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教

大学公私并难度高 台教长:可先跨校合作

教育部长潘文忠(右)6日就“大学合并之问题与检讨”进行专题报告。(林仕杰/大纪元)

【大纪元2022年04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紫馨台湾台北报导)台湾目前已完成10件大学合并案,其中包括国立大学8案、私立大学2案。立委指出,目前公立大学已经合并得差不多,接下来可以发展公私并。教育部长潘文忠认为,大学公私并因两者涉及法律地位不同、人事和会计制度等差异,还有校产归属问题,难度较高;但公私并可先从资源共享着手,应能作为第一阶段目标。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6日邀请教育部就“大学合并之问题与检讨”进行专题报告,潘文忠说明,目前国立大学合并案已有国立嘉义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国立台中科技大学、台北市立大学、国立屏东大学、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等8件合并案;私立大学合并案则有法鼓文理学院、康宁大学等2件合并案。

除了“公公并”与“私私并”外,“公私并”可行性也在研议中,但教育部指出,国际上公私立大学整并模式多样化,但都以“法人化”为前提, 无法适用我国需求。因此委托国立中正大学执行研究案,盘点相关法令整合接轨的困难处,预计今年5月底完成。

立委张廖万坚质询指出,目前公立大学已经合并得差不多,接下来可以发展公私并。因应提升竞争力、少子化等趋势及考量大学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在大学合并上应有更积极作为。立委吴思瑶则认为,公私并虽然困难,但不该放弃,呼吁教育部持续研议公校法人化、私校公共化等议题。

潘文忠表示,目前如中兴大学与中山医学大学、中山大学与高雄医学大学,都有讨论合并。教育部建议“先合作”,尤其中山、中兴近期已开办学士后医学系,与私校的关系可以不必马上谈到校产归属,但可以从医学资源合作开始着手,应能当作第一阶段目标。

针对公私合并困境,潘文忠指出,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两者的法律地位不同,若进行全面性的组织合并,其中一方须改变现有法律主体性质,例如公立大学要先具备法人资格,较容易与私校合并。且公私立整并涉及法规复杂,涉及法人定位、人事与会计制度,主要在于我国公立大学并非如国外大学为法人的法律定位,连带影响经营管理模式、人事与会计制度等调整。

潘文忠强调, 大学间应以“先合作、再合并”,强化学校发展特色及与在地整合的产学合作、尊重学校意愿及落实校内沟通等原则,办理大学合并事宜,教育部也将就公私并进行法令盘点,藉由具互补性的跨校合作,渐进式进行教学与研究的资源整合。

责任编辑:吕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