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马祖新村寄居共生 智艺设系学子展创意

开幕当天,参与贵宾、指导老师、客评老师和参展人合影。(元智大学提供)
人气: 4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3年01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周末何处去?中坜马祖新村欣赏元智大学艺设系大二设计创作课程成果展“寄居共生Between Sojourn and Symbiosis”,即日起至2/12于马村实验艺廊展出。以“人居生活”为基础,来发展各种尺度和设计想像的操作和练习,并以空间装置、家具或建筑介面设计来呈现。在自然蔓生,无人居住的旧眷舍中,年轻学子的作品寄居并共生其中,介于自然与人工、既存与介入、传统与创新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卢相维作品“双重受众”。
卢相维作品“双重受众”。(元智大学提供)

策展暨指导老师黄琬雯表示,共展出30位同学共25件作品,分为四个设计面向切入,包括潜意识(设计概念concept)、物关系(材料与构造material)、仿生设计(生物形态拟仿form)、有机构筑(动态结构系统time),呈现艺术与设计跨域学习的多样性和创造力,而作品与场域、作品和作品、作品与人之间,又隐约存在着复杂的对话关系,介于“寄居与共生”之间。

卢相维作品“双重受众”。
卢相维作品“双重受众”。(元智大学提供)

蒋馥联老师所指导的A组“潜意识实践椅”,从自身的潜意识出发,以自由的拼贴、绘画来呈现本能感受到的画面,再将这些画面以理性的自我解构分析转化成为概念,并同时观察与设定使用者的角色与尺寸,最后依循概念中的逻辑组构成一张椅子,付诸实践。

金允心作品“圆缺”。
金允心作品“圆缺”。(元智大学提供)

其中,卢相维创作“双重受众”以小丑鱼及海葵之间的互赖与共存关系作为概念,海葵对于其他物种具有攻击性,但对小丑鱼则是最安全的地方,以这点作出发设计一张看似危险但乘坐后会有反差感受的椅子。

金允心作品“圆缺”。
金允心作品“圆缺”。(元智大学提供)

黄琬雯指导的B组“物关系”,由拆解现成物,并分析其组成的关系,透过制图、模型来理解不同材料与形状的物件,存在的构成关系与物质伦理,并试着将物件的关系分类、重新定义与转化为家具的构件和连接不同构件的组合关系。透过物关系被创造出来的家具或装置,符合自身对需求和身体的偏好,也承载作者对“家(空间场域)”与“人”之对话关系。学生金允心创作“圆缺”,以纸管组合可弹性变动的曲线来适应使用者不同的行为和活动。透过坐这个动作去放松心情,将想像力跳脱到非日常的想像空间中,暂时忘记生活中的错误和缺失。

张卉萱、蔡荣耀、洪如旻共同创作 “Interweave space-内外空间的交织”
张卉萱、蔡荣耀、洪如旻共同创作“Interweave space-内外空间的交织”(元智大学提供)

苏哲甫老师所指导的C组“形式的再现”,从自然与生物的物理特性或结构行为的拟仿与美学应用出发。透过了解仿生设计、案例分析、对象研究、概念发展、原型确立到扩展与延伸至符合人体工学之家具,或呈现结构形式美学之空间装置。

张卉萱、蔡荣耀、洪如旻共同创作 “Interweave space-内外空间的交织”
张卉萱、蔡荣耀、洪如旻共同创作 “Interweave space-内外空间的交织”(元智大学提供)

谢发群同学透过了解树的结构创作“读树”,他发现树的支干能够支撑庞大的树叶重量,是因为树里面有微管束的组成原理,借此将微管束的原理转化为现实的物件构成日常生活用具,来去延伸能够支撑人体重量的家具。

谢发群作品“读树”。
谢发群作品“读树”。(元智大学提供)

徐颢老师所指导的D组“Form Exercise: Fluid Assemblies”,由观察水果与霉菌的生长、繁殖与消灭之形变过程,来推演有机构筑之变形历程,或是ㄧ动态结构系统。初期以观察长消变化,透过不同媒材来模拟纪录,最后发展为潜藏规律的动态结构系统之家俱或设施空间。

谢发群作品“读树”。
谢发群作品“读树”。(元智大学提供)

张卉萱、蔡荣耀、洪如旻共同创作“Interweave space-内外空间的交织”,经观察霉菌在水果上的变化,得出的关键字有拉伸、交织、包覆,以此延伸成窗户。透过装置不同的分层,能够看到空间的内外关系。并且连结马祖新村的窗户做出呼应。

2022年5月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进驻马祖新村8号眷舍ㄧ“元创眷永”基地正式开幕后,透过桃园在地青年的创意与活力,在园区内的举办多次艺术与设计创作的展览,给予马村不同的风貌与想像,也提供年轻学子一个不同于校园,对大众开放之展演舞台。邀请市民朋友们一同前往参观,在眷村的历史场域中探索和发现新的可能性和空间想像。◇

责任编辑:唐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