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自由经济坎坷路

吴惠林:第一章 《自由中国》的经济思想

人气 424

【大纪元2023年11月13日讯】背景说明

这篇文章是1990年9月7日~9日纪念《自由中国》半月刊创始人雷震被捕及该刊停刊30周年举办的“台湾民主自由的曲折历程”学术研讨会中发表的论文,是夏道平先生托付且由其整理资料写成的,记叙那一段台湾自由经济的萌芽期之理念、主张。

一、时代背景

《自由中国》半月刊创刊于1949年11月20日,到1960年9月停刊为止,共计11年的寿命。大体而言,这短短的十一年生存期间,又可粗分为1949年11月到1950年韩战爆发,1952年到1958年,以及1959年到1960年等三期。

国民政府早期因为被迫迁台,中共随时有侵台可能,而美国也不加闻问,台湾的情势可说岌岌可危,在此种有如弃儿的心态下,《自由中国》走的是支持政府政策的路线,对“反共抗俄”的宣扬也尽了一点力。这段时期的国民政府,面对深沉的危机,也表现出真心改革的态度。因此,《自由中国》和政府之关系,在这两年是利害与共的,而且亦曾得到政府的经费补助。

当韩战爆发,美国第七舰队戍守台湾海峡,台湾的安全逐渐不成问题时,政府的态度开始后转,也可以说是故态复萌,而《自由中国》的同仁也不再认同政府当局的作为,因而由支持转为批判。这段较长的七年,《自由中国》着重的是“内政改革”,亦即以政治、法律方面的事务为重,尤其特别偏重“宪政”改革。

直到1958年,举行地方选举,国民党的作弊行为引起《自由中国》同仁的愤慨,乃再逐渐的由批判角色转为反对地位。除了提倡成立反对党外,发行人雷震还积极参与实际社会运动,此时的《自由中国》几乎可视为反对党刊物。而且,也就因为雷震的积极筹划成立新党,终于触怒当局,牵连《自由中国》遭到停刊的命运。

二、《自由中国》的经济思想

在这粗分三个时期的《自由中国》时代,虽然该刊物属于政论性的,但也在经济事务的评论上扮演了某种角色,而经济方面的评论是否也可明显的分为三个阶段呢?我们可以就《自由中国》曾刊载过的经济性文章来观察,为了清楚的得到答案,我们就文章的代表性程度依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三类,一为社论,二为社内同仁以本名发表的经济评论和译述,三为社外撰稿人的作品,表一、表二和表三就是这三类文章的简表。

表一  《自由中国》关于经济问题的社论(就发表的时间排列)

年/月/日 卷/期 题      目 提                要
1950/4/1 Ⅱ-7 民主自由与经济制度─经济社会化应该牺牲政治民主么? 文中首先指出资本主义因为放任之故,以致竞争形成独占,贫富悬殊,以及有周期性的经济恐慌。因而政府不应干涉经济之主张,在今日则是绝无仅有。今日的问题是应如何干涉。干涉经济只希望政府做到监督指导,不必谈什么全盘计划。公营事业虽不必完全取消,但其管理人员与技街人员应退出党派。全文未提到“经济社会化”这一概念,副题实不必要。
1951/6/1 Ⅳ-11 政府不可诱民入罪 揭发金融管制的执行机关所犯的一件严重罪行,而加以申斥。但未深论金融管制的本身。
1951/6/16 Ⅳ-12 再论经济管制措施 因为上期“政府不可诱民入罪”的社论触怒了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引起高层次的重大压力而写出的勉含歉意的辩解文字。
1952/7/1 Ⅶ-1 关于私人投资问题 从中美两国政府保证美国私人来台投资的换文说起。比一事件代表我政府开始注意到私人投资之重要性,而放弃过去发展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教条。文中有两句警语:“私人企业在经济意义上说,是效率的保证;在政治意义上说,又是自由的保障。”
1952/8/16 Ⅶ-4 评扶植自耕农方案 扶植自耕农已有了三七五减租与公地放领为之铺路,现在拟订中的方案,虽考虑力求周到,但就整体讲,想到眼前的较多,想到将来的较少,想到分配问题的较多,想到生产问题的较少。……基于种种理由,提出三点建议:1. 如果是使用旧式技术的农户,则雇佣关系可加限制,但不成为劳动主体的临时性雇工应任其存在,以便每一生产单位可以更方便的调节其人力。2. 如果是新式经营(指机械化经营)则雇工不加限制。……并且经营的土地也要尽量予以买卖的方便。因为我们反对的是封建式的土地集中。而非现代化的土地集中。3. 对雇农以劳工保险一类的办法保障其生活,不一定要把他变为自耕农。
1952/12/1 Ⅶ-11 管理国营事业的前提条件─

