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1世纪国家总目标》认清台湾历史地位 开创新时代

人气 6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2月22日讯】据自由时报22日报导,“群策会”在李登辉指示下,集合三十余位专家学者,成立研究小组,经六个月时间,二十余次会议相互激荡后,完成“台湾二十一世纪国家总目标”,合计十个篇章。

  昨天群策会发表绪论及首篇“确立台湾的国家认同”内文,其余篇章则将分三次,再陆续对外公布。

  本报特披载绪论及首篇全文,以飨读者。

  绪论

  台湾是世界的一部分。台湾的国家总目标,不能离开世界的发展变化。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正进入大变动的新历史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集团对立、双方维持互相毁灭的恐怖平衡冷战时代已经结束。以《莫斯科条约》和《罗马宣言》为标志,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正走向有益于民主、自由、人权的实力平衡,全球民主自由力量的大联合将终结一切专制与恐怖主义。

  台湾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好的年代。台湾人民在最后一个共产军事霸权帝国的吞并威胁下,终结了外来政权统治的漫长历史,发展成为经济繁荣、民主自由、多元开放、对国际社会积极贡献的现代国家。

  台湾的成功故事,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值得称赞的一页,更是继战胜法西斯、终结苏联共产军事霸权帝国之后的重大成就。台湾成就的历史意义在于:面对东方专制制度和国家恐怖主义的最后据点─共产中国,已建立起一座民主自由的灯塔。中国摧毁不了这座民主灯塔,而民主自由将终结中国专制制度。时间和未来在民主自由的台湾这一边。

  国家发展总目标

  二十一世纪台湾的国家发展,必须把握二十一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认清台湾在二十一世纪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开创台湾的历史新时代。

  整部人类史是走向民主自由的历史。战胜法西斯、崩解苏联帝国、台湾终结外来政权统治,跻身民主国家之林,是二十一世纪人类追求民主自由、争取人性尊严、走向自由的里程碑。然而,台湾在中国的威胁与国际的孤立双重困境中,走向自由的历史意义,迄今尚未被充分认识。

  台湾的世界历史地位,不但未被国际上充分认识,台湾人民也未必有充分的自我认识。所以,认清台湾在二十一世纪世界历史中的地位,是制定国家发展总目标的出发点。

  台湾是什么?终结了长期外来政权统治的今日台湾,是一个自由、民主、独立的现代文明国家。台湾不是任何大国的一部分,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不依附任何大国。

  台湾在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总目标,是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国防上、国际关系上、环境保护上,保护、巩固、壮大这个自由、民主、独立的现代文明国家,把台湾建设成为东西方文明交会点上海洋国家的新典范,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新文明的伟大创造者。

  世界历史上,希腊创造了古代海上文明典范的地中海移民国家,美国是创造了近代海上文明典范的大西洋移民国家。台湾则是世界历史上晚起的太平洋移民岛屿,由于长期受外来政权奴役压迫,是最后获得自由的海上移民国家。台湾正处于成长的童年而非“成长的极限”。自由台湾人的历史使命,是在二十一世纪让台湾成长壮大,成为现代海上文明的新典范。

  确立台湾的国家认同

  台湾是一个国家,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且终将在世界舞台扮演重要的角色。台湾的跃升迫使国际不得不重视关乎正义原则的课题,不把台湾当成一个国家,不承认台湾人民的自主权利,已随着台湾民主化失去所有的正当性。

  走向民主、走向世界

  国共内战、实施戒严、一党专政,这种种枷锁随着台湾人民的自觉而一一解除,台湾已进入自由民主国家之林。从国际法看,台湾已具备成为一个国家所需的所有必要条件,在塑造自己与他国关系时,有绝对的自由与权利。从两岸看,台湾与中国百年来互不隶属,各自发展,尤其体制上一民主一专制,形同处于两个截然迥异的世界:一个由人民当家做主,以民主机制完成政党轮替;一个是共产党一党专政,人民从无基本权利可言。故而,“两国论”也好,“一边一国”也好,都是客观事实的描述。

