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爸妈必修课】小男孩求抱抱 分离焦虑有解吗?

小男孩对母爱的需求家长千万不可忽视,而且经常地拥抱、说话可以减轻分离焦虑的产生。(Shutterstock)

【大纪元2020年05月24日讯】作者:陈彦玲博士 / 整理:余亨之・大纪元

为什么许多华人孩子5~6岁、甚至更大的时候,还缠着妈妈要抱抱摸摸,希望得到母亲的爱抚?孩子缺乏了什么?此时家长该如何回应孩子呢?如何处理好孩子的“分离焦虑”?

小男孩也喜欢讨拥抱

小女生黏妈妈、撒娇,人们不会感到奇怪。如果男孩子这样,大家就会说“这么大了,你还这样”。事实上,这样的男孩在他的童年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我们的肌肉皮肤本身是每天都在成长,每一寸的皮肤都有感觉的,像有生命一样,必须随时接受东西进来,(人体)那么大一片面积,他就是要这种很强烈的接触(拥抱),而且要足够。当这种接受的信息进来、安全性足够时,他就能成长的安稳一点,尤其是男生。

男生从他被认知的社会角色开始,就是不能哭的,有压抑性的,难有知心朋友的。在他被压的很重的情况下,他其实需要很强烈的、频率很高的、很柔顺的爱抚,去解开压抑他的很强烈的力量。

所以当5-6岁孩子还需要抱抱的时候,妈妈就要先去想一想他以前缺少了什么,我们给了他什么样的压抑?如果孩子童年得到的爱抚是足够的,到了5-6岁就不会太黏着妈妈,爸爸可以带着他去骑脚踏车,在户外大风景中,迎着风唱歌,对着远山呼喊。

男孩的“分离焦虑”

这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非常富裕的父母,把8岁的独生子送到一家非常昂贵的贵族学校里住宿学习。后来学校发现这个男生喜欢女性内衣等东西,这时男孩已经13岁了。他的妈妈非常痛苦,她说:我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我可以花钱请最好的老师、最棒的教练来教育孩子。可是,再好的老师也代替不了母爱。男孩形成这种癖好的时候,是不是他缺少了什么?

首先,他对自己的性别认知上有没有出偏?如果他是这一类的,我们也有专门的治疗方式,这类的(倾向)我们先不谈。如果他不是这一类的,孩子这么小就跟妈妈分离,他就会有一种焦虑存在;如果他的“分离焦虑”没有被处理掉、没有被照顾到的时候,他是反其道而行的,就会出现一般社会的认知概念中不应该出现的事情。

比如说,他是男生的身体,可他不喜欢穿男生服装,可能特别喜欢某个女老师,就拿了她的东西,从而满足一点自己拥有的欲望。

这对小小孩来说,是很正常的;如果妈妈在旁边搂搂抱抱他,就没事了。那么小的孩子,到寄宿学校去,他是很弱小的“民族”,那些哥哥们都比他大,也玩不到一块去,那他的寂寞可想而知。

我们以前研究过资优生,他们很多人上了大学以后,状况都不太好,甚至还有的在博士班读了十年才毕业;还有的人成绩很好,可是生活能力很差。所以平衡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大老板的坚强后盾

古人云:“女子本弱,为母则强”。当你成为母亲的时候,你会愿意吃很多的苦,为了孩子的成长打下很好的基础,所以别瞧不起身为人母的位置,这个位置不是任何人可以取代的了的。不管你有没有知识、钱财,你给孩子的这种安全感、自强不息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个很棒的董事长,他的员工非常多;他曾经历过两次世界性的金融风暴,他都爬起来了。他说:我能爬起来的精神指导,来源于我那个不认识字的、在乡下种田的母亲,她的身影、她的身教、她对我真正的付出,让我学习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的意志力可以不被打倒,只要你的心里摆着是别人的时候。”

因此,在他经营这家大公司的时候,他心里摆着是他的客户,而不是他的业绩,所以他能安然度过两次世界金融危机。

妈妈抱孩子是无法取代的

有一个朋友去照顾一个5岁的小男童,他的妈妈工作实在太忙,每天男童早上起来的时候,妈妈已经上班去了,男童就会委屈地不住地哭。照顾男童的这个朋友,也是一个男孩子,他就问他能不能去抱这个男童呢?

抱小孩的方式是有讲究的,抱他什么部位、抱多久、用多大力……这些不是随便就来的。比如大一点的孩子(4-5岁),如果他穿的衣服是带有英雄偶像的(超人),或者在家里经常毛巾一披摆“超人”架势的,这样的孩子你不要把他抱得太紧,你可以拍拍他的肩膀,跟他像“哥们兄弟”一样。

如果是想妈妈会哭的这类男童,这种现象绝不是一天造成的,可能是更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无暇照顾他,是长期处于不安的情况下造成的。因为在孩子更小的时候有一个阶段,就是眼前所见的东西不见了,他就认为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因此,他会害怕紧张。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了5-6岁时,不论男孩、女孩,有的时候爹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会觉的永远的失去了,孩子的这种焦虑,家长会不会解读呢?抱孩子是有讲究的,妈妈的抱与别人是不一样的。父母的角色实在太重要了,不是任何人用钱或借助资优专业的人士能替代的,也不是靠几个技巧能解决的,而是体现了父母的那颗心。#(待续)

视频:陈彦玲博士【爸妈必修课】(31):5~6岁小男孩“求抱抱”时怎么办?如何处理好孩子的“分离焦虑”?

本文刊载于旧金山5月23日教育版

每周为您献上旧金山最新消息

责任编辑:李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