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北荣护理长 细数儿童器捐事

医疗护理人员都是生命斗士的后盾

台北荣总儿童加护中心护理长郭玲娟。(施芝吟/大纪元)
人气: 13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9年03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台北报导)台北荣总儿童加护中心护理长郭玲娟原本是在心脏科服务的她,突然被调到儿童加护病房,看到许多早产儿或是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一出生全身就插满管子,受尽疾病的折磨,让她难过到萌生退意。

但当时的护理长告诉她:“这个工作具有挑战性,同时看到生命的韧性,尤其是病情严重,家属不放弃,而孩子们也展现出坚强的生存斗志,我们又怎能不发挥专业的医疗所长,帮助他们度过生死难关?”当下,郭玲娟深刻了解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心态也产生转变。

郭玲娟表示,通常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幼儿,很多需要仰赖接受器官移植才能获得生存的希望,他们所需的器官多半也只能由幼儿捐赠。可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即使是到了没有救治机会的时刻,除非父母有器捐的意愿或想法,否则医护人员真的很难开口劝募器官。

“一个孩子的离开,可以让更多孩子活下去”,郭玲娟眼见许多孩子苦苦等待器官移植却机会渺茫,多年来她致力推动器官劝募,帮助更多病童重获新生。

符合器捐条件的幼儿大多是突如其来的车祸、溺水、脑出血,父母原本就无法接受孩子的处境,更别说是把孩子的器官捐出去,“器捐就像割了父母心头的一块肉”, 让劝募工作难上加难,等到器官移植救命机会的孩子也就更少了。

郭玲娟分享:“曾经有个罹患骨肉瘤的孩子,10岁发病,他对于疾病很乐观,在儿童加护中心时和我们聊到,如果离开时希望能够捐出眼角膜,帮助其他人。但他并没有和父母提过这个想法,所以当他的状况很不好时,我们将这个心愿告诉他母亲,母亲第一时间无法接受。直到后来姐姐也很希望能完成弟弟最后的遗愿,不断与父母沟通劝说,最后家人才同意。”

在姐姐不断沟通下,妈妈总算在孩子过世1个多小时后点头,但器捐必须抽血才能配对,这时血液早已凝固,几乎不可能抽到血,医护人员到孩子的大体旁,告诉他“如果你想完成这个遗愿,请给我们一些血液检体”,竟顺利抽出血液,捐赠完成后,妈妈也为完成孩子心愿感到欣慰。

最后,郭玲娟说,“劝募是让我的孩子在活下去,虽然有一个孩子离开了,但是这孩子的生命可以造福更多孩子,对我来说是更大的鼓舞。当生命结束,实际上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发展。”◇

责任编辑:芸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