从电力加价想起

指陈国营事业主管机关(如经济部,交通部,财政部等)的管理权不能自律(向其附属的国营事业“揩油”的事例太多)以致管理的权力一层一层地失效。建议:第一步来个洗手运动,洗净揩油的污手。第二步公开伸出干净的手向国库要所必要的钱,以建立管理权的威信。
1953/3/16 Ⅷ-6 当前管制经济的措施亟待改进 分析当时经济困局的原因,在于管制之不当。所谓不当是特指官定汇率离谱及原料进口由公营机关独占,售给厂商之价格过高,同时对该种原料的产品又用关税保护,不让外货进口,以致引起国内一般物价上涨,外汇求过于供.能申请到手者大发财,一般人民则生活日窘。但此文仍肯定经济管制之必要,认为当时仍为战时.经济管制只求其改进而已。
1953/5/16 Ⅷ-10 论米价 当时米价暴涨,论者举出种种原因,本文一一分析后,归结于向供求关系中寻求其主要原因。最后指出几年来米粮限价政策之不当。更进而讲到一般管制经济之所以难于收效,其原因往往在于:(1)统计之不易正确;(2)执行人员之效率与操守之难以保证。
1953/8/1 Ⅸ-3 公用事业的价格问题 公用事业定价的原则,是既不宜亏本,也不应赚钱,而是以成本为定价标准。关于这里所说的成本,必须辨明两点:(1)成本是指生产成本或再生成本(如果物价水准不变,则二者无别),而不应该是扩大再生产成本,也即不应该包括新的投资。因为新的投资与现在的消费者无关。(2)成本不包含一切的费用。有些费用只能名之曰“非成本的开支”,也即与生产无关的浪费,这就涉及公用事业的财务应该公开让人家明了其成本情况。
1954/9/16 XⅠ-6 专卖制度必须改革 专从财政技术的观点立论。
1954/10/16 XⅠ-8 从李慕白套汇案谈外汇政策 在管制外汇的严密规定下,李慕白竟能在长达三年的时期中伪造多种文书持续套汇巨额外汇,此案的责任显然在外汇审核机关。至于套汇的基本原因,则在多年来低价外汇政策之不合理。
1954/12/1 XⅠ-11 有感于水泥纸业两公司的股东大会 从这两个民营公司股东大会的纷争,谈到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有早日建立之必要。
1955/3/16 XⅡ-6 我们对于管制外汇贸易新办法的关怀 此一新的办法虽在名义上采用单一汇率,但实际上因为台湾银行买卖结汇证明书的价格系由证明书审议委员会随时核定,再加上银行买卖的汇率及结汇防卫捐,而变为更复杂的实际汇率。此新办法原以鼓励输出、调节输入为目的,其结果反而是扼住了出口、养肥了进口。
1955/4/16 XⅡ-8 民营事业的使命─

勉台纸公司及其他民营事业

本文一开始就说:“对于政冶经济问题我们一向有些坚定不移的信念,其中我们认为政治民主是要以经济自由为基础的。”结论在于勉励民营事业采行科学管理,提升技术,以促进自由竞争。
1955/6/16 XⅡ-12 从总预算案的争执说到公平待遇 揭发立法院删除总预算案中五院及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的机密费和特别费的动机,并讲到全体公务员待遇的公平问题。
1955/9/18       XⅢ-6

(本期的发行迟了两天,是因为已装订的另一篇社论“从孙元锦之死想到的几个问题”受到外来压力临时抽出而延期。该社论已收入夏道平的《我在自由中国》

保护政策的限度 就受保护的民营企业(如台纸公司)之不长进的事例,讲到长期保护之结果,正是对保护政策的理由 — 扶植并发展国内工业,予以否定。因而呼吁从速修订保护致策,有限度地开放在受保护的种种工业产品之进口,以剌激国内工业改善经营之效。
1955/12/16 XⅢ-12 论物价问题 物价是经济健康的指标。物价下跌,不一定是可喜的现象,物价暴涨,会招致经济破产,乃至政治崩溃。为求物价长期的相当稳定,应从财政金融各方面的配合措施,以利增加生产。
1956/2/16 XⅣ-4 从保护政策说起 指出当前保护政策的真正目的,并非要使国内工业成长,而是着眼于国际收支平衡与财政收支平衡。为此目的而用保护政策,只是短视的临时性调拨与补缀。合理的办法,应该是(1)放宽进口─这可间接促进输出,最后可以做到国际收支平衡;(2)降低关税税率─贸易量因而增加,关税总额可能增加,而且关税以外的税收也可增加;(3)准许自备外汇进口─可把民间收藏的外汇动员起来变成进口物资,无损于政府持有之外汇。
1956/5/1 XⅣ-9 亟待拯救的台湾林业 为使林业管理达成“生伐平衡”及“改善品质”,提出几点技术性的建议。
1956/8/1 XⅤ-3 探本寻源论财经大计 解决全盘经济资源的关键,在于解决财政问题。财政问题的解决,收支平衡是当前的唯一要务,反对新的功能财政理论。在目前无源可开的情况下,必须节流预算的支出浮滥,尤以在军事名目掩蔽下的为尤甚。
1956/9/16 XⅤ-6 研究贪污问题的第一课─

