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 C-130大力神等五款飞机曾在航母起降

人气 5918

【大纪元2022年06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夏雨综合报导)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很强大毋庸置疑,海军也拥有同样强大的舰载机队。但在美国海军历史上,有五款你可能从未想像过的飞机曾从美国航母甲板上降落和起飞,包括传说中的U-2间谍机,甚至是绝对巨大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令人难以置信。

航母作为现代海上霸主,之所以称霸海洋,其核心战斗力的来源是其搭载的舰载机。尼米兹级航母一波攻击就可以出动最多45架各型舰载机执行作战任务。在战时可以以平均四小时一波的出动效率,一昼夜最多可以出动230架次舰载机对目标进行打击。

但本文谈到的五款曾经在航母起降的飞机,并不是一般的舰载机。

1)C-130大力神

现代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几十年都不需要加油,但仍然需要来自陆基设施的各种补给:从支持3,000多名船上士兵所需的常用物品,到从航母飞行甲板上运行的飞机的更换部件。

美国海军开始寻找一种方法,将更大型的货物运送到海上的航母,而无需为此设计昂贵飞机。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将洛克希德的四引擎C-130大力神(C-130 Hercules)运输机降落在航母甲板上。

因此,在1963年10月3日,詹姆斯‧H‧弗拉特利(James H.Flatley)上尉驾驶一架C-130,以专家级的精确度降落在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USS Forestal)甲板上,飞机机翼边缘距离航母控制塔仅15英尺。

在1963年10月3日,詹姆斯‧H‧弗拉特利(James H.Flatley)上尉驾驶一架C-130,以专家级的精确度降落在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USS Forestal)甲板上。(公有领域)

大力神运输机的起飞重量为54吨,是迄今为止在美军航母上起降过的最大、最重的军机。起飞时甚至无需弹射器,起飞滑行距离约为240米。降落时,大力神在高度降到4米时启动螺旋桨反转,仅用80米就在甲板上停稳,起降均符合核动力航母的甲板长度要求。美国海军认为,C-130大力神运输机完全可以运载11吨货物或人员在航母上起降,航程可达4000公里。

2)CIA和海军多次试验 让U-2间谍机从航母起飞

U-2“蛟龙夫人”高空侦察机是冷战时期最著名的间谍飞机,作为老牌的间谍飞机,U-2经过改进后,至今仍然在美国军方服役。

U-2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即美国中情局曾计划将这款飞机配置到航母上,以拓展U-2的侦察范围。这个计划代号为“鲸鱼历险”。

就在C-130降落在福莱斯特号航母上创造历史的两个月前,洛克希德的试飞员鲍勃‧舒马赫(Bob Schumacher)驾驶U-2A从小鹰号航空母舰(USS Kitty Hawk)甲板上起飞。当时这是一次秘密行动。

随后舒马赫驾驶翻新的U-2从陆上简易机场出发,受命降落在突击者号航空母舰(USS Ranger)上,突击者号航母当时是一艘福莱斯特级超级航母。

U-2侦察机(公有领域)

舒马赫在突击者号上进行了一系列“触地重飞”动作,即飞机降落到即将触地着陆前,将机首拉起重新起飞的动作。最后,他觉得条件合适,飞机可以着陆,所以他做了最后的降落。

舒马赫驾驶U-2降落到航母时,飞机有些许损坏,在短短几天内获得修复。舒马赫又进行了几次试飞,最终证明U-2侦察机只要驾驶得当,是能够在航空母舰上起降的。

在60年代,有超过17名驾驶员操纵U-2在航母上起降。当第一架U-2在作战环境中从航母起飞时,这项努力达到了高潮。这架U-2的任务是在法属波利尼西亚(French Polynesia)试验场穆鲁罗阿环礁( Mururoa atoll)监测法国的核试验。

1967年,洛克希德公司推出了新型U-2R高空侦察机,并对其进行舰载版改装,配备一个整体式尾钩,还有机翼折叠机构,从而大大减少了飞机在航母上的占用面积。

3)F-16“战隼”战机的舰载机版本

F-16“战隼”战机作为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服役已经超过40年了,在历史上某一时刻,美国海军也曾试图让“战隼”成为舰载机。

1975年F-16赢得空军新的空中优势战斗机(ACF)合同后不久,时任国防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James Schlesinger)敦促美国海军也采用F-16。

于是,通用动力公司向海军提出了沃特1600型(Vought 1600)或者舰载F-16的概念。通用动力公司选择与沃特航空工业公司合作(F-8“十字军战士”战斗机的制造商),将他们的F-16“战隼”改装成沃特1600型。

为了满足海军的需要,沃特1600比F-16A更大。它的长度大约延长了三英尺,翼展为33英尺3英寸,比空军版本的战斗机宽了整整2英尺,使飞机在低速时稳定性更好。机身则压扁了一点,变得更宽,它的机盖被设计成可以向前转动。现在可以在最新F-35战机上看到这种设计。

