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第十五章 山难的成本

人气 155
标签: , ,

【大纪元2023年10月02日讯】一九八七年底,国立阳明医学院十三位师生结伴登宜兰太平山。由于台风来袭,受困于山上,经过五天四夜才很幸运的在饱受风雨威胁、饥寒交迫下脱险。在庆幸之余,对于是否应该冷静的检讨此类事件为何一再重演,也引起重视。

在该事件发生后,虽然也引来一些讨论,但大都在如何强化山难搜救资讯与作业系统,以及如何管制危险地区和主张由专业社团带领等等治标的办法上着手,并未见有人从根本谈起,亦即,未从登山者个人行为的选择来分析。就我来看,这要靠行为者个人产生自觉而自行约束自己,否则同样的故事将会一再重演。

由人的选择切入分析,大体而言,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欲望的满足,以使“效用”达到极大。而满足欲望不只来自消费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旅游、访友,以及登山等等也都可以达到满足的目的。我们知道,每一个人天生的性格不同,所用以达到满足的手段也互有差异。就危险程度的爱好而言,彼此有别,有的人喜爱冒险度高的活动,如飙车、赛车、飞车特技、走钢索等,有的人却视此类活动为畏途。

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人人有自由选择嗜好的权利,但是,这里牵涉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此即“外部效果”的存在,也就是说,你、我、他的某些行为,不但会影响行为者本身,而且会波及他人1。如果是有利的影响,当然是多多益善,若会损及旁人,则问题就来了,而登山以致发生山难,就是属于后者的行为。

对于登山者本身,登山行为可以锻炼体魄、可以调剂身心、可以满足征服欲、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这些好处都能增进个人的满足,这种满足是旁人无法分享的,只能及于行为者本人。在没发生事故时,行为者并不会妨碍到别人,但在灾难来到时,损人的外部效果就出现了。

首先,登山者的父母及家属一定会焦虑不安,不只内心的煎熬有害身心,而且尚使他们无心工作,对社会的生产不利。如果登山者是学校的学生,就会累及学校的有关人员。这些都还算是小事,最重要的是,会产生庞大的搜救成本。就以该次的山难为例,根据报导,至少动员了空中警队的三架直升机,而且不知飞行了多少旅程,警方和林务局更动员了数百人,在恶劣的天候下,翻山越岭,甚至惊动了事务繁忙的宜兰县长。这些有形的成本和可能估计出的无形成本,到底由谁来负担?由于动员的人力和物力都属于公家机关,因此,根据合理推断,是由全体纳税人来担负的。由大家出钱来为少数人的行为善后,在“公平性”上是说不过去的;而且,如果不是山难事件发生,这些被用掉的资源是不是可供他种更有效率的用途?因此,在“效率”的观点言,也是有害的。当然,在该次事件中,也有其他的受益者。譬如,电视台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就有可供报导的刺激事件,因而可以提升收视率;另外,平时不易亮相的原住民青年搜救队,也有上电视的机会。不过,比起事件发生所产生的成本,这些只及于部分人的好处,也是微不足道的。

仔细估算成本效益

经由这样的分析,事情就很明显了,发生山难所产生的成本“应”由登山者支付,这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受益者付费”观念。如果我们目前已经施行这种作法固然好,若尚未实施,就应妥为规划实施之道。这样的做法,除了事件之后所产生的额外成本有合理的支付者外,尚能产生事前警惕的防范效果,山难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次数也得以减低,其中道理需再说明。

我们知道,一个人去做某件事,不管是有意或无意,总会先盘算该事件的得失,在“自愿”去做的情况下,事前的预期答案当是“得大于失”。对于登山者而言,若山难的搜救不需支付成本,自然不会有此项成本在其预算中。于是,一方面,去登山的概率会被高估,另方面也会疏忽掉应该更勉力的防止山难的准备工作,因为,反正事件发生后总会有人设法加以救援。

如果山难当事人需付成本,则山难的救助者可以回收成本,甚至有利可得,于是山难救助就可能发展成为一项新兴的行业,到时,搜救工作将不再是警方的独门赔本生意了。就这一点而言,由于台湾的快速经济成长,对于登山的需求将会提高,这门生意是有厚望的。而且,由于搜救成本昂贵,登山者会在事前盘算:与其事后支付昂贵的成本,不如在事前多花心力作准备工作。于是,天候情报的搜集、登山知识的吸收、各座山特性的了解等等有关的登山资讯都会增加需求。如此一来,不但山难事件的发生次数不会增加,甚或可能减少,而且,各色各样的登山资讯,以及传授登山技能的训练也可能相继出现,对于就业创造、经济成长的提升,以及国民福祉的增进都会有所助益。

因此,对于山难成本的收取,不但会降低事前盲目登山的可能,而且有助于降低山难事件的发生。此外,不公平负担也可免除,并且尚能创造新兴行业、提升人民的生活素质。如此“一举数得”的办法,是不是应该尽速施行呢?

此处,我们要强调的是,提出收取山难成本的主张,并非就是反对登山,或者限制登山,而是希望借着“应付成本”的收取,使登山者更深思熟虑,免掉意外事件的发生,而使登山者“自愿”且“主动”的收敛自己的轻忽行为。这与人为的“管制”或“立法限制”,其间的差别何只以道里计!毕竟,“冒险是有成本存在的”,这个观念的共识实在是有待建立。

注    释

外部效果或外部性,二十二章将有详尽讨论。

作者是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新闻
山难案年增1倍 内政部:会加强宣导
山难大多可避免 登山者应有的安全登山观念
楚一丁:马斯克,一个传奇冒险的梦幻
山难时一键求救  桃市青年局登山救援神队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