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

颜丹:定向招生能让寒门学子受益?

【大纪元2019年01月13日讯】近日,中共教育部在官媒上大秀政绩,称“2018年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三个大学招生专项计划共录取学生10.38万人”。在这三个招生计划中,“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说白了,这不过就是针对农村学生实施的定向招生计划而已。

对于“定向招生”,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在招生时就明确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的招生办法”;“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到农村及比较艰苦的地区工作”。“大部分定向生可免交学杂费,并根据学习和表现情况享受定向奖学金”,但“毕业后必须到定向地区或定向单位工作”。如果不去,定向生“必须退还全部奖学金,补交学杂费,并向学校缴纳部分增减费”。

针对农村学生进行定向招生,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教育部就非得将这种曾在全国实施过招生政策上升到“教育扶贫”的高度?甚至还扬言称,“寒门学子受益教育扶贫”?有意思的是,“由于定向生在招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曾发文,叫停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高等学校的定向招生。

此后,定向招生的地区被缩小至9个省(自治区)。此外,“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单位也可定向”;“教育部所属院校还可面向农业、林业等部门进行定向招生”。总之,都是“为了保证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能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由此不难看出,真正能从定向招生中受益的并不是学生,而是迫切的需要毕业生的农村和贫困地区。这也正是上述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三个专项计划的目的所在。

或许有人会说,定向生不是能免交学杂费、还能收到奖学金吗?这的确是好处之一。但问题是,国家的“教育扶贫”不应该是有条件、有代价的。是凡成绩优异、只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国家都应该有义务为其提供资助。政府没有权力以资助为条件,来限制贫困生、寒门学子在各领域、各地区的自由发展。

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教育扶贫”是否做到位了?农村辍学的孩子有所减少吗?中共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又如何呢?2016年,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员发表的“中国农村教育现状考”一文曾说道,“在中国大城市,2013年的高中入学率是90%,贫困农村则是37%”;而“研究发现,导致中国贫困农村地区高中入学率低的主要原因有:高中阶段教育的高学费,导致上高中直接成本较高”。同年,大陆官媒也报导称,“中国农村地区整个中学阶段的累计辍学率高达63%”。

实际上,农村教育最让人心寒的并不是初高中的辍学率,而是小学生无校可读。有文章显示,“从1976年到2016年的四十年间,共有91.6万所小学在中国消失”;“而其中消失的基本都是农村小学”。另有调研发现,“通过撤销一些小规模学校,将生源聚集并减少相应教职工,每年可减少的教育财政支出就有1670万元”。

减少的这笔经费最终去了哪儿,只看“扶贫已成贪腐重灾区”就不难得出答案。更重要的是,“撤点并校”直接导致的问题是,“58.9%的小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更远了,平均距离增加了9.19公里”。有调查显示,“上学路途远已成为农村儿童辍学的第一原因”。

尽管“地方政府更加青睐建立寄宿制学校”,但国家审计署抽查发现,“36%的宿舍生均面积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每住宿生3平方米,40%的学生宿舍楼内没有厕所”;“一些寄宿制学校甚至无法解决孩子吃饭的问题”。以上的桩桩件件,显然都是由于国家对教育,尤其是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不足所致。

我们不妨睁大眼睛,来看看中共对国内教育的投入究竟有多少。有资料显示,“中国教育投资不及非洲的乌干达,失学、辍学儿童人数世界第一”,被评为“不光彩的世界之最”之一。或许有人认为,这样的表述太笼统。那么2015年,《中国的教育投入达到过4%吗》一文也有具体的数据指出,“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在教育上的GDP投入是4.7%-7.4%”,而中国自从1993年将目标定为“4%”之后,在长达13年的时间内,每年都保持在“低于3%”的水平。

文章还说,“如果以人均GDP来比较,我们的教育投入就更少的可怜了”。“美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2684美元,是中国(42美元)的63.9倍”。即便采用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2008年的数据,即“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人均教育投入是1593美元”,也低于所有OECD国家以及其它“金砖”四国。要知道,中共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的GDP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都位于世界前列;但为何在教育上进行投入时,会如此扣扣索索呢?

更令人感到费解的是,中共对自己的学生抠抠索索,却对它国的留学生十分慷慨。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文称,“外国留学生的政府奖学金最低资助标准为:本科生59200元、硕士生70200元、博士生87800元”。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显示,“小学教育2018年预算数为41661.72万元,高中教育2018年预算数为122569.77万元,来华留学教育2018年预算数高达332000.00万元”。我们不禁要问,政府对海外留学生如此慷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对自己学生的教育投入竟然远不及海外留学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无条件的资助海外留学生,但对中国贫困地区的学生却只能有条件、有选择的进行定向资助;中共如此胳膊肘往外拐,着实令人费解。如今,还要往自己脸上贴金,说寒门学子能从受限的政策、有限的资助中受益;看来,中共是铁了心,不会把更多的钱投在寒门学子以及所有中国学子的教育上了。没有投入,“教育是国之大计”又该如何体现呢?

责任编辑: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