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嘉屏

“如果我不做,谁做?”

【大纪元2019年04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廖素贞台湾云林报导)台大医院云林分院小儿心脏科医师林杏佳,二年前结束总院小儿心脏科训练,派任云林分院服务后,发现不管在医师人力、硬体、他科支援都与总院截然不同,便积极引进各种心脏及重症仪器,提升儿科急重症的照护能力,他为一名不到1千克的早产儿开放性动脉导管治疗,他说,那时台北有10家心导管治疗中心,云林一家也没有,为了偏乡的病友也能受到好的医疗,让他萌生“如果我不做,谁做?”

二年来在心导管室同仁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了诸如关闭器栓塞心房中膈缺损、开放性动脉导管、心室中膈缺损、冠状动脉廔管及放置肺动脉支架等。接受介入性心导管治疗的病患年龄从早产儿到60余岁,体重从1000公克到100公斤。截至目前已完成40例先天性心导管治疗!

病例中年纪最小的体重仅1000公克的极度早产儿,因为开放性动脉导管导致心脏扩大、呼吸衰竭,出生12天接受心导管放置关闭器成功栓塞。林杏佳说,早产儿的心血管大约1.5-2釐米,只有原子笔笔芯大小,而心脏仅3公分,大约一个乒乓球大小,加上早产儿皮肤尚未发育完全,在做心导管手术过程中要非常专注,手术通常也需要比成人心导管多花两倍时间,过去体积如此小的早产儿心导管手术只有在医学中心的医院才能执行。

另一位9个月大婴儿,出生不久便有明显的心杂音,超音波发现有极大的冠状动脉廔管连接左冠状动脉与上腔大静脉。追踪过程中冠状动脉开口不断扩大至1公分,且体重成长迟缓,心衰竭迹象明显。经由心导管放置关闭器栓塞冠状动脉廔管后,心杂音立即消失,心衰竭状况也逐渐改善。

林杏佳医师表示,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先天性异常,据统计发生率约为千分之13,部分与先天基因异常有关,但大部分为偶发事件。好在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出生后及早治疗几乎都可以顺利长大。以往需要开心手术治疗的个案,随着心导管技术日益精进,现在也可以将心导管技术应用在许多婴幼儿甚至早产儿身上。心导管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伤口小,恢复快,很少需要输血,术后疼痛也较轻微。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友与家长是一大福音。

院长黄瑞仁表示,林医师有着儿科医师的特质-充满热忱,到云林分院服务后,积极投身规划更新儿童加护病房添购设备,提升云林分院在儿科急重症的照护能力,急重症的儿童不用再远赴外地就医,林医师的爱心与卓越表现,于4月13日荣获今年第八届儿童医疗贡献奖“儿科新锐奖”,台大医院云林分院全体同仁与有荣焉。

责任编辑: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