违反经济法则的制度是便利贪污的

从当时林务管理局局长的贪污而发现有关贫污现象的几个基本法则:(1)凡是使政府机关处理经济事务的制度,都是便利贪污的;(2)凡是使官吏与商民经常接触的制度都是鼓励贫污的;(3)凡是造成经济特权而管理人员又可凭其个人判断以决定特权授与的制度,都会使贪污无法避免。
1957/3/1 XⅥ-5 一项亟待解决的土地问题 由于两年前实施耕者有其田以后,市区近郊的农地,也由农民取得所有权,现因市区发展,郊区土地价格随涨(因为住宅和建厂的需要增加),当年承领农地之农民,有所谓“不劳而获”之利,于是引起原地主之不平。纷争迭起,而有了地权买卖及过户等问题。政府因应之道,除了一拖再拖,还有些不公平的措施。本文的建议在于妥适地分别课征都市平均地权条例所规定的及土地法所规定的土地增值税,以速谋解决。
1957/9/16 XⅦ-6 我们的经济

(今日问题之五)

列举历年来经济措施的一切弊端以后,又提本刊多年来的一个认知:“经济害于财政,财政害于军事”。但本文撇开此一死结,专就经济谈经济,强调要促进经济成长,必须同时增加生产与发展对外贸易,于是就这两方面检讨当时一些繁琐管制对于生产和贸易的伤害,如金融问题(利率、汇率)、输出入管制问题、限制设厂问题等等,此文虽未提出近年来国人所高喊的“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口号,实际上本文的主张就是如此。
1957/10/1 XⅦ-7 美援运用问题

(今日问题之六)

已往六年台湾运用美援(专指经援,不涉及军援)的实情,违离了援助国促进受授国经济发展的原意。美援的运用仅有助于财政收支差额的抵消,因而有益于币值与物价之稳定;美援物资之输入,有助于国际收支之趋于平衡。但是这样对于美援直接的依赖而未善用它促进资本形成以增加生产(由于利率汇率政策之失误),以致延误了奠定长期经济发展的时机。
1958/1/16 XⅧ-2 供给制为浪费之源 这里所谓的供给制系指政府机关在员工薪资以外供给他本人及其眷属各种生活之所需的─套办法。此种办法,不仅浪费,而且极不公平。高级长官家中的煤炭、鲜花乃至卫生纸,一应俱全地供给,最低级人员只有一点聊胜于无的所谓实物配给。
1958/2/1 XⅧ-3 已是财经改革的时候了 用历年来下列各项统计的数字(1)财政收支(2)税收(3)金融(4)物价(5)贸易,以显现财经的险象与危机而呼吁尽速认真改革不再掩饰拖延。
1958/3/1 XⅧ-5 从满街苹果谈到外汇管制的弊端 揭发国民党财务委员会去年秋初利用外汇管制,越权核准巨额的特种外汇配额,用以大量进口受管制的输入品─日、韩苹果,以赚取党费。因而台湾人民视为珍贵难得的奢侈品,突然出现满街摊贩的奇观。
1958/5/1 XⅧ-9 评外汇贸易改进方案 对于四月外贸会公布的此方案加以赞扬。方案的优点有下列五点,显示有关当局的观念已有大大改变:

1. 偏高的汇率,已可经由结汇证之运用而得全面补救。

2. 明明暗暗的差别汇率,一举清除,简化为两种,将可再进一步做到真正的单一汇率。

3. 只就输出入物资的性质分为两类,适用两种汇率;公营贸易与民营贸易之间的不同待遇,已不复存在。

4. 工业原料进口之优惠汇率,除几种特殊物资以外,一律取消。

5. 对待外资的不合理优惠,也全部取消。但在执行方面,则有两个问题尚待解决:

(1) 结汇证的价格―固定的还是浮动的?

(2)进口物资的申请办法─贸易商牌照是否开放?

