱荣蓉 提供)

水性色铅笔速写 / 餐后热咖啡(图片来源:作者 邱荣蓉 提供)

每隔一段时日,我和友人就会相约来台北这家外观不起眼的小咖啡馆相聚,这里有让人安心自在的平价消费、简单陈设、昏暗灯光,还有最令我怀念又回味的家常菜。店里日常供应的料理,简单不花俏,却有浓郁温暖的妈妈味!每回来此,我必定会提早出门,好挑选习惯的位置,再等候着热腾腾的家常味上桌。这里的套餐主菜有“咖喱鸡”、“香煎鱼”、“红烧肉”三选一,再搭配3样小菜。主菜好吃、3样小菜也一样可口。

我不是常客,差不多1至2个月才来一次,但每次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应该是店家妈妈味道的家常料理,让我情不自禁地想一再光顾吧!我的厨艺尚可,会烧几样可口家常菜,却始终烧不出美味的“鱼”料理,大概没真传到母亲处理“红烧鱼”的真功夫,于是我几乎只买切片鱼肉煮味噌豆腐汤、或用一点油干煎再洒些胡椒盐就好。倒是“咖喱鸡”让我自信满满,只需买去骨的鸡腿肉﹙避免大口吞咽时会吃到碎骨卡在喉咙里﹚,照着煮食的先后顺序,最后放入味道香浓的进口咖喱块,就能“易如反掌”地烧出一道美味下饭的家常菜了!

记得儿子住校念书的那几年,每逢假日一回家,我只要烧一锅咖喱鸡或咖喱牛肉,就能满足他的胃了。有一天他意犹未竟地说:“真是百吃不腻啊,好想早餐也吃咖喱饭。”我想,在儿子心目中:妈妈的咖喱饭,一定是他最想念的“家乡味”吧!

想起我年少离家读书的青春岁月,那时最怀念的家乡味却是“面食”。尤其发现挂着“眷村味面食小馆”的招牌、或路边有人卖葱花卷饼、葱油饼或包子的小摊,我必定好奇的趋前尝尝,想从食物里寻觅属于我的家乡记忆。尤其学校后门有个小摊,是一位亲切的外省伯伯,他只卖一种面食,就是“豆腐卷”:像葱花卷似的大花卷,里头卷着滑嫩的豆腐、虾皮、冬粉、葱花,个头方方的比馒头还大!连吃2个就很饱了,而且营养丰富、美味便宜,也是我最常吃的晚餐点心。

最近我又开始在“农会家政班”教导学生利用“水性色铅笔”来描绘“美味家常菜”的课程。所谓“家常菜”就是每家都有各自的味道,源自于阿嬷、阿公或母亲、父亲一路传承下来,不管只有一道、两道或好多样的菜肴;就是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家常菜,凝聚了对家人所有的爱和关怀……毕竟,食物的“美味”无非就是温暖的记忆啊!

过去大家用拍照分享家常菜,现在教学生用彩笔纪录家常菜,等10堂课结束后,相信每位学生都画出一手好菜,我迫不及待等着那一刻的到来!@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