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事件 曝中共人质外交和行刑外交黑幕

人气 5033

【大纪元2019年01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婷综合报导)加拿大上个月抓捕了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后,中、加两国关系降至冰点。中共以恐吓威胁、任意执法等手段,从“人质外交”升级到“行刑外交”,逼迫加国放人,引发国际社会挞伐。

专家认为,孟晚舟案触动了中共的敏感神经。中共表现出的咄咄逼人姿态单方面将国际社会拖入冷战对抗模式中。

从恐吓威胁到任意执法

孟晚舟于2018年12月1日在加拿大被抓,中共外交部于12月8日紧急召见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要求加国立即放人,同时释放威胁说,“否则必将造成严重后果”。9日,中共外交部又紧急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就美国要求加拿大拘押孟晚舟提出强烈抗议,并敦促美国立即撤销逮捕令。

面对中共的要求,加拿大官方表明无能为力,因为该国“司法独立”,加拿大政府无权干预司法。而美国也同样是“司法独立”,不能撤销逮捕令。

在恐吓威胁没能见效后,中共在2018年12月10日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拘捕了加拿大休假中的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及商人迈克尔·斯巴沃(Michael Spavor),但中共没能对两人提出具体抓捕理由。外界普遍认为,孟晚舟案已经被政治化,中共在玩弄人质外交,以逼迫加拿大放人。

但加国并没有因为人质威胁而释放孟晚舟,并强调说,加国在履行国际法规,不会妥协。“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致认同这样一个理念,法治不是一种选择,它是民主的基石。加拿大既不会妥协,也不会将法治和正当程序政治化。”加国外交部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说。她同时呼吁中共立即释放康明凯和斯巴沃。

在两国僵持了一个多月后,中共法院在1月14日突然宣布加拿大公民罗伯特·谢伦伯格(Robert Lloyd Schellenberg)以贩毒罪名被判死刑。此新闻一出,引发舆论地震。多位专家指出,这个案子疑点重重,极为反常,中共火速定死刑罪旨在加剧对加施压。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随即回应,中共选择“武断”判处加拿大人谢伦伯格,令加拿大极度关注。他说:“中共在案子中选择任意适用死刑。”

特鲁多还表示,北京的行动促使渥太华警告加国公民,在中国存在被“任意执法”的风险。

中共抓捕康明凯 违反国际法条约

康明凯曾是加拿大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兼副领事,在任期届满后以请假方式留在中国。随后曾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络员以及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中国分析师。2017年2月,加入国际危机组织,担任东北亚高级顾问。

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18日告诉加国国会外交委员会,康明凯及斯巴沃持续遭受中共官员的虐待,每天被迫接受长达四小时的审讯,以及被关在24小时开着灯的囚室,无法睡觉。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日前表示,中共没有给予康明凯应享有的外交豁免。根据《维也纳公约》,即使各国外交官离开职位后,在有关其离开前执行的外交工作方面,仍享有外交豁免。加拿大认为中共审问康明凯的内容涉及他之前的外交工作,中共应尊重康明凯的外交豁免权。

谢伦伯格死刑案疑云重重 人质外交升级为行刑外交

谢伦伯格被指走私冰毒222公斤,2016年遭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走私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谢伦伯格不服提起上诉。

随后,辽宁高院立案受理,于2018年12月29日公开审理,检方当庭提出一审法庭对谢伦伯格量刑过轻的证据,然后高院裁决、发回重审。16天后(2019年1月14日),一审法院公布重审裁决,判处谢伦伯格死刑。

谢伦伯格的代理律师张冬硕近日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披露了此案的三个反常之处:第一,二审一般不开庭审理,但对谢案则开庭审理;第二,检方二审时突然提出有新证据,但此时已距谢被捕过去四年、距离一审判决也过去了一年多;第三,二审判决后仅11天重审就开庭,同时1小时庭审后就宣判死刑。

张冬硕在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中国(中共)法律规定,上诉期间只有发现了新证据并重审,才能加重量刑,而检方提出的新证据不是新事实,其实已经向法庭呈交过了。即便法院接受所有起诉指控,也不应加重对谢伦伯格的量刑。

《南华早报》说,这次对谢伦伯格判决的时机及其快速性以及中共方面使用的“新证据”,引发了观察者的质疑。

人权观察执行主任罗斯(Kenneth Roth)表示,中共正在“玩人质政治”。另有分析人士认为,从康明凯和斯巴沃被抓到谢伦伯格的闪电被判死刑,中共已经将“人质外交”升级到“行刑外交”。