1958/8/16 XⅨ-4 工商业倒风的对策 当时政府为挽救工商业倒风,公布“工厂营运资金临时贷款办法”。本文对此办法分析批评。认为不仅不能生效,甚至反而引起恐慌。
1958/10/16 XⅨ-8 由证券市场之设立以观新内阁行政效率 证券市场之应设立,经多年的反复争论,现已成为一致意见。惟陈内阁以种种不成理由的理由一再拖延,虽反映其行政效率之差.亦为其观念问题在作祟。
1959/3/16 XX-6 海埔新生地的开发问题 缕陈西海岸海埔新生地开发案涉及的一些弊端。包括:官商勾桔、垄断顶让、瓜分鲸吞等等。使原已在内海自渔自殖的农民权益受损。这些弊端的发生,与省政府所标榜的“利用重于分配”政策有关。
1959/4/16 XX-8 论进口管制之开放 当时外贸管理机关正在“自由贸易”的口号下,采取选择性的开放政策。对某些原为禁止进口的物品开放进口。此时国民党为保持其党营的最大灯泡工业继续受到保护,不开放国外灯泡进口,于是发动台北市所有日报以专栏地位,发表报导台湾灯泡业的文章,赞扬其“进步情形”,以便作为不开放国外灯泡进口的理由。本文揭穿此一违反事实的所谓舆论以后,再进而把政府宣示的选择性开放进口之说词与其实际措施相对照,发现其间的矛盾、荒谬之处甚多。
1959/6/1 XX-11 由节育问题说到教条主义之为害 当时反对节制生育的教条,一为天主教的,一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所讲的关于人口问题的“国父遗教”,提倡节育最力的是蒋梦麟,本文是在这两种教条夹攻蒋氏的时候予以声援。
1959/9/16 XXⅠ-6 灾区重建计划与紧急处分命令 政府为加速本省中南部水灾地区救济及复兴重建,依据宪法“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由总统颁布“紧急处分命令”。本文在批评其内含的十一条只着重财政的强制开源,而未着眼于财政的具体节流。
1960/2/1 XXⅡ-3 改善投资环境的基本问题 近年来国人已注意到“资本形成”对于经济建设之重要性。这是知识上的一大进步。比过去一味讲求统制经济、管制金融、控制物资、抑制物价、限制设厂等高明得多。本文再指出改善投资环境的基本问题,在于货币金融方面。分言之则为1. 稳定币值,防止通货膨胀,2. 改善金融体系。
1960/6/1 XXⅡ-11 国库不是国民党的私囊 从民社党发表“拒受国民党宣传补助费”的书面声明说到国民党把国库当作党库。
1960/6/16 XXⅡ-12 从行政院改组说到陈院长观念中的经济建设 批评陈诚所宣示的发展经济要做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
1960/8/1 XXⅢ-3 中央银行复业问题 在列举赞成者与反对者两方面所持的理由以后,表示不赞成中央银行复业的立场,其理由是说:现阶段的政府措施要求实质上的进步;一切重外表、重形式、摆架子的花样愈少愈好。

制表者:夏道平

表二  《自由中国》社内同仁以本名发表的经济评论和译述(就篇数顺序排列)

作(译)者

姓      名

题      目 提      要 年/月/日 卷/期
瞿荆洲 从货币的两个主义说到自由中国的货币 一为管理货币说(提倡统制经济者所主张的),一为货币数量说(倾向自由经济者所论述的)。自由中国的货币政策,有时应用前说,有时应用后说。有时混杂。 1952/1/1 Ⅵ-1
瞿荆洲 经济政策之技术观点 从技术层面为管制外汇之差别汇率辩护,且为鼓励输出及减少输入以增加外汇辩护。最后将当时经济学者对此二事之指责归咎于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物价上涨。 1952/6/16 Ⅵ-12
瞿荆洲 续经济政策之技术观点 对台湾光复初期之经济困境有详细的叙述。最后总结本文与前文所论各点;差别汇率、保护政策,以及公营事业,认为均无若何严重问题,输出输入问题所在,概归于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又自有其一番道理。然则当时的经济政策果无问题吗?撇开理论不谈,就技术观点看,还是技术上有问题。 1952/7/16 Ⅶ-12
瞿荆洲 工业化的实际问题 检讨货币、金融、会计、市场这四方面的实际问题对工业化的影响。 1952/10/1 Ⅶ-7
瞿荆洲 作为工业金融市场的证券交易所之主要业务 详述证券交易所的功用及其所以被一般人误解的原因。主张台湾证券交易所不应缓设。 1953/3/16 Ⅷ-6
瞿荆洲 英国经济复兴与英镑自由兑换 此时英国因保守党再执政而经济复兴,于是有了英镑自由兑换的拟议。此拟议能否实现,要靠许多因素之如何发展。 1954/9/16 XⅠ-6
瞿荆洲 从金融观点看日本经济─

兼论抽紧银根

当时日本面临经济危机,是种因于韩战期间经济的过分扩张,“有效需求”超过了充分就业所应有的所得水准。以致出现“消费景气”而物价上涨,于是以抽紧银根之金融政策挽救之。此为反通货膨胀政策之功用的事例之一。 1955/4/16 XⅡ-8
瞿荆洲 日本贸易之进步及其趋向 日本经济从上年的危机转变到对外贸易之进步,得力于反通货膨胀的金融政策之奏效。进步情形见之于从上年的国际收支恶化、外汇储存减少,转变到贸易出超及外汇储存倍增。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日本外贸的重要地区及货品,也显出转变的趋势。 1955/10/1 XⅢ-7
瞿荆洲 从物价谈到资本─

