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国两制20年 中国认同反而弱化

人气 73

【大纪元2017年06月30日讯】香港主权转移二十周年专题之十五   香港推行一国两制20年,与中国大陆经济融合愈来愈深。但北京当局愈来愈强调“一国”的政治作为,反使香港年轻人对中国的认同创下新低。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转移,当时北京当局承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50年不变。1997年至2003年,北京当局确实放手让香港管治团队处理,不随便干预香港事务。

●2003年50万人上街头 陆港关系生变

2003年7月1日,50万港人因担心侵害基本人权与自由,走上街头抗议基本法第23条立法。

虽然港府之后撤回草案,但北京中央与香港关系自此出现巨大变化。

“这件事让港人误以为展现民意可以使北京让步,事实上,北京当局却因此惊觉这些威胁‘一国’的因素,开始逐步强化‘一国’的政治认同”,专研香港政局的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副教授张五岳分析指出。

北京当局之后祭出拉拢港人的惠港措施。2003年7月,开放陆客赴香港自由行;2004年1月,“内地(中国大陆)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生效,涵盖货品贸易零关税等。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公布的“2017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2年蝉联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这显示北京的惠港措施有效提振香港经济,促进就业、陆港经济整合,让香港经济优势地位维持不坠。

●北京强化一国 港人反而不认同中国

但北京政治上强化“一国”的作法,却反而使香港人认同中国的比例持续降低。

张五岳说,“香港基本法第22条明定,北京中央政府各部门不得干预香港自治,但中国大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却透过释法解释香港特首普选架构。此外,铜锣湾书店的股东也遭到跨境逮捕。这些作为都冲击支持‘两制’港人的心。”

那北京是怎么想的?

“就北京的角度,对香港也很寒心,不但没有对香港征税、由北京担负驻军费用,而且在金融危机时透过导引大陆需求来提升香港经济,还祭出陆客自由行、签署CEPA等,却还要面对部分港人反对中共”,关注两岸三地时政议题的大陆经济学者杨鲁军这么说。

北京强化“一国”的政治作为,似乎使当初承诺50年不变的“一国两制”走了样。

不过,杨鲁军认为,中共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当初对“一国两制”只说“保留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这种说法原本就很模糊,就像是“只有草图、没有详细规划图”。

北京要强化“一国”,港人却希望“高度自治”。双方对于“一国两制”的认知差异愈来愈大,2014年不可避免地爆发民众为争取特首直接普选而走上街头的“占领中环运动”,年轻雨伞世代政治力量崛起。

北京强势政治作为反而促进香港主体意识的攀升。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6月公布最新半年度调查,只有3.1%的香港年轻人认同中国人或广义中国人身份。1997年的民调显示,31%的香港青年认同广义中国人身份,16%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这项民调还显示,目前有93.7%的青年认为自己是广义香港人。1997年,这个数字是68%。

●习近平高喊民族复兴 对港政策受挑战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台以来,高喊中华民族徫大复兴的“中国梦”。

张五岳说,事实上,中共还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述、“两个一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时要建立小康社会、中共建政百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对台政策、对港政策连结。

北京高唱中华民族复兴之际,香港不仅主体意识攀升,许多年轻人争取“民主自决”,甚至还有人主张“香港民族自决”、香港主权独立。

张五岳分析说,“其实香港人支持港独的比例不高,这些年轻人之所以高喊港独,是因为这是北京最不能容忍之事,这也显示出香港社会潜藏着对立与分裂。”

主张香港民族自决的青年新政召集人梁颂恒就说,不少港独支持者的最终目标并非“独立”,而是为了追求民主、自由、公平、公义,因为他们担心维持(香港)现状,恐怕不能达到这些目标。

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周志杰认为,大陆仍强调“百年屈辱”的历史观,所以始终不能理解香港或台湾民众的想法,更想“以力服人”,“把港台抓住”,“想用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来绑住你”。

北京当局的想法与香港年轻世代的民意愈离愈远,张五岳认为,“这种僵局只会愈来愈严重,除非中共愿意与香港对话,重启政改方案。”

时隔9年,习近平29日首度以中国大陆国家主席身份访问香港3天,重申对“一国两制”的坚定支持。习近平未来如何面临香港雨伞,新世代民意的变迁,北京当局的对港政策是否会微幅调整,都是外界观察的重点。(转自中央社)

相关新闻
马英九当选总统为台港关系带来憧憬
林保华:奥运火把,香港掀波
林保华:香港主权转移11周年
林保华:中美北韩在澳门的角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