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后政坛动荡 英媒:一切都是脱欧惹祸

人气 1811

【大纪元2017年06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吴英综合报导)英国6月8日大选结果出乎意外,掀起政坛风浪。首相梅被迫寻求和其它党联合,组成新政府;后因党内之争硝烟弥漫,两名跟随她多年的资深顾问不得不辞职,原本意图藉选举取得脱欧谈判民意基础,现在反而面临政局动荡。

据BBC分析,一切乱源来自“脱欧”,然而乱中有序中,也突显了英国和欧洲的不可分割性。

首相梅失算 痛失两名爱将

首相梅今年4月决定提前大选时,充满信心,认为保守党将取得更多议会席次,壮大她在脱欧谈判的民意基础。然而大选结果令各界震惊,保守党惨遭滑铁卢。

执政的保守党虽然赢得胜选,但在650个议会席次仅拿下318席,没有过半。9日,首相梅为能继续执政,获得女王首肯,寻求与获得10个席位的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DUP)合作,组成新政府的可能性。

然而,英国镜报报导,周六(10日)DUP仅同意在“信任与支持协议”(confidence and supply agreement)的基础上支持梅政府,亦即仅在重要法案如预算支持保守党,而不是组成新政府。DUP表示下周将和保守党继续协商细节,并达成两党合作协议。

英国《太阳报》报导,保住职务的首相梅,并未因此高枕无忧,失去民意的她,除了面对选民要求她辞职的呼声,保守党高层也有要她卸下首相之职的呼声。不过,为了避免在这次选举异军突起的工党趁势而入,高层不会马上展开行动,而给她六个月的时间。

另一个沉重的打击是,首相梅虽然继续执政,但保不住跟随她多年的亲密顾问。在各方压力下,首相办公室两名幕僚长提摩西(Nick Timothy)和希尔(Fiona Hill),10日宣布辞职。BBC报导,这是保守党高层同意梅留任首相的条件之一。

摆在首相梅面前的艰难事务,除了国内的政治动荡外,对外事务方面,当属预订在6月19日开始的脱欧谈判。为此,她已马不停蹄地展开内阁重组工作,10日确定财政大臣萨蒙德、外交大臣约翰逊、内政大臣拉德、国防大臣法伦等都会继续留任,此举显示新内阁在这些议题的方针不会有重大改变。

一切乱源始自英国脱欧

一年前英国公投决定脱欧,震动全球,反对脱欧的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随即辞职;7月,梅继任首相。今年3月底,英国正式向欧盟申请脱欧,预定在6月19日展开脱欧谈判,两年完成脱欧程序。

英国2017年大选掀起政坛风浪,然而同时也反映出选民对英国脱欧谈判的意见分歧。

公投脱欧后,英国国内对如何在退出欧盟谈判确保英国利益,一直无法整合立场。主要分为“硬脱欧”、“软脱欧”,以及另一个最极端的“断崖式脱欧”,即双方即便未达成协议,英国仍然要离开欧盟。

以首相梅为首的硬脱欧派,主张英国离开欧盟的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软脱欧派强调英国应该继续享有那些组织的福利。

欧盟虽然从未想过和英国分手,但脱欧似已箭在弦上,出于无奈,只好积极凖备谈判对策,并等着英国出招。

脱欧谈判:英国自乱阵脚 欧盟好整以暇

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次英国大选结果是对“硬脱欧派”的当头棒喝。留欧派人士表示,梅政府硬退欧的立场,是导致保守党丢掉绝对多数执政地位的原因。 在这场选举中失败,失去多数党领导力的首相梅,如何在19日前整合脱欧立场,是一大考验。

欧盟阵营中主张让英国离开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得知英国大选结果后表示,欧盟不会延迟既定的谈判进程,并已做好凖备与英国开始谈判。

BBC报导说,现在的局势是,自去年公投后,英国到现在不仅无法整合内部意见,反而是内部政治动荡更为激烈。谈判桌的另一边,27个成员国在过去近12个月中,从无法接受到积极面对,再到研拟谈判立场,似已好整以暇,就绪待发。

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提醒伦敦,已经启动英国退出欧盟的谈判程序,没有退路。不过,图斯克9日在推特上发帖质疑英国是否凖备好开始谈判。欧盟负责英国脱欧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巴尼埃也说:“应该在英国凖备好了才展开谈判。”

乱中有序 英国和欧洲不可分割

BBC报导分析说,这次英国大选投票率达69%,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一次,显示去年公投支持英国留欧的年青人,为了英国的未来再次出来投票,表达相同的立场。

在选举投票结果揭晓后,在一片吵杂的声浪中,还能听到英国是否再次举行脱欧全民公决的呼声。

首相梅找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组联合政府,BBC说,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一部分,在其南方的爱尔兰是欧盟的成员国,南北爱尔兰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因此其和欧洲大陆的历史自然也是“剪不断、理还乱”。

几千年来,英国和欧洲大陆有着很密切的历史渊源,诚如英国诸多领导人所言,英国谈判退出欧盟不代表英国脱离欧洲,因为英国永远是一个欧洲国家。#

责任编辑:林妍

相关新闻
英国梅首相:获北爱DUP党支持 重组政府
英国大选最大赢家竟然是他们
英大选未产生多数党政府 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英国大选:苏格兰民族党席位骤减 独立无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