台湾工业化需要多少资本

台湾的物价,以新台币发行之日(1949/6/15)为基准期至1955年10月已上涨了七倍多。其基本原因在于物资供需之不平衡。而此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年增率高达世界第一位(3.5%),就业人口的比例则遥遥落后,国民实质所得低落。喊了多年的“工业化”口号仍为口号。问题的症结,在于新投资的资本之不够。作者根据相关的各项统计数字,以约等于4的“资本系数”计算出台湾工业化需要的新投资约为二亿美元。当时台湾的国民储蓄,足可供应,何况还有美援及外资侨资,所以工业化的问题不在资本不足,而在资本的运用不当─未充分用在生产设备之增加,多用在消费上或呆藏黄金外汇的积存,最多的恐怕还是直接弥补了财政赤字。 1956/1/16 XⅣ-2
瞿荆洲 货币供给理论概述(上)(下) 这是一篇谈货币理论为主体的文章。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篇论文在精通金融经济学理的先生们看来,或会讥其肤浅,在对金融经济素不关心的人看来,或会嫌其难深,但在“结言”当中,作者把此文所述的要点提出来,请读者将当时政府的金融措施与之较量一下,看看有哪些应兴应革的地方。 1956/9/16

1956/10/1

XⅤ-6

XⅤ-7

戴杜衡 论经济的国权主义 此文在解释了国权主义这个名词以后,对自由经济思想来源的陈述以及对其内容的分析,大致不差;但对自由经济中的竞争这一环以及利益的主观性未把握住,所以在全篇的理论推演中,不免瑜瑕互见。尤其是最后一节倒数第三段所希冀的经济社会化的情境,竟是“由劳工参加企业的管理开始,渐渐的使他在企业中占据更重要而永久的地位,终至于使他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这种想法,在经济理论中不应看作一点小小的瑕疵。 1950/3/16 Ⅱ-6
戴杜衡 国民经济论与战争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应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经济的世界主义,抑经济的国家主义?本文先从纯经济观点探讨此一问题,即以“比较利益法则”来解答这个问题,无疑地为着全世界人民的福利着想,我们应该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经济的世界主义,而主张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可是主张经济的国家主义者所持的国民经济论,事实上是无视经济法则的,也可说他们是以扭曲经济法则的说词来掩饰他们内心的隐密。他们心知高度的国际分工,从国家的观点来看,却有致命的害处,那就是使国家无法进行战争,至少无法进行现代化的战争。本文后半部陈述国民经济论的历史渊源和其内容的特征。最后说到李斯特一派的经济学说不仅为德国人所信奉,并且在其他国家也发生影响的原因。这篇文章是《自由中国》同仁阐述自由经济理论的一篇最好文章。这也许是作者发表了〈论经济的国权主义〉一文以后,在一年多时间中读到了米塞斯《人的行为》第三十四章“战争经济学”所引起的思想修正。 1951/6/1

1951/6/16

Ⅳ-11

Ⅳ-12

戴杜衡 从经济平等谈起 文首即指出:“社会主义的主要动机是经济平等。这是一个最强烈的动机,却仅能找到最薄弱的论据。它赢得最多数人感情的支持,却经不起任何人理性的考验”。接着讲到第一个最简单的有力的诘难,即因而阻碍进步。社会主义不能反对进步,因而对此诘难就无法反驳。再说到物质激励与精神的问题以及人性改造问题。关于资本储蓄利息等分析,把奥国学派庞巴威克的《资本肯定论》的理论讲得浅近易懂。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社会化、技术普及与提升等,都讲得很清楚。 1952/10/16 Ⅶ-8
戴杜衡 凯因斯的乘数原理(上)(下) 解释了凯因斯的乘数原理以后,作者讲到:为扩充就业乃带来通货膨胀。并在结语中说:“走凯因斯的路,需要一个极权政府”。 1953/9/1

