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市场假芯片泛滥 部分流至海外

人气 287

【大纪元2021年06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温妮综合报导)中国电子市场长期存在假冒伪劣产品,但随着全球晶片(芯片)短缺状况加剧,中国假冒伪劣产品更加泛滥,大量以旧翻新、以次充好的假晶片充斥市场,致使中国电子产品质量更受质疑。

据中国经济观察网报导,有晶片代理商透露,假冒或翻新晶片一直在中国电子领域流通,其生产和销售甚至形成一条造假流水线。因晶片短缺,今年以来晶片造假活动更加猖獗,原本偷偷摸摸进行的造假,现在变得非常高调。从价格上看,之前二手晶片都是半价出售,现在甚至和市价持平。

代理商表示,假晶片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企业从电子垃圾中回收晶片,去除晶片上的标识,然后进行清洁包装,再以低价卖给下游;另一种是将正规生产线上的残次晶片进行封装,再以次充好卖给下游。

据代理商透露,与真品相比,假晶片的性能、可靠性和保质期通常达不到标准。当然,如果产品更新换代快,且不在极端条件下使用,则不容易暴露问题。但一旦出现问题,其风险和成本将转嫁给整机厂商和消费者。

中小企业受影响最大

中国晶片长期依赖进口,国外生产的晶片,要经海关、分销商、贸易商、配套商等多个环节,最终流向整机厂商。与大厂商相比,中小型企业通常无法向原厂采购,只能选择第三方分销商。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就成了假晶片的最大买家,也是最大受害群体。

例如,有个小企业在设计一款小信号采集板时,前端模拟信号电路采用了多片运算放大器AD8512ARMZ,他们批量购买了几百个。但当电路板全部做好后,调试阶段始终显示不正常。他们以为是设计问题,但经晶片拆解公司对比正规渠道购买的晶片发现,问题出在假晶片上。

据报导,广东深圳福田区华强北商业区遍布假晶片经销商,华强北已经成为亚洲IC(集成电路)产品的最大集散地。据信华强北的造假程度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部分假晶片流至海外

经济观察网报导说,假晶片主要流通于消费电子领域。与汽车和工业产品不同,消费电子整机厂商通常不会对晶片及其供应商进行长期验证和测试,特别是利润较低、对晶片性能和工艺要求不高的产品或新换代较快的产品,最容易为假晶片提供市场。

报导指出,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交易集散地之一,中国大大小小的商家,每天都在进行数以万计的电子垃圾拆解,从而为假晶片提供市场。其中大部分假晶片在中国境内流通,但也有很多流至海外供应链。

假晶片直接流至中国境外的数据不得而知,但是否会随出口的电子产品流出境外则引起外界关注。

据中共国务院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手提电脑等“宅经济”产品出口总额为2.51万亿人民币(约合3770亿美元),同比增长8.5%,手提电脑、平板电脑、家用电器等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合计增长22.1%。

另据中共商务部数据,今年1-4月,电脑、手机、家用电器等“宅经济”产品带动出口增长,拉高整体出口增速6.9个百分点。
中国假晶片泛滥原因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股权合伙人朱逸聪表示,依据中共现行法律,重新包装晶片属于假冒注册商标产品,以次充好的晶片属于伪劣产品,销售这两种晶片都属于违法行为,但在中国很少采取法律行动。

晶片代理商解释说,买方起诉追责的情况并不常见,背后有很多阻力。比如,对晶片“以次充好”的鉴定很模糊,需要专业机构来评判。同时,晶片的渠道企业(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第三方)通常没有正规组织,甚至是空壳公司,一直告下去对买方不利。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买家因缺货或需要降低成本,对非法晶片采取默许态度,故意将真假货混在一起使用,这也是造假产业链得以形成的原因,而最终用户和消费者不得不承担所有风险。

针对中国电子产品质量问题,旅美中国投资策略专家、中国外贸专家Mike Sun告诉大纪元,长期以来,中国电子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中国人只要有条件的,都是尽量避免买国产产品,再便宜也不买,甚至包括苹果等国际品牌,也尽量避免买中国制造的,因为很可能出现质量问题。

责任编辑:邵亦

相关新闻
大陆假芯片横行 日趋严重 风险转嫁消费者
全球缺芯片 中国市场现大量假芯片
穆迪调降中国评级展望前 吁大陆员工居家工作
内部人士爆中国高达9万亿美元地方债形势正在恶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