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方法

激励孩子运用执行能力(上)

聪明又过动,这样教就对了!(七)

 

小孩玩具乱放、电玩超时、迷上滑雪且忽略课业

 

激励方法1:

玛丽莎三岁,她的父母想让她开始自己收拾玩具。父母当中一人会陪着玛丽莎在睡觉前把游戏间整理好,并把这件事变成玛丽莎睡前仪式的一部分。在他们收拾玩具时,爸妈会说一些鼓励的话,让玛丽莎可以继续整理下去(“我们已经把拼图收好了,现在只要再把你的娃娃收拾好就可以了。”),收拾完毕后,会赞许她的大力协助。他们知道这样的鼓励对玛丽莎很有效,因为他们有一天正要赞许玛丽莎时,听到玛丽莎自己赞美了自己:“我很努力,对不对,爸爸?”

激励方法2:

瑞吉九岁,喜欢玩电动玩具,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爸妈发现他们必须对他玩电玩的时间设下限制,他才有时间去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一天,瑞吉放学回来时,爸妈告诉瑞吉,他们担心他花太多时间在电玩上,运动得太少。他们要瑞吉想想可以怎么做?他们彼此同意新规定:每天晚上不能玩电玩超过一小时,而且如果当天他没有做一些户外活动,也不能玩电玩。

激励方法3:

罗根十三岁,热爱滑雪。不过,最近他看到朋友都在玩滑雪板,他也很想开始这项活动。去年一整个冬天他都吵着要爸妈买滑雪板给他,可是他想买的是顶级滑雪板,因为这样他才可以和别人飙速。父母打从罗根中学开始就很担心他上学的态度,怕他变成一个不在乎学业、不想进大学的学生,所以总是想办法鼓励他努力求学。

罗根升上八年级时,他们和罗根谈到他们的顾虑。他们和罗根说,如果他可以想出让自己愿意努力念书的事物,他们愿意与他达成某种协议。罗根说,他真的很想拥有那种滑雪板。所以他们达成了一项协议,罗根的考试成绩必须以至少拿到B为目标:他在一星期内的测验成绩所拿到的C如果不超过一个,就可以得到二十分。每拿到一个B+或更好的成绩,就可以再加五分。如果在圣诞节前累积到三百分,爸妈就同意买滑雪板给他,做为圣诞礼物。

专家分析:激励,能让孩子产生动机

这三个案例用了不同的策略激励孩子发展执行能力。有时候,就像玛丽莎的例子,简单到只需对孩子的行为说点正面的鼓励就够了。至于瑞吉的例子,只要确定孩子在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之前,先做到必须做到的事。但我们也承认有时激励策略得经过一些精心设计,就像罗根的例子,需要一套仔细的计划和监督。

激发动机非常重要;不管你正设法让孩子在你设计的引导过程中谨守规定,抑或你只想鼓励孩子运用他本身已经具有的执行能力。有些父母常采用惩罚的方式,但我们宁可采用鼓励正面表现的做法。

处罚的最大缺点,在于它只是告诉孩子不该怎么做,并没有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且把重点放在负面上的做法,很有可能会破坏亲子关系。常有惩罚过孩子的父母告诉我们:“我已经无技可施了。”而孩子则是说:“反正我也没什么好在乎的。”

 用赞美来加强执行能力

在前述的第一个案例里,纯粹只是赞美和表扬孩子。父母可以这样对五岁的孩子说:“你好棒喔,不用我们提醒你,就记得在吃完早餐之后去刷牙。”如果你不太相信“良性循环”,请记住,我们现在是在和孩子打交道。他们永远都在期盼你的认可,得到认可绝对会鼓励他们重复这项行为,因为这样你就会重复赞美。

事实上,我们发现父母促进儿童行为改变的种种方法中,赞美是最不被重视、也最不常使用的一种。行为专家通常建议父母在直接纠正孩子时,要先讲出三句正面的话。这在实际操作上有难度,但仍是个值得努力的目标。我们也要指出,有几种赞美特别有效。泛泛的赞许(“好孩子!”“做得好!”)往往比不上针对孩子个人的赞美,被赞美的行为也会因而强化。

如何有效的赞美?

1、 在正面行为发生时立即予以表扬。

2、 把完成的事特别详述出来(你在我提醒以后,马上就把玩具收拾好,真是太棒了。)。

3、 提供资讯,让孩子明白所完成事情的价值(如果你很快就准备好上学,我们上午会顺利很多!)。

4、 让孩子知道他很努力地完成任务(我看到你真的很努力在控制自己的情绪!)。

5、 引领孩子更欣赏自己与任务有关的行为,并思考解决问题之道(我喜欢你想事情的方法,你也找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

 在终点给些甜头,让孩子觉得付出有回报

除了赞美以外,另一个最简单的激励方式,就是让孩子期待运用被要求的能力。大多数父母用这种老掉牙的招术,要求孩子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效果都不错。我们发现,在做完一件很讨厌的工作时,如果能得到一点回报,就能产生鼓动人心的效果。用比较技术性的用语来说,这种方法激发正向驱力,可以击倒任何负面思维或情绪。它对大人和孩子都有效,就算只是小小的回报,也可能很管用。

 使用正向激励的话语,别用负面措辞

大人经常会对孩子说:“你要是没有整理房间,就不能玩电玩。”或是“要是你没有把干净碗盘归位,就不能出去玩。”我们强烈建议你把这些话改成正向用语:“把房间清理好,就可以玩电玩。”或是“把碗盘放回原位以后,你就可以出去玩。”其中的差异似乎很微妙,但我们深信它意义重大。

当你强调的是孩子期盼去做的活动,而不是他讨厌做的事,就是让孩子把目光放在奖励上,而不是他必须先完成才能得到奖励。这样的转变真的很有效:遵循指示的行为增加了,抗拒任务和挣扎的行为减少了。而这些现象都在大人对孩子运用正向表述而非负面措辞时出现。#

(待续)

─ ─摘自:《聪明又过动,这样教就对了!》/野人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