  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这个不证自明的现实存在,却需要经过自我认同,甚而要争取国际上的承认,正显示台湾“国之不国”的悲哀。台湾人的悲情有其历史因素,台湾四百年史,正是血泪斑斑的殖民史,台湾人民一直挣脱不了被剥削、被统治、被奴役的悲惨地位。先是受制荷兰人,再经明郑统治,其后是大清帝国。甲午战后,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沦为日本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战败,台湾又随“抗战胜利”而纳于中华民国之下,台湾人民依然不能以自由意志决定自己的命运与前途。之后,从二二八事件到美丽岛事件,标志了台湾人民反抗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争取自由、民主、人权的斗争史。

  一九四九年国共内战结束,共产党打败国民党,蒋介石带着军队仓皇南逃,败守台湾,为台湾的发展写下另一页。蒋氏父子四十年来以戒严法箝制人民,以白色恐怖手段统治人民,台湾只是“反攻大陆”的跳板,中国文化复兴的基地。一方面少数统治并全力压制本土化,遂行政治垄断;另一方面则积极推展中国化。然而,为了统治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并为获取美国及国际的奥援,国民党政府仍不得不悬“自由、民主”为鹄的,也因此埋下了台湾走向世界而非走向中国的种子。

  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九年打垮中国国民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台湾与中国就进入不同的历史进程,隔着台湾海峡,俨成敌国,各有不同的“集体记忆”。

  中国经过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历经反右、文革到天安门事件,新中国虽然宣称与旧中国一刀两断,其实不过是继承封建中国的幽灵,是二十五史外的另一史;相反的,台湾经历两蒋的统治,追求民主没有一日稍停,蒋经国去世之后,李登辉出任总统,这是台湾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从此台湾脱胎换骨,从专制、极权进入到自由民主,成为民主国家的一员。

  以普遍意志谱写“第二共和”

  这是一段漫漫长路,两岸各自单线进展。就台湾而言,从蒙昧黑夜到光明的天明,谱写的是民主进程的乐章,也是台湾人民宣告“普遍意志”(general will)完成的凯歌。回顾来时路,有几个关键事件可以简单勾勒。

  一九八七年,长达三十八年的戒严法终于宣告结束,为台湾民主化拉开序幕并敲起锣声。一九八八年蒋经国去世,两蒋时代告终,由副总统李登辉续任大位,展开了十二年台湾民主化工程的建构。一九九一年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废除,台湾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并宣示中华民国治权仅及于台澎金马。一九九一年、一九九二年,国民大会与立法院全面改选,台湾人民直接选出自己的国会议员,中华民国“法统”的象征与实质从此断裂。一九九六年台湾人民直接选举总统,台湾政治从威权“转化”民主,大局终于底定,更重要的是,历经六次宪政改革,主权在民的民主精神落实了中华民国“第二共和”的建构。

 从此,台湾不再回到中国传统的治乱循环中,走向民主就是走向世界,正式与封建中国断裂。

  台湾不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治”,也不愿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省,原因并不难理解。台湾人民经过四百年的奋斗,好不容易打破殖民地、次殖民地的樊牢,又经过近四十年的牺牲奋斗,终于从“一党专制”中解脱出来。台湾人民已经成为自己的主人,透过选举完成政党轮替。虽然我们的民主工程还需要许多努力,但是,二千三百万人绝不可能再度“退化”,去接受既不民主、又无法治、更不重视人权的中共体制。一旦退化到“一国两制”的香港地位,无异是接受另一副锁链。

  台湾主权独立的事实,民主制度的“深化”,已经成为台湾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凭借,也是保障自我的条件。“一个中国”看起来虽然声音很大,凭恃的却是武力,台湾内部与之唱和者,何尝不也是拿中共的武力来助威?台湾人民透过自觉,再透过民主程序来自我定位、自我建构,台湾如果不是国家,那是什么呢?

