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英国历史系列之(七)

全球霸主2 –世界大国形成的基础2

流筝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公有领域)

人气: 53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8年02月25日讯】17世纪时,英国由君主制变为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取得了稳固的地位和权力。18世纪初,由于历史进程的发展,在安妮女王的统治时期内,英格兰与苏格兰终于合并形成了不列颠,英国出现了较为统一的局面。接下来,从18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英国在成为世界大国的路途上继续稳步前进。

全球霸主

按照常规的划分方式,从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开始,具体为1583年至1783年间,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且持续的海外扩张殖民,被称为是“第一大英帝国时期”。

从1783年至1815年,英国开始大量输出罪犯等本国人口到大西洋彼岸定居,并战胜了法国的拿破仑,获得稳固的世界地位,被称为是“第二大英帝国时期”。

到了1815年至1914年阶段,英国在全世界的疆域已经拓展到了巅峰,帝国领土达到了2.6亿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四亿,这100年的时期被称为是“大英帝国世纪”。

然而,到了20世纪初,世界局势整体发生动荡,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战后,英国开始去殖民化并失去了昔日霸主的地位,并逐步发展形成为当今的格局。

英国在逐渐成为世界霸主的道路中,必然脱离不开阶段初期的铺垫过程。

王朝的变更

1714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她没有成活的子女,议会在多位候选人中,最终选定了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选帝侯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身份,有参选“罗马帝王”的重大权利)乔治•路易继承王位,成为了英王乔治一世(George I)。

选择一位来自德国的国王,主要是考虑到宗教因素。从血缘关系来论的话,乔治一世只能排在王位继承顺序的50多位。但是,在信奉新教的候选人中,他排在首位。其它的候选人绝大部分都是信奉天主教的。

乔治一世(1660年-1727年)是选帝侯奥古斯都和英国前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索菲亚的儿子。

乔治一世(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根据英国的《王位继承法》,安妮女王去世后,王位应该由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继承,但是此时索菲亚已经去世,所以王冠就落在了她的儿子乔治的头上。

乔治一世将自己的汉诺威姓氏和血统带入了英国王室中,成为了英国汉诺威王朝的第一位君主。

当时,苏格兰的詹姆斯二世党人(Jacobites)企图推翻乔治一世,拥立前国王詹姆斯二世的儿子,也就是安妮女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做国王,以恢复天主教的势力及斯图亚特家族的统治,但是,这次政变很快就被粉碎了。

不会英语的英国国王

乔治一世当上英国国王的时候已经是54岁了,按照当时人的寿命,这算是高龄。

安妮女王唯一的儿子夭折的时候,他已经是40岁了。当时许多人已经料到,乔治一世很可能当上英国国王。

但是,乔治一世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不太会说外语,他只会说法语,英语几乎一窍不通。

他也不太喜欢英国,甚至表示过,如果不是英国的王冠有吸引力,他不会来到英国。再加上这里的天气对于在德国长大的他来说太过阴暗潮湿,所以他当上国王后,经常回到德国居住。

首相制度的建立

在英国历史上,类似首相的职位早有出现,例如亨利八世倚重过的托马斯•克伦威尔,伊丽莎白一世重用过的威廉•塞西尔和伯利勋爵等。

这一职位类似宰相,在英语中曾用过“the minister”、“chief minister”、“first minister”来指称,但是他们的地位权限都由君主来决定。

终于,到了乔治一世时期,由于他的英语口语不太流利,导致他格外倚重自己的大臣们。于是,议会中地位最高的大臣开始获得了首相(Prime Minister)的称号及很大的权力。

据记载,乔治一世刚来英国的时候,还能勉强参加内阁会议,但是1718年起,他就不再出席会议,把问题交给重要的大臣去讨论。

他跟大臣们交流很困难,一方面是因为他不熟悉英国的政务和传统,另一方面他只能用法语或者借助翻译与大臣们交流,很不方便。

所以,大臣们递交上来的文件,他经常是连看都不看一眼就签名了,反正他也没有否决权。而由于国王不再参加大臣们的讨论,就需要有人主持讨论,于是产生了首相这个职务。

第一个获得首相称号的人物是罗伯特•沃波尔爵士(Sir Robert Walpole),任职时间为1721年至1742年。他是英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久的首相,也是第一位入住唐宁街十号的首相。

英国第一任、也是在位时间最久的首相沃波尔爵士。(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在乔治一世统治期间,君主的权利进一步削弱,英国开始深化变革,逐渐形成了首相统领制的现代内阁政府体系。首相制度是接下来英国逐渐发展为世界霸主的重要原因之一。

宗族的再次挑战及再次失败

乔治一世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为乔治二世(George II)。1745年,詹姆斯二世党人企图再次恢复斯图亚特家族的统治以及天主教的地位。

詹姆斯二世的孙子查理(Charles Edward Stuart,也常被称作Bonnie Prince Charlie)在苏格兰高地各宗族的支持下登陆苏格兰,集结了自己的军队,开始向乔治二世发起挑战。

乔治二世时期的英国议会下议院(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他最初曾获得过几次胜利,但是最终,在1746年4月的卡洛登战役(Battle of Culloden)中,被乔治二世的军队打败,查理则逃回了欧洲。

卡洛登战役后,苏格兰宗族失去了大量的权利和影响力。那些愿意效忠乔治二世的族长成为了地主,而其他宗族则沦为佃农,需要为使用的土地支付租金。

后来,英国还进一步实行了“高地大清除行动”(Highland Clearances),许多苏格兰地主摧毁了个人小农场(常称作crofts),开发了大面积的土地用于饲养牛羊。

到了19世纪初,针对高地宗族的这一驱逐行动更为普遍,因此,这一时期,许多苏格兰人离开家乡去了北美洲。

责任编辑:文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