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微软 欧洲全力支持Linux软体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29日讯】自由时报29日编译报导/美国软体龙头微软公司和美国司法部间的反托辣斯官司好不容易达成和解,但微软立刻又面临新一波的威胁,欧洲各国政府及公立大学正全力支持Linux软体,似乎决意要让Linux取代微软视窗作业系统在全球软体界的第一把交椅地位。欧洲旧世界显然希望借着推动由欧洲人自行创造出来的Linux软体来为自身软体业注入活力,并制造更多工作机会。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指出,欧洲国家的科技官员声称,他们支持Linux软体是因为Linux较视窗系统便宜,而且给予使用者更多自主性,因为Linux软体的“原始码”已完全公开,电脑程式设计师可透过这种“开放性原始码”自由修改程式。反观微软却通常将其原始码保密,并严格管制其软体的使用方式,不少电脑专家主张Linux软体可让使用者迅速修改安全漏洞,较微软更安全。

 但华尔街日报指出,在有关价格及技术优势的主张背后,其实隐藏着欧洲国家创造出“欧洲版微软”的渴望,因为Linux是由芬兰软体工程师托瓦兹(Linus Torvalds)所设计出来的软体。和一九八○年代欧洲政府以国家工业政策为本国企业背书,以和美日大型公司进行激烈竞争相比,此次欧洲国家选择了和美国盟友联手对付微软,例如托瓦兹本人目前就住在美国加州,为美国的一家记忆体制造厂工作,而Linux在欧洲最有力的支持者也包括了美国的IBM、昇阳公司和惠普公司等。

 在亚洲,最积极支持Linux的国家为中国。为降低对进口软体的仰赖程度,中国对开放原始码的Linux系统钟爱有加。中国知名度最高的Linux软体公司︱北京的“红旗软体”和其他数家中国软体公司今年初更击败微软,赢得北京市政府的一项软体竞标案。

 不过,虽然Linux获得北京当局的公开支持,微软视窗作业系统仍旧是市场的主流,根据中国经贸委员会今年二月公布的调查显示,在去年受访的六百余家中国企业中,仅有三%使用Linux软体,却有高达八十五%的企业表示至少使用一种版本的视窗系统。

 微软也坦承开放原始码软体的确有其优点,甚至开始在其商业模式中纳入某些开放码的作法。美国微软公司已于二十七日宣布将和美国各大学分享与其“.NET”网路软体相连的逾百万条重要原始码,微软希望大学教授在电脑课上使用这些原始码,学生也能在实验室中修改这些程式码,并提出改进建议。但微软公司也声称,欧洲国家舍传统套装软体、就开放原始码软体的作法只会威胁,而非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因为如微软等公司在欧洲都雇有大批员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SUN将与微软决战Office市场 (3/29/2002)    
  • 微软允许学术界查看部分.Net源代码 (3/29/2002)    
  • 找到共同基础 据传SUN与IBM要合力对抗微软 (3/29/2002)    
  • Web服务让CIO左右为难 .NET or Java? (3/29/2002)    
  • Xbox日本遭遇“滑铁卢” 微软称将吸取教训 (3/28/2002)    
  • IE6.0继续侵蚀Netscape的市场份额 (3/28/2002)    
  • Sun CEO访谈录:微软想要压制互联网的各个领域 (3/28/2002)    
  • Sun与微软的生死之争 (3/28/2002)    
  • 为微软叫屈:几个你不得不知道的事实 (3/27/2002)    
  • SUN 开发移动Java 急起直追微软.Net (3/27/2002)    
  • 微软任命唐骏博士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 (3/27/2002)    
  • 微软Hotmail打出付费牌 (3/26/2002)    
  • 传电脑商害怕微软报复而拒绝安装Linux (3/26/2002)    
  • 微软致力研发影像密码 (3/24/2002)    
  • 微软“VS.NET”中文版正式登陆中国 (3/24/2002)    
  • 新病毒“我的生命”美丽画面暗藏“险恶“ (3/24/2002)    
  • 微软VisualStudio.NET中文版正式发布 (3/23/2002)    
  • SUN 代表自由联盟 给微软一记回马枪 (3/23/2002)    
  • 花旗集团同意采用微软的.Net服务 (3/22/2002)
  • 相关新闻
    花旗集团同意采用微软的.Net服务
    SUN 代表自由联盟 给微软一记回马枪
    微软VisualStudio.NET中文版正式发布
    新病毒“我的生命”美丽画面暗藏“险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