  一中不是“我们的想像共同体”

  台湾的国家定位认定,面对着国内、中国与国际三种力量的冲击。最基本的课题,是要先解决内部认同的分歧与冲突,重点是,台湾非得透过人民的自觉,以凝结出主体意识与主流民意。但是,四十多年来,外来政权借着政治力与文化力,将台湾收纳于中国之下,于是台湾人民“自我消除”,把精神与肉体都献给了中原大国。台湾没有历史也不必有历史,台湾人民不但患了历史失忆症,更且在“去台湾化”的政策中甘之如饴。台湾人民在精神层面丧失自我,在政治层面双手交出“主体性”,永远的臣服于中国的“天朝”之下,正是今天台湾最大“错乱”的由来。

  从一九四九年蒋介石带着军队进入台湾,到一九九六年台湾人民直选总统,台湾独立于中国之外逾半个世纪,而且对峙于海峡两岸。但是外来的中国国民党从来不敢面对现实,不承认历史事实,宣称中华民国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共和国的领地。其实,国民党从中国带到台湾的宪法在戒严时期也没有一日行于台湾,更何况再经过六次修宪,这部宪法也已经由倾向内阁制修订为类似法国第五共和的双首长制。因此,视中国国民党带到台湾的宪法为“一中宪法”,并且据此宣称“只有一个中华民国”的“一中原则”,其荒谬是十分明显的,而这却是台湾国家认同混乱的源头。

  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强烈宣布拥有台湾,他们在一九九五年提出《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明确表示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孑遗,连篇累牍的反复申说“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其后,又改变论调,提出另一版本:“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都属于中国”,后者之论调与坚持“法统”的国民党与亲民党说法遥相呼应。

  中共对台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上。中国内战是什么?就是国共两党的斗争,故而中国的两岸和谈对象非中国国民党莫属:“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两党谈判可以吸收台湾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问题是,中国国民党已沦为在野党,台湾的执政党现在是民进党,“国共内战”的结构遂荡然不存,而中共的“一中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理论基础也因此崩解。更何况中华民国已进入“第二共和”,中华民国名称不变,但透过六次的修宪建构,已不再是一九四九年前的中华民国,因此“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也就失去意义。

  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隔海唱和,并且都把中国虚悬起来,同意在两岸两个政治实体之上,有“一个中国”的存在,其实是用虚假的想像物来模糊“一中”。援引康乃尔大学讲座教授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理论,这个“中国”是“想像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不是我们要承认的,而是要扬弃的。

  民主改革势必在宪政上完成

  戳破虚幻的“一中”,落实台湾的主体性,最大的突破基础在结构性的转化,而转化的力量来自“主权在民”的理念与行动,两者呈现辩证的关系。台湾进行的既是“宁静革命”,所有的改革都遵循民主的程序,结构改变得以完成,一赖选举,一赖宪政改革。

  台湾的民主化过程,就是本土化的过程。透过选举,台湾人民一步一步的建构本土政权,从李登辉总统到陈水扁总统,台湾人民已做出了选择。二○○○年的政党轮替,必须在二○○四年巩固,否则,外来政党重新掌权,是民主化的挫败,也是本土化的倒退;这绝非“政党轮替”的真谛。

  除了依靠选票,凝聚主流民意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宪政工程的完成。过去六次修宪,主要着眼点在宪政权力的分配与运作,不在宪法的基型,完全没有触及到建构国家(nation-building)的要素,这就是今天台湾“认同”缺少凭借的重要因素,也是“第二共和”还得要在宪法上努力的地方。宪法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在政治结构上深具意义。宪法学者告诉我们,“为政治改革而进行的斗争,常常转变成审查宪法的斗争;直到这种审查完成,政治改革才算正式得到承认”。因此,台湾的民主化与政治改革必须在宪法审查上“结果”。

  故而台湾需要一部新宪法已成破解“一中”迷思、落实主权独立的必要配备,尤其在政治结构丕变、革故鼎新的今天,一部新宪法远比不堪修改的老宪法更具象征意义,也更富实用价值,因为是新的而非来自修补的宪法,更适于来宣告与过去的决裂,更能适应新而主权独立的台湾之确立。

  从国共内斗到戒严治国到新宪告成,台湾“第二共和”的建构才算真正安定。 台湾人民已用自己的力量打断了四百年来的脚镣手铐,用自己的力量缔造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人民用自己的选票透过一次一次的选举,完成所有民主的工程,透过新宪法的确立,完成国家认同,“一中原则”终将为世人所弃,台湾终将为国际所承认。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民调显示逾七成民众不了解多元入学方案
健全财政结构研讨会学者建言
单一选区两票并立制 立委:嘴巴上嚷嚷
李登辉亟盼政府改革应有思维建立台湾主体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