1953/9/16

Ⅸ-10

Ⅸ-11

戴杜衡 凯因斯的投资原理(上)(下) 教科书式的陈述。作者未参加己见。 1954/5/16

1954/6/1

X-10X-11
戴杜衡 论信用政策 批评机动的信用政策“欲求两全,势必两失。”一个健全的方针,是要使经济衰退与繁荣的矛盾减至最低度。那就是短期信用放宽,长期信用收紧。信用应多用于周转,少用于投资。 1956/2/1 XⅣ-3
王聿修 一个自由经济的成就 对美国经济现况的粗浅介绍。 1950/1/1 Ⅱ-1
王聿修 社会主义不能改善生活 引用当时英美报刊所登载的美苏两国经济统计的若干相关数字,写出的一篇短文。 1954/1/1 X-1
王聿修 自由经济必然平等 作者认为自由经济的大量生产的结果必然为大家分享……,所以经济生活必趋向平等。此文肯定一般人所向往的“经济平等”。而所谓“平等”仍着眼于贫富距离的缩短、累进的所得税、遗产税,以及投资安全法等等,对于自由经济的关键─市场运作,完全未谈到。 1954/6/1 X-11
夏道平 国营事业转投资问题的商榷─

关于大法官一件解释案

大法官对此案的解释文:“国营事业转投资于其他事业之资金,应视为国家资本。如其数额超过其他事业资本百分之五十者。该其他事业即属于国营事业管理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三款之国营事业”。本文即对此解释从两个观点予以批评。1. 从“法”的观点言,大法官的此举,是在造法,不是在解释法。2. 从实施的后果言,则国营营业的范围日益扩大,民营则日益缩小,其后果很可能是海耶克所讲的“到奴役之路”。 1954/11/1 XⅠ-9
夏道平

(译)

反资本主义的心理 米塞斯(L. von Mises)的The Anti- Capitalistic Mentality这本小册子,是他对美国社会十六年亲身的观察而写出的。他把美国知识份子、白领阶级、专门职业者、电影明星等反资本主义的心态,分析得维妙维肖。本书出版前,先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摘要发表。本文系据那篇摘要翻译的。 1957/1/1

1957/1/16

1957/2/1

1957/2/16

XⅥ-1

XⅥ-2

XⅥ-3

XⅥ-4

殷海光

(译述)

统制经济底种种危害 这是译者就海耶克《到奴役之路》的第七章随兴删节翻译的。其间夹杂的译者注,与译文的分量几乎相等。 1954/2/1 X-3
金承艺 政府不应坐视人口的增加 本文系继第20卷第11期社论〈节育问题说到教条主义之为害〉的一篇后续性的补充文字。 1959/8/1 XXⅠ-3

制表者:夏道平。

表三  《自由中国》经济评论的社外撰稿人及文章标题

作(译)者

姓      名

题                    目 年/月/日 卷/期
赵冈 1. 怎样以凯因斯的理论来研究台湾经济

2. 发展台湾经济的方向

3. 大陆人口问题与马克斯经济学

4. 现行租税政策之商榷

5. 再谈财经政策

6. 台湾的利率问题

7. 管理事业所得税应该废止

8. 对台湾金融政策的一点建议

1957/4/1

1957/6/1

1957/12/16

1958/2/1

1958/4/1

1958/8/1

1958/11/1

1959/8/1

XⅥ-7

XⅥ-11

XⅦ-12

XⅧ-3

XⅧ-7

XⅨ-3

XⅨ-9

XXⅠ-3

陈式锐 1. 台湾棉布问题面面观

2. 台湾经济革新刍议

3. 台湾不需再加价

4. 论台湾外汇贸易管制的改变

5. 中东及东南亚之经济战

6. 论政治的干涉经济

7. 由倒风看经济的改善

8. 论“进出口商管理办法”

9. 正视第五次电力加价问题

1952/7/1

1953/5/1

1954/12/1

1955/4/16

1956/4/20

1958/2/1

1958/8/16

1959/8/1

1959/12/1

Ⅶ-1

Ⅷ-9

XⅠ-11

XⅡ-8

XⅤ-8

XⅧ-3

XⅨ-4

XXⅠ-3

XXⅠ-11

刘国增 1. 苏俄物价体系及卢布外汇汇率之检讨

2. 论现代国际收支及贸易平衡(上)

3. 论现代国际收支及贸易平衡(下)

4. 现代自由经济国家货币政策之检讨

5. 美国是否不景气之研究

6. 英美自由金融政策之分析

7. 论英镑之将来(上)

8. 论英镑之将来(下)

9. 论美元银行承兑汇票(上)

10. 论美元银行承兑汇票(下)

1952/12/16

1953/8/1

1953/8/16

1954/2/16

1954/6/1

1954/8/16

1955/1/16

1955/2/1

1957/1/1

1957/1/11

XⅡ-12

Ⅸ-3

Ⅸ-4

X-4

X-11

XⅠ-4

XⅡ-2

XⅡ-3

XⅥ-1

XⅥ-2

白瑜 1. 欢迎侨资与整饬金融

2. 论最近两大财经措施

3. 何贵乎有银行

4. 论新税所得税法

5. 自治捐与防卫捐及其纷争与解决途径

1955/8/1

1955/9/18

1956/4/5

1956/8/1

1958/3/1

XⅢ-3

XⅢ-6

XⅣ-7

XⅤ-3

XⅧ-5

杨志希 1. 美国的钢铁工业纠纷

2. 美国是否走向另一经济恐慌?(译)

