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生活

幼儿感觉统合训练:水中溜滑梯游戏亲子同乐

水中溜滑梯的游戏培养孩子勇于尝试的精神,从中建立自信。此为示意图,与本文无关。(Shutterstock)

编者按:水中感统游戏透过游戏让孩子感受并整合感官资讯,练习各个发展过程中的动作技巧与姿势,最重要的是在水中游戏的过程,亲子能够共享快乐时光、共同成长。这是一本职能治疗师专为孩子设计的水中感觉统合游戏。本文介绍水中溜滑梯的游戏,在水中溜滑梯的姿势会从坐转换为站、趴或失重并找到回平衡,过程中可慢慢加强对身体的控制,有助应对快速的姿势变化,除可让孩子勇于尝试各种运动外,还有助建立自信。

水中溜滑梯

适玩年龄:1.5 岁以上

水中溜滑梯的游戏培养孩子勇于尝试各种运动,建立自信。(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 丰富姿势变化经验

█ 练习保持身体平衡

口诀:

咻!宝宝迫不及待地溜进冰冰凉凉的水啦!

准备物品

● 大浮板(长宽各50~60cm的大巧拼)

水中溜滑梯的游戏培养孩子勇于尝试各种运动,建立自信。(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玩法步骤

1 妈妈抱着孩子坐稳在大浮板的中间( 也可以轻轻牵着孩子的手)。

2 爸爸站在孩子后方,稍稍将大浮板的一侧举起,制造出一个斜面。

3 由妈妈抱着或牵着孩子的手,协助孩子向前滑入水面。

4 若孩子想自己滑,妈妈可以保持一个手臂的距离,等待孩子滑下后,接住、抱起他后给予鼓励。

变化玩法

● 调整浮板的斜度,坡度越斜、高度变化越大,滑入的速度越快。

前庭觉刺激量越丰富,越挑战孩子的平衡能力。

水中感统小叮咛

● 有些孩子,可能会不顾前方水有多深、是否有漂浮物可攀附就跳进水里,这时可教导孩子对于水的危机意识及应对,如仰躺保持呼吸或游回岸边。

● 前庭较敏感的孩子则会很害怕高度的瞬间变化,可紧抱着孩子并放慢速度拉长入水的时间。有助于孩子适应未来玩溜滑梯、荡秋千等具速度变化的游戏。

游戏优点

★丰富的姿势变化经验,勇于尝试各种运动

有别于在陆地上溜滑梯的单一动作,在水中溜滑梯的姿势会从坐转换为站、趴或失重并找到回平衡,过程中可慢慢加强对身体的控制,有助应对快速的姿势变化,除可让孩子勇于尝试各种运动外,还有助建立自信。

★练习在各种姿势都保持平衡

反复练习让孩子的身体姿势做好准备。在滑梯落水的瞬间,孩子需要根据过去本体觉和前庭觉的经验来做出流畅的预备动作。

第一次的起始动作都会有点生疏或僵硬,随着累积丰富经验,孩子不仅可学会对下一个预期动作的准备,也可提升孩子的动作控制品质,如看好距离、调整姿势、双手张开保持平衡、双脚伸直准备下水。

(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职能治疗师告诉你

什么是重力不安全感?

重力不安全感的问题,源自于孩子对于前庭觉反应过度敏感,些微的前庭觉输入,孩子即可能解读成是具有危险、不安全的,导致孩子出现害怕或逃跑的反应。

简单的日常,上下楼梯、斜坡等;脚离地的动作等被大脑放大解释就可能出现不安、恐惧、嫌恶的反应(如恶心、头晕的感觉)。如果怀疑孩子有重力不安全感的情况,先同理孩子,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并尽快寻求专业的协助。

重力不安全感常见的表现:

 和家长一起下水时(踩不到地、体重改变)会感到不安。

 在水中游戏会紧紧抱着家长或不敢在水中移动。

 下楼梯时会特别紧张,甚至需要扶家长或扶着扶手。

 站在高处会害怕。

 在身体姿势改变时会显得紧张、焦虑。

 害怕双脚离地的动作。

 跳跃动作的发展比较慢或是品质不好。

 害怕、焦虑、拒绝在公园玩荡秋千、溜滑梯。

 拒绝大动作的活动,如攀爬类型的游戏

若怀疑孩子有重力不安全感的表现,在孩子因为大动作活动而感到紧张害怕时,可多给予大范围的肢体接触,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并适当的将动作幅度与难度降低,利用渐进式增加动作难度的方式,提高孩子尝试的意愿,让大脑有机会重新解读此动作幅度并不具有危险。此外,需留意避免利用嘲笑、威胁、强迫的方式,以免让孩子更焦虑、不安,反让孩子将“大动作游戏”与“危险与不愉快”的感觉画上等号。

(网站专文)

<本文摘自《孩子的水中感统游戏:53个有趣.好玩的浴室.水池游戏,启发孩子的7大感觉统合系统,提升学习力》,新手父母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