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讲点节操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2月26日讯】中国画,特别是自宋以后的文人画,竹,是反复出现的题材。那原因,除了竹子的形态婀娜多姿,主要还因为它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竹子中空,象征虚心(实心竹另当别论);竹子有节,表现了对节操的追求。“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唐代张九龄的这两句诗,恰是最好的注脚。

节操,指的是一个人的气节和操守。气节是指在敌对力量面前不改信仰;操守是指立身处世坚守原则。

清代画家郑板桥而今已是大大的名人,特别是他那“难得糊涂”四个字,卖得满大街都是,但对他的题画诗,如题竹的那几首,知道的就不多了。若“老老苍苍竹一竿,长年风雨不知寒。好教真节青云去,任尔时人仰面看。”“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都表现着一种不媚上、不趋时,坚守气节操守的做人原则。

郑板桥当过官,不大,只在范县和潍县做过两任七品县令。但他当官一不贪财,二想为百姓办点好事。在潍县当官的时候,遭荒年,“人相食”。他以工代赈,招徕饥民就食,命令大户人家开粥厂济贫,不许他们乘机哄抬粮价,救活了不少人。但也因此得罪了一些有势力的大官老爷,只好托病辞职,回去靠卖画为生了。人们后来思念他,主要是钦敬他的为人。如果只记得“难得糊涂”,又不懂这是他愤世嫉俗的牢骚,那就像不懂得苏东坡的诗文而只记得东坡肘子一样,枉对古人了。

临大事要讲气节,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说在富贵的引诱面前,在贫贱的磨难面前,在暴力的威逼面前都不能改变做人的原则。古代如文天祥,近代如谭嗣同,现代如方志敏,都是有气节的大丈夫。大节动摇,其人即或有才,也不足观了。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五四运动和此后的一段时间,他在思想启蒙方面做过不少工作,成绩斐然。但是日本侵占了中国的华北,成立了汉奸政府,他竟出任伪职。大节有亏,贻羞后世。

论品德要讲操守。岳飞所谓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就是讲要有节操。临财毋苟取,临难毋苟免。不该要的钱一分也不能取;应当做的事情,再危险也不能逃避。平日讲操守,临大事才能有气节。明末的洪承畴,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山一战,兵败被俘。劝降的人见他几次拂拭衣上尘土,便知道他不能坚守节操,一件衣服还那么爱惜,何况自己的性命!周作人的事敌,也与他平日生活过于讲究,一点也不能将就有关。享受惯了的人是很难面对艰苦的,更不要说叫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气节、操守,积之在平日。选干部、用干部要靠得住,先要观其节操。那些,什么钱都敢要,什么酒都敢喝,吃喝嫖赌都敢做的人,把灵魂都出卖给了魔鬼,还能指望他们为人民办好事么!

转自新生网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