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中共扩容自贸区 专家:困境下炒作概念

中共近日新增北京、湖南和安徽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并扩展浙江自贸区。分析人士认为,这只是中共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炒作概念。(Getty images)

【大纪元2020年09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玉洁综合报导)中共近日新增北京、湖南和安徽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并扩展浙江自贸区。分析人士认为,这只是中共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炒作概念,并不能有利于外贸,从中也可见中共所谓“内循环”为主的政策行不通。

截至目前,中共一共设立了21个自贸区。最早的自贸区是2013年在上海成立。

中共在困境下炒概念 外资已不想来

自由亚洲电台9月22日引述前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自由至上主义学者夏业良的分析表示,自贸区要起到实效,重要的还是看整个外贸大环境。

他说,“现在的情况是产生了离心力,就是人家根本不想来了。哪怕你是零关税,那又怎么样?香港本来就是自由贸易区,你把香港自由贸易区都毁掉了,然后你在内地建自由贸易区,就算是零关税,现在有几个愿意来?”

他预计,(中共)设立自贸区对贸易未必有直接的作用,外部环境被破坏得无以复加;如果不是政府的种种阻挡措施,就连内资都要大力地往外跑。

夏业良认为,这是(中共)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在困境的情况下,在炒一些陈腐的概念。

据悉,大陆经济一直高度依赖外贸,但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至中共肺炎疫情爆发,外资产业链持续从大陆外流。中共商务部官员近日承认,今年大陆外贸将是两位数负增长。

中共扩容自贸区 衬托“内循环”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认为,自贸区扩容其实也衬托着内循环的政策背景,“它是不得已的吧,它实际上也不愿意这样,因为中国实际上也没有办法真正的内循环,所以实际上还是想促进对外贸易。”

今年以来,中共高层频繁提出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国内经济“内循环”为主,称让国内人花更多钱、让国内企业进行更多创新。但这种政策引发海内外学者的质疑,是在走回闭关锁国老路。

9月21日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上海考察时的一番话引发关注,外界猜测其是否意指内循环行不通。

李克强在德国企业思爱普(SAP)位于上海的研究院,询问中国制造的机器人与德国机器人有没有差距,得到的回答是“中国机器人在零部件的精度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他随后说:“开放能够让人认识到差距,认识到差距才有提升的空间。一个国家的制造业要提升水平,需要不断扩大开放,在相互合作中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一些中共体制内学者也表露出类似看法,北京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9月5日曾说,为达成“双循环”,中国必须提升人民可支配收入,才能扩大内需,同时也应该在国际上与美国等主要国家共同合作。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