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食品增多利益巨大 对人体安危未知

人气 300

【大纪元2021年10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宛综合报导)说到转基因食品,人们大多都不陌生。但提到基因编辑食品(Genome edited foods),许多人可能就没有概念了。最近日本一种被基因编辑的红鲷鱼已获得批准上市,使其可食用部分比天然的鱼增加了两成多。

所谓基因编辑技术(Genome editing),简单讲就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动物或植物体内特定功能的基因片段切掉,人为地对品种进行改良。比如上面提到的红鲷鱼,就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降低了其体内“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的作用,从而增加了鱼肉的产量。

日本有关部门在本月初批准了区域鱼类公司(Regional Fish)基因编辑的这种红鲷鱼。该公司在给日本厚生劳动省和农林水产省提交的公告中说: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经过国家程序批准上市的基因编辑动物食品。

公告说,这种经过基因编辑的红鲷鱼,可食用部分增加了2成以上,最高的可增加6成,饲料利用率也提高了14%,而且这种鱼的繁殖速度也更快,大幅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盈利能力。目前该公司还未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基因编辑的红鲷鱼,而是先透过众筹平台进行鲷鱼饭、腌制鲷鱼等产品试销,其产品会贴上基因编辑食品的标识。

公告中还说,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将红鲷鱼的选择性育种时间从30年大幅缩短到了2年。

所谓传统的育种方法是让作物在自然状况下,藉由杂交等手段产生基因重组,达到对遗传物质的改变。这种方法需要一代代的选种、育种,常常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培育出来一个新品种。

稍早些时候,日本于今年9月份批准了首个植物基因编辑食品——一种可以抑制血压升高的番茄,并且已经上市。

科研人员将普通番茄中的γ-氨基丁酸(GABA,具有抑制血压上升、缓解压力的作用)的含量,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提高了5倍。目前这种番茄卖的很贵,价格大约是每公斤22-26.6美元。而且该公司正打算再推出一款番茄酱。

在美国宾州切斯特县(Chester),2016年时当地的蘑菇种植者每天生产110万磅的蘑菇,但是,一些蘑菇在商店货架上很快变成褐色并腐烂,就没有人要了。当宾州大学研究者展示了他们在2015年开发出的一款基因编辑蘑菇时,当地生产者立刻明白了其中巨大的利益,因为这种基因编辑蘑菇不容易变色。

研究者将蘑菇基因组中6个导致变色的氧化酵素基因剔除掉了一个,酵素的活性就减弱了30%,从而减缓了蘑菇褐化的速度。

2019年2月时,美国一家小型初创公司Calyxt推出了一款基因编辑大豆油。这款大豆油含有高达80%的油酸与20%的饱和脂肪酸,且不含反式脂肪酸(被认为容易导致高血脂),并且已在美国上市销售。

转基因与基因编辑的区别

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是通过引入外源基因对农作物或水果进行改造。而基因编辑,则是对农作物或是畜禽鱼类做简单的DNA修改,因此被认为与传统改良品种类似。

在审批方面,相关部门对转基因的农作物或水果的检测非常严格,审批时间很长。比如在美国,一种新的转基因食品上市前至少需要经过农业部、环保署与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三个部门的严格审核,因此整个审核过程通常都需要几年时间。

而基因编辑食品的审批就非常简便,大大缩短了厂家申请上市的时间。美国农业部(USDA)2018年的声明说,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且与传统育种产物无法区分的产品,将不会加以管制。只要在上市前向农业部提交产品资讯、询问是否受到管制即可。

在日本,厚生劳动省2019年10月启动了基因编辑食品通知系统,其中规定,通过破坏特定基因而去除特定功能的基因编辑食品,只需上报通知即可销售,无需安全检查。而且是否标识基因编辑产品也采取自愿的原则。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将基因编辑生物视为非基因改造生物(GMO)。欧洲法院在2018年判定基因编辑属于基因改造,不过欧盟的一些机构和部分成员国持不同意见,目前欧盟已开始重新审视相关规定和定义。

中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基因编辑生物的管理政策,但有20多个实验室也在开发基因编辑作物。

基因编辑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当前,由于转基因食品或基因编辑食品对于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的影响都缺乏数据进行判断,因此对于其安全性的认知,存在着巨大争议。

因为利益驱动,产业界越来越接纳基因编辑技术,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其安全性感到担忧,毕竟这种基因改变不是自然形成的。根据皮尤在2018年11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有49%的美国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比非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更加有害。而皮尤在2016年的调查中,该比例只有39%。

日本东京大学在2018年5月到6月间的一份网络调查(3.8万人回应)也显示,有43%的受访者表示不会食用以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农作物;53%的人表示其不会食用基因编辑的家畜禽;仅有不到10%的人表示,可能会购买基因编辑食品。

反对基因编辑食品的人相信,被编辑后的蔬果或动物存在不可控性和不可逆性等诸多风险,一旦基因编辑食品进入到商业化推广阶段,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就是不可估计也不可逆转的。

也确实有试验显示,基因编辑给生物带来了意外的不良后果。

2015年6月3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了一款基因编辑猪的创造过程。当时,研究者认为,瘦肉猪有着巨大市场,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瘦肉猪,有可能获得宽松审核,从而快速上市。

研究者将猪只细胞中抑制肌肉生长的MSTN基因切掉、来增加新品种猪的瘦肉量。他们用这种办法最终创造出了32头肌肉发达的克隆“健美猪”。但是,这些猪只到8个月后只剩下13头;到报告发表时,只剩了2头健美猪,而且其中只有一头是健康的。

学者:脱靶效应不可避免

从理论上讲,只要找到某种特性的基因片段,对其进行修改、删除,就能获得相应的变化。但实际操作中,基因编辑技术很难达到如此精准的改变,甚至会带来很多不希望的改变。这种预期外的改变也称为脱靶效应。

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方法》2017年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基因编辑技术在受试的小鼠的基因中引发了数以百计的非期望突变,打破了基因编辑精准安全的神话。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使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缺陷基因修改后的小鼠作了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两只接受治疗的小鼠的基因组出现了超过1500个单核苷酸突变和超过100个较大的基因删除和插入,而研究人员常用的筛查脱靶效应的方法,却未能预测出任何一个这样的突变。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学和分子遗传学系的迈克尔·安东尼奥(Michael Antoniou)博士说,基因编辑过程中完全没有脱靶现象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到底会出现多少脱靶突变,而不是脱靶现像是否存在。

他说,这些脱靶突变,有的可能没有影响,但是也有许多影响很大,并一直影响到最终上市的产品,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 @

责任编辑:邵亦

相关新闻
美政府表态 大陆转基因食品安全再成焦点
中共想要转基因食品 但是中国人民不想要
调查:加拿大民众普遍不了解转基因食品
盘点常见8种转基因食品 如何避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