为了在航母上起降,沃特1600的机腹安装了加固型起落架,当然,着舰尾钩也成了标配。机身也变得更为坚固。为了提供海军所需的远程攻击能力,还增加了一部用于超视距作战的脉冲多普勒雷达。

但最终通用动力和沃特公司输给了诺斯罗普和麦道公司(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YF-17,即后来的F/A-18“大黄蜂”。

Vought 1600(公有领域)

4)F-15差点取代F-14成为舰载机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F-15和F-14象征空军军事力量。空军拥有强大的F-15“鹰式”战斗机。而海军拥有复杂的可变后掠翼的F-14“雄猫式”战斗机,在1986年《壮志凌云》电影中可以看到F-14雄猫的影子。

在1970年代短时间内,美国海军曾考虑放弃雄猫,谋求F-15舰载机,即F-15N海鹰(F-15N Sea Eagle)。

麦道公司对F-15平台进行了修改。F-15A已经有一个尾钩,用于短跑道或紧急情况,但航母战斗机每次着陆都需要依靠尾钩,因此在修改设计中为F-15增加了一个更大的加固钩。为了便于在航母甲板下方停靠,机翼将以90度角折叠起来。

起落架也必须换成更坚固的装置,以承受在摇摆航母状态下起降。麦道表示,如果海军想要推进这架飞机,他们将着手设计新装备。

结合这些变化,F-15N只增加了微不足道的3,000磅。再加上更好的机动性、更高的最高速度和更低的价格,所有这些都让这款新海鹰听起来很划算。但这款战机有一个明显缺点:无法携带美国最新、最强大的超远程空对空导弹AIM-54凤凰(AIM-54 Pheonix),当时,海军依赖这种导弹阻止苏联轰炸机攻击舰队。

F-15战机。(Jack Guez/AFP/Getty Images)

5)NATF-22海猛禽(NATF-22 Sea Raptor)

美国空军久负盛名的F-22猛禽战斗机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优势战斗机,但在历史上一个短时间内,这款战机差点拥有一款舰载版本NATF-22。

F-22被证明如此强大,以至于美国国会敦促海军考虑在1988年开始的 NATF(海军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下采用新战斗机的扫翼版本。

为航母设计的飞机必须应对与陆基飞机截然不同的起飞和降落挑战。机身需要更加坚固,以承受弹射和飞机尾部尾钩支持的短距离着陆时施加的难以置信的力量;NATF-22还必须利用与F-14相同的可变后掠翼方法,以使飞机能够以足够慢的速度飞行,以安全降落在航母上。

更关键的是,可变后掠翼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飞机隐身性能。如果可移动机翼的连接面在雷达上产生足够高的回波,将导致飞机被锁定,这样一架隐形战机的价值将从根本上受到损害。

最终,海军在1991年初放弃了NATF-22概念。

结语:最新F-35战机拥有舰载版本F-35C

F-35“闪电II”战斗机又被称为联合攻击战斗机(JSF),由始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项目合并而成。当时,有大量项目旨在为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英国空军研发新型战术战斗机。

F-35的设计初衷是一款成本可控的五代机,分为适用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军的三种不同版本,这三种版本不仅可以满足各军种独特的作战需求,而且在机身、武器系统、航电设备、动力装置和软件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通用性(70%—90%),从而在理论上有效避免了因研发、采购、操作、维护三款不同战机所产生的额外费用。

2022年5月13日,美军的林肯号航母(CVN 72)在菲律宾海演练,一架F-35C Lightning II战机从甲板上起飞。同日,中共辽宁号航母从台湾东部海域驶向日本冲绳海域。(美国海军)
2022年5月13日,美军的林肯号航母(CVN 72)在菲律宾海演练,一架F-35C“闪电II”(Lightning II)战机从甲板上起飞。(美国海军)

F-22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采购环节表明它是一款单一军种的单用途战斗机。而F-35在上述环节中则体现了其作为联合(多军种)、多用途、多国战斗机的特征。

F-35C是为美国海军设计的版本,属于舰载型。为确保低速时的安全性,主翼及垂直尾翼的面积加大。两翼可折叠。用于在传统起降型航空母舰起降的尾钩被强化了。

F-35C是“游戏规则改变者”,且F-35C使美国航母更具杀伤力。

F-35C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好的远征攻击机,增强纵深打击作用。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支F-35C中队第314战斗机攻击中队(VMFA-314)计划明年首次部署到太平洋,将与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上的第9舰载机联队一起部署。

F-35C将成为林肯号航母的远征打击战机。在空中加油支持下,F-35C战机可以在距航母数千英里范围内,击穿敌方防空系统并打击地面补给和指挥设施。

责任编辑:李寰宇#

相关新闻
拜登亚洲行 中共南海军演 美航母开启巡航
沈舟:中共军队真要在西太平洋1打3?
备战中共 美训练F-35战机两种特殊能力
沈舟:连丢出口订单 中共制军火露真面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