3. 1960年美国经济展望

4. 美国的农业问题

5. 储蓄与储蓄存款

1952/6/16

1953/4/1

1955/6/16

1956/5/5

1958/12/16

Ⅵ-12

Ⅷ-7

XⅡ-12

XⅣ-9

XⅨ-12

刘道元 1. 论新资本主义

2. 再论新资本主义

3. 本年美国经济的两大问题

1957/6/16

1957/7/16

1959/6/1

XⅥ-12

XⅦ-2

XX-11

林希美 1. 出售公营事业之估价及其股票流通与保值

2. 今后财经政策的展望

3. 当前外汇贸易的死结

1953/8/16

1954/6/1

1958/4/16

Ⅸ-4

X-11

XⅧ-8

张九如 1. 侨资条例准许输入其他物资的弊害及对策

2. 物价问题与行政技术问题

3. 工业面临十重关

1955/9/18

1956/2/1

1956/7/16

XⅢ-6

XⅣ-3

XⅤ-2

资友仁 1. 由政治民主到经济平等(2:4)

2. 自由经济的成就(译)

3. 苏俄集团的购买力(译)

 

1952/3/1

1952/9/16

 

Ⅵ-5

Ⅶ-6

罗敦伟 1. 公营企业的民主化(2:12)

2. 工业民主与金融改造

 

1950/12/16

 

Ⅲ-12

宋希尚 1. 日本重建之途径

2. 长江水灾之探讨

1954/6/1

1954/10/1

X-11

XⅠ-7

徐芸书 1. 对扶植自耕农计划的一个辅助建议

2. 论中山先生的全面利用外资政策

1952/8/16

1954/6/16

Ⅶ-4

X-12

马逢华 1. 发展台湾经济的方向─几点商情

2. 郝希曼论平衡发展

1957/9/5

1960/5/1

XⅦ-5

XXⅡ-9

王沿津 1. 自由经济必然平等

2. 日匪贸易之死结

1954/6/1

1958/1/1

X-11

XⅧ-1

戴济民 1. 评存款户使用本名及行使支票管理办法

2. 银行抄送存户名单问题评议

1955/10/1

1956/7/1

XⅢ-7

XⅤ-1

蒋匀田 1. 剩余价值与国民生产力(1:2)
王希龢 1. 论计划与自由 1950/7/1 Ⅲ-1
高寿昌 1. 经济的自由主义 1951/2/1 Ⅳ-3
王纪五 1. 从物价管制看美国动员 1951/3/1 Ⅳ-5
易巽 1. 落后地区的工业化问题 1951/5/16 Ⅸ-10
胡原道 马克斯经济学批评(上)

马克斯经济学批评(下)

1951/10/1

1951/10/16

Ⅴ-7

Ⅴ-8

张丕介 1. 论“化佃农为自耕农” 1951/11/1 Ⅴ-9
周德伟 1. 对于海光先生评介“经济政策与经济学理”之商榷

2. 十余年来金银外汇及贸易政策

1952/9/1

1954/9/1

Ⅶ-5

XⅠ-5

易农 1. 耕者有其田实施过程中须待纠正的几点 1953/9/1 Ⅸ-10
李循和 1. 东欧社会经济现况(译) 1953/1/1 X-1
邱昌渭 1. 政治民主才能经济平等 1954/2/16 X-4
刘一樵 1. 苏俄消费品增产计划下的人民生活 1954/7/16 XⅠ-2
俞南琛 1. 户税问题的商榷 1955/1/1 XⅡ-1
张子良 1. 银行放款制度与出口贸易之关系 1955/1/1 XⅡ-1
徐道邻 1. 福利国家的科学意义 1955/6/1 XⅡ-11
余仓白 1. 日美经济关系(上)(译)

2. 日美经济关系(下)(译)

1955/8/16

1955/8/31

XⅢ-4

XⅢ-5

彭郎 1. 所望于台省审计处者 1955/11/5 XⅢ-9
杨承厚 1. 六年来新台币制度之检讨 1955/12/16 XⅢ-12
夏期岳 1. 论鼓励出口声中的矛盾现象 1956/8/16 XⅤ-4
翁之镛 1. 现行经济机构怎可不再改革 1956/10/31 XⅤ-9
夏佐虞 1. 为调整待遇辟财源 1957/3/1 XⅥ-5
李静之 1. 中共开放自由市场的分析 1957/3/16 XⅥ-6
梁振超 1. 日匪贸易问题 1957/6/1 XⅥ-11
余坚 1. 论西德经济的复兴(上)

2. 论西德经济的复兴(下)

