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投资连17个月下跌 专家:未来仍艰困

人气 3407

【大纪元2023年10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程静、易如采访报导)10月18日,中国(中共)政府发布经济数据,前三季度经济因消费增长而超预期,但是,房地产投资大跌,已连续17个月负增长。专家认为,经济增长数据并未吸引投资者,股市今天仍下跌,由于中共政策不稳定,外资持续出逃,中国经济痼疾难解。

中国经济成长快于预期 专家:未来或仍艰困

中共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第三季成长快于预期。GDP年增4.9%,高于预期的4.4%;而第二季成长6.3%;第三季GDP环比成长率从第二季的0.5%加速至1.3%,高于预期的1.0%。

前三季GDP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07亿元,同比增长6.8%。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说,这为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打下非常好的基础。此外,摩根大通和野村证券调高了中国2023年经济成长预期。

中华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国臣18日对大纪元分析,首先华尔街券商的预期相比年初的6%还是比较低的;其次,看起来消费是在复苏,确实比上个月好,可是顶多也只不过是6.8%的成长率。

“我们在年初时算过,至少要两位数才能够支撑5.5%以上的经济成长率,你要5%那也要8%以上的消费成长率,所以情况其实不乐观。尤其是投资还萎缩到3.1%,出口衰退5.7%,如果再加上进口,大概贸易顺差跟去年比衰退1%左右。”

中华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国臣。(王国臣提供)

王国臣说,当然中共官方的GDP数据跟实际可能还有一定落差。所以中国的复苏不是想像中的这么好,只不过比上个月好一些,总的来讲,未来可能还是相对艰困。

美国政经学者黄大卫18日也对大纪元表示,“整个来说,还不能说现在复苏,应该说中国经济在底部算是稳住,不再向下深蹲,但是还不能够作为经济方面的反弹或者复苏的一个表象。”

他认为,数据公布正值“一带一路”峰会召开之际,又刚过去一个十一长假,相比去年“清零政策”,消费方面显著增加,这并不能作为一个判断市场转向的因素以及经济复苏的表现。

房地产投资额连续17个月负成长 加剧通货紧缩

周三(18日),统计局还公布了“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今年1至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人民币8兆7269亿元,年减9.1%;其中住宅投资额6兆6279亿元,年减8.4%,已经连续17个月呈现负成长。

王国臣分析,这个房地产确实是关注点,其实不只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如果从上游来看,土地拍卖也在萎缩,还有土地拍卖价也往下掉,换句话说,后续几个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一定会再往下走。”

“从中游房地产开发投资来看,或者是所谓的新开工面积或是在施工面积,也都是往下走,到末端的销售面积跟销售额也都往下走,所以整个房地产景气,似乎并没有因为8月份当局开始救市而稍微松动,跟预期差不多。”

现在的问题,“不是民众不愿意买房,而是大多数民众没有足够能力或资金买房,所以房地产的走势,如果只是单纯松动需求端跟住户端的管制”,王国臣觉得没有办法达到北京当局的预期效果。

对于后续会如何拖累经济?王国臣认为,第一,房地产占整个中国大陆GDP的三成左右,如果加上相关产业,当然,房地产不景气,中国大陆经济也不会好。

“但远远不止于此,房地产占地方财政收入大概有六成到七成左右,所以房地产如果拍卖不顺,土地财政萎缩,地方政府的财政会更加地窘迫。”

另外,他说,“从居民来看,大概也是六成左右的财富都来自于房地产,所以房地产如果缩水、房价下跌,那民众的资产也是萎缩的。

“总的来讲,那就会加剧整个中国大陆的通货紧缩或经济衰退。”

黄大卫也表示,“房地产主要是影响市场信心,会令整个中国的消费者在市场上不敢消费,拖累房地产投资,还有消费这两大领域,也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拖慢经济复苏的步伐。”

经济增长数据并未吸引投资者 股市下跌

近几个月来,中共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重振正在下滑的股市,从降低交易成本到刺激保证金融资和保护小投资者。但未能扭转严重的负面情绪。