分析人士表示,人质外交升级为行刑外交,都是试图干预加拿大的司法程式,威胁加拿大释放孟晚舟。

谢伦伯格案再度佐证,“在极权国家司法是统治者的鹰犬”的说法。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法教授克拉克(Donald Clarke)也指出了此案的多处不寻常,其中包括重新审判发生得非常快,法庭在上诉裁决后16天就安排了重新审判,并且迅速作出了死刑判决。

他说:“据我所知,这是中国(中共)外交领域前所未有的一步,是中国(共)的一种外交计谋。”

BBC驻北京记者麦笛文(Stephen McDonell)分析说,现行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案件终审后仍需最高法院核准方可执行,中国(共)也许以此作为谈判筹码,争取加拿大释放孟晚舟。

中共高调办理案件 企图扩大影响

中共违反常理对谢伦伯格的二审开庭审理,令外界认为,中共企图在扩大事件影响,以便向加国政府传递信号。

二审不仅开庭,克拉克教授表示,法庭还罕见地主动邀请了国际媒体旁听审判,显然有意提高案件的国际关注度。

克拉克认为,中国(共)希望公开这场审判背后的动机的假设之一就是,中国(共)希望向加拿大就孟晚舟案施压。而谢案种种的“不寻常”,以及最近中共驻加拿大大使卢沙野的公开表态、中共逮捕其他两位加拿大公民的事件,都指向这一假设,让人很难相信一切都只是巧合。

加拿大卑诗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国际关系专家包义文(Paul Evans)教授向BBC表示,“很多加拿大人对此感到愤怒”。“许多人把这视作中国(中共)发出的一种威胁,认为中国将此作为孟晚舟事件的一部分,将问题政治化处理。”

包义文也认为,目前所有的迹象都让这个案件被看作是中国(共)对外发出的一个“信号”。

中共将自己置于国际社会的对立面

中国独立政治学者吴强认为,从中共外交官们“咄咄逼人”的表态到逮捕两名加拿大人再到改判谢伦伯格死刑,中国(共)在单方面将国际社会拖入冷战对抗模式中。

吴强说,中国(共)实际是把孟晚舟的案件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处理,此次暴露中国(共)政权里面最内核、保守、强硬的一部分力量正在发挥作用,这种力量以前是深藏在中国(中共)政治内部的,通过孟晚舟事件逐渐显现了出来,诱导国际社会与中国(中共)一起提早进入到冷战对抗模式。

在孟晚舟及中共抓捕加国公民的事件上,加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欧盟及荷兰等国发表声明支持加拿大。美国国务院表示,中共判处加拿大公民死刑是“出于政治动机”。欧盟也公开表示,对中国(中共)法律体系的合法性以及在中国运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公开表示质疑。英国呼吁中共要“公正”和“公平”。

此外,加、英、美、澳、德等国的一百四十多位前驻华大使以及中国问题专家,联名致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释放两位被抓的加国公民。

信中指出,中共的抓捕令外交人士心寒。“这将减少对话以及增加更多的不信任”。

加拿大《环球邮报》引述外长方慧兰的表述称,加拿大政府正积极与其盟友接触,让他们明白中共的“随意拘留”并不只是针对加拿大,也是“对所有国家的威胁”。

加媒CBC报导称,特鲁多和方慧兰已经与外国政府首脑、部长和外交官举行了19次高级别会谈,争取盟友国家对被中共拘捕的加拿大公民给予支持。

加拿大还在谢伦伯格被判死刑后,更新了对去中国的旅行警告。警告说,“由于存在(中共)任意执行当地法律的风险,我们鼓励加拿大人在中国高度谨慎行事。”

此前,美国国务院在本月初发布公告,升级对中国旅行的警告,敦促美国公民在中国旅行时要“特别提高警觉”,理由是“当地对法律的任意执行,以及对具双重国籍美籍华人的特殊限制”。

加拿大前外交官本·罗斯韦尔(Ben Rowswell)认为,中共的行为恐会引发寒蝉效应。

他说,对两名加拿大人的拘留已经给任何商人、学者发送(不)想前往中国的的这种寒蝉效应,“因为他们担心可能会被捕。现在他们必须担心自己可能会被处死。”

《金融时报》1月11日报导,中共有骚扰和任意拘留与其有政治争议国家的商人的广泛记录。让中共当局涉入,实施“出境禁令”也是许多中国企业特别普遍和有效的谈判策略。大多数案件从未公开,但在商业纠纷中,知名跨国公司有此遭遇的高级管理人员名单长得令人惊讶。#

责任编辑:林妍

相关新闻
华为孟晚舟将被引渡 中港股市应声齐跌
全球资安恐慌禁华为 究竟恐惧为哪桩?
以色列下令关闭半岛电视台 突袭其办事处
美菲澳在菲国战略岛屿演习 防台海南海冲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