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

【文史】中秋月皎皎 花中月老桂花雨

诗仙李白唱“桂子落秋月”;诗神苏轼说“月里仙人亲手植”。在他们的诗歌中连系了中秋明月和桂树的典故。 (pixabay)

中秋到了,南方人家围篱边、道路旁,飘溢着自然甜香馨,却看不到大剌剌的花颜,原来是有如繁星坠落人间的桂花从桂叶间馥馥送香。

从立秋开始丹桂、金桂、银桂、秋桂……种种桂花就开始飘香1,到了中秋时分,花香已十分。《瓶史月表》说(黄历)八月花盟主是,丹桂、木樨。木樨就是桂花,也叫木犀。

桂花香.桂花雨.桂花馔

春兰、秋桂常飘香。黄历八月的别称就是“桂月”,没听过桂花名的人应该不多见。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中》记载桂“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桂花非常细致小巧,不与百花争艳,然而她的香气温润慰贴,厚厚的肉质花瓣郁郁香散十里,自然而然戴上了花盟“桂冠”。桂花香展开来的饮食文化非常“多滋”多彩,成了中华民俗文化中的焕采。

桂花枸杞果冻(ming Lee/wikimedia)

在古老中国,人们很早就懂得善用桂花的滋味,公元前《礼记‧檀弓》记载曾子说利用姜、桂之滋来提振精神“……草木之滋焉,以为姜(姜)桂之谓也。”《说文解字》就说“桂:江南木,百药之长”。因此,中华食尚中发展出桂花酿、桂花露、桂花糕、桂花茶、桂花月饼、桂花蜜、桂花酿汤圆……等等的“桂花美馔”,到了中秋时节更是引起人品味的乡愁,让人食指大动。

桂花酿汤圆(容乃加/大纪元)

采桂花用来作饮食、作香露要及时,就像古人诗吟“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开满枝就要折,等到桂花落地,香气就逊了。最常见的采法,就是“摇桂”。地上铺上台布承接,把树摇落点点桂花香,落下的桂花宛然阵阵桂花雨。桂花雨是孩子们的一场游戏一场中秋梦。鲜采下的桂花供佛坛前,花香伴着檀香,隐隐约约有着神仙世界的召唤。秋月千里系相思,折桂思君,也让人摇起记忆中沉淀的相思。

桂子落秋月

中秋明月夜,桂花有“花中月老”之称,牵系了中秋和月亮两厢。诗仙李白唱“桂子落秋月”2、诗神苏轼说“月里仙人亲手植”3,在他们的诗歌中连系了中秋明月和桂树的典故。

桂花–“花中月老”,牵系了中秋和明月。(Fotolia)

“桂子落秋月”在唐宋人的诗中常见,传说在明月皎洁的中秋夜,可能从月中落下桂子。白居易难忘杭州风月,《忆江南》5深印着“山寺月中寻桂子”的记忆;唐人宋之问《灵隐寺》诗有这一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杭州灵隐山多桂树,灵隐寺中僧人说是“月中种”的,在中秋夜,往往有桂子从天而坠,寺僧也曾经拾得。

这样神隐的中秋月桂子,历史记载说并不是唯一。明代礼部尚书朱国祯(公元1557年-1632年)的《涌幢小品》有“桂子落秋月”记载。说南宋绍定年间(公元1228年-1233 年)诗人舒岳祥在中秋月读书,那夜月色非常明洁,舒突然听到屋瓦上撒起冰雹的声音。他祖父开门查看,然后说“此月中桂子”。朱国祯并以自身经验相印证,某年中秋夜他在天台山中曾遇到月中落桂子,还叫随身童子捡了二升。

月中桂子长得什么模样?是什么滋味?有什么作用?朱国祯都记载得很清楚。桂子大小如豫章子,无皮、中间有仁,颜色如白玉带有雀卵纹,咀嚼出芝麻气味。作枕头清芬袭人。散落在砖缝间的桂子只要十天就长成树,子叶柔长,冬天仍然劲秀不凋。

杭州是赏桂的佳所。《杭州府志》也有类似的记载,宋代僧人遵式序在天圣辛卯年的八月十五夜,遇到天降桂子好像下桂子雨,大如豆、圆如珠,有白、黄、黑各色,带有辛味。这些传说中的中秋夜落的桂子都是具有神力一般,一种即活。

吴刚斫桂

传说“吴刚斫桂”故事中那棵巨大桂树也是带有超凡的“神力”。

西汉《淮南子》就记载了“月中有桂树”一说(据《太平御览》引)。唐代著作《酉阳杂俎》卷一〈天咫篇〉4也记叙了吴刚斫桂的故事。那棵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并且很奇妙,任人即砍即合。任凭吴刚怎地砍斫,桂树始终屹立不摇,并且丝毫无损。

据传吴刚是一位学仙术的修行人,可是修道之心不坚定,常常偷懒,三天捕鱼两天晒网,因而被他的师父处罚。其实,师父是为了磨炼他的心志、克服他修炼路上的障碍,所以“罚”他砍斫桂树。那棵桂树不是普普通通的树,它具有一种迅速再生的能力。吴刚斫呀斫,斫累了,休息一下下,这一下桂树就复合了。千百年来,吴刚所作的功,都前功尽弃,桂树仍然完好如初。吴刚因为“无刚”,斫桂用力不少、吃苦不少,始终不能克竟其功;另方面,人们也见识了桂树的“神力”。

桂林高洁

在华夏文明中称颂桂树的渊源久远。在两汉时代盛赞桂树,从两汉时代的乐府歌曲、诗赋中可以见到一斑。在两汉乐府诗中有桂船、桂旗6,都是以桂树歌颂高贵雅洁的品格。

桂树之名从古传到今,从精神领域到饮食世界,桂树的高洁、桂花的馥郁往往令人神驰、令人向往、令人回味。桂树的生长的“神力”又有何树能超越呢?桂花摘得“桂冠”,果然名不虚传。@*#

~参注~

注1:有一种四季桂,花初开微黄,后渐转为白色,香味淡,叶圆又大又密,花甚少但四季长开。

注2:《李太白全集》卷十六〈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注3:《苏轼诗集》卷八〈游道场山何山〉

注4:《酉阳杂俎》卷一〈天咫篇〉:“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5:《江南忆》:“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注6:“桂树为君船”(《上陵》),“辛夷车驾结桂旗”(《陌上桑》)。

(点阅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