周三,股市反应仍然冷淡。A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截至收市,沪指报3058点,跌0.8%;深成指报9816点,跌1.24%;创指报1938点,跌1.2%,均创年内新低。

两市成交额7666亿元(人民币,下同),北向资金净卖出近12亿元,连续4日减仓。个股呈普跌态势,两市超4700股下跌。

过去几十年,投资者蜂拥去中国大陆投资,王国臣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从早期的世界工厂转向世界的市场。但是中国大陆的内需,可以看到现在的通货紧缩和消费低迷,这个内需市场到底还有多宽广,事实上就打一个问号了。

第二,如果要到中国大陆做生意,又要面对反间谍法的问题,所以在大陆做生意没有政治安全,即外商投资的政治风险在拉升。

第三,如果从世界工厂的角度来讲,美中贸易战会继续,再加上中国大陆本身的生产环境在恶化,包含劳工成本的提升,或是环保成本的提升。所以这些企业就会往外移。

美国银行分析师对路透社表示:“持续缺乏协调一致的宽松政策导致了人们的疲劳和沮丧。”只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风险敞口,其余的人则转向其它地方或不相信。

中共与西方关系紧张 外商忧虑:北京政策不稳

近期,中国与美欧之间的关系持续紧张。黄大卫说,未来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吸引国际投资者的投资,主要决定于中国的国际关系、国际贸易方面是否能够复苏。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黄大卫授权)

黄大卫说,中国不是由于制造业发达,才成为制造业大国,而是欧美放开市场,让中国商品可以自由进出欧盟跟美国,这才是它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一个先决条件。但是这个条件在逆转中。

“从全球出口的盈利跟金额来说,欧美还是占据60%以上的比重。所以,关键点还是中美欧之间是否能够改善国际关系,要是能,对投资者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王国臣说,最近有个名词叫做点杀,“中国大陆的政策现在变成,如果经济失速,它会踩油门放水去刺激经济,可是一旦放开手去刺激市场时,可能会加大整个炒作的氛围。

“为了避免风险,就会在下个月紧急踩刹车,所以变成政策上的速度或节奏难以捉摸。你不知道它下个月到底是否宽松,宽松多少,或是它何时要转向紧缩,紧缩到多严厉。”

再加上“反间谍法”,他说,“一方面跟你讲,我要加强外商的经济安全,或者是国家安全;可是另一方面,又跟你说要改善营商环境,或是降低外商准入的限制,扩大对外开放。

“所以它方向到底是左还是右,然后速度方面忽快忽慢,忽前忽后;让整个外商增加对中国不确定性的看法,所以这是另外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中国经济如何走出困境?专家:很难脱困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如何走出困境?王认为,现在看不到一个解决方法,不太可能走出困境。

他说,“首先,就说三架马车,消费方面,我们在年初估计或是整个长期趋势来看,基本上都是往下走,不是这一两年疫情的关系,从2012年之后,就从两位数逐渐到个位数了,所以整个消费的颓废是结构性的因素。

“第二,投资活动的衰退是最近几年比较严重的问题,很主要的就是反映出来,地方的债务或地方的财政出现问题。所以让中国大陆没办法继续透过政府的投资来拉抬整个经济成长。

“另外很重要的投资来源,包括民营经济,经过前几年中共当局对网络平台,或是房地产的整顿,民营经济的动能在往下走;还有整个国家安全审查在赶走外资,所以未来的投资也不看好;最后一个,整个出口方面,对美出口仍然是两位数地往下走。”

今天(18日)开“一带一路”峰会,他说,“从过去几个月的数据看,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总额也不足以覆盖整个对美国的出口,这意味着后续中国大陆的出口一定是萎缩的。”

“所以三驾马车你看不到一个动能,中国大陆的经济可能至少明年是持续悲观的。”◇

责任编辑:吴灏#

相关新闻
证监会推“限空令” 专家解析能否救A股
许家印曾试图扭转恒大颓势 最终被中共抛弃
分析:习近平长三角项目有多个致命伤
美再祭重拳 英伟达哪些芯片被禁出口中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