1957/7/1

1957/7/16

XⅥ-1

XⅥ-2

陈若谷 1. 谈纺织品外销的几个问题 1957/10/16 XⅦ-8
高叔康 1. 落后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 1958/4/1 XⅧ-7
杨志固 1. 美国证券市场的管理(上)

2. 美国证券市场的管理(中)

3. 美国证券市场的管理(下)

1958/9/1

1958/9/16

1958/10/1

XⅨ-5

XⅨ-6

XⅨ-7

文农 1. 自由中国东西横贯公路的建设 1958/10/1 XⅨ-7
胡舒寒 1. 台湾森林增产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1959/1/1 XX-1
李仁山 1. 共产奴隶典范的塑造 1959/8/16 XXⅠ-4
杨灏 1. 日本复兴经济发展贸易方法之研究 1959/10/16 XXⅠ-8
毛树青 1.自由经济与开发贷款(译) 1959/12/16 XXⅠ-12
孙洵侯 1. 论两种保险法规里有关保险的错误 1960/2/1 XXⅡ-3
彭观清 1. 谈军人待遇与生活实况 1960/5/1 XXⅡ-9
周正元 1. 评“经济部建立证券市场研究小组报告书” 1960/8/16 XXⅢ-4
杨刚毅 1. 对货币数量说之探讨 1960/7/1 XXⅢ-1

制表者:夏道平、吴惠林

依代表性顺序言,也就是三个表的排列顺序,又为了省去读者查阅的麻烦,我们在表一和表二中,将各篇文章的提要整理出来。由表中的资料可以大略看出,第一个时期“几乎”没有经济性文章,仅有的两篇文章,一是对经济管制的弊端,加以严厉的指责,一是对经济管制的本身加以合理化的解说。进到第二个时期后,批判性的经济文章就纷纷涌现了,重点在于批判经济管制本身,一方面评论贸易保护,二方面着重公营事业和私人投资问题。第三个时期承续第二个时期的批判公营事业,进一步再凸显出国库通党库论点的反对党立场,而那篇〈从满街苹果谈到外汇管制的弊端〉一文更露骨的指责国民党利用经济政策做为赚取党费的事件。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后期的《自由中国》,曾对军公教人员的待遇调整做了完整而严苛的批判,但因这个课题不专属经济问题,故未将有关文章列在本文所整理的三个表中,有兴趣者请参阅魏诚(1984))的文章。

平实而言,经济问题在《自由中国》并没有重要地位,此由四百多篇社论中,属于经济性的文章占不到十分之一即可见端倪。在《自由中国》写经济社论者计有戴杜衡、瞿荆州,以及夏道平三位,其中有一半出自夏道平之手。夏先生曾于1989年出了两本选集,但在他不算少的经济性社论文章中,却只选了三篇放在他的文集里,一方面固然是碍于时效,更重要的因素,夏先生自己说是:于今观之“不够水准”故也。

《自由中国》半月刊为何讨论较多政治问题,而经济问题却较少,“环境”是主因,因为当时是动荡之秋,政治重于一切,而且当时主笔者的经济学素养也不是很够,此因他们在学时的课程广而杂,师资又弱,更重要的是,当时尚无所谓的“总体经济学”。那个时候的经济思想只学到马夏尔(A. Marshall)为止,而就现今来看,受到关心的经济问题都偏于总体面。我们知道,总体经济学滥触于凯因斯(J.M. Keynes),他的理论还是由戴杜衡引进《自由中国》的。戴杜衡原来是共产党员,后来脱离而勉力阅读反共经济学,为了看凯因斯的著作,他还去学微积分,最后果然引介了凯因斯的乘数原理和投资理论。至于瞿荆州,则专精于金融、货币。

尽管于今观之,《自由中国》在经济方面表现极弱,但也抓住了经济管制、公营事业这些核心问题进行批判,已略有“自由经济”的味道。不过,当时实在谈不上有自由经济“思想”,有的只是“反极权”“反共产”的想法,在早期还打的是“政治民主、经济平等”的旗帜。但是,对于何谓“经济平等”则定义不清,而且亦无经济理论基础作后盾。

如果硬要指出当时也有一点自由经济思想的影子,则必须由海耶克(F. A. Hayek,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和米塞斯(v. Mises)的作品之引介谈起。我们知道,米塞斯和海耶克各是自由经济学派──奥国学派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掌门人。米塞斯最先被引进的著作是《反资本主义的心理》(The Anticapitalistic Mentality),这本小册子属于通俗之作,是他对美国社会16年的亲身观察心得。夏道平先生将该书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摘要,于1957年一、二月译介于《自由中国》。这本小册子虽不是米塞斯的思想精华所在,但却是极为通俗易读,因而正可供做传布自由经济思想的绝佳工具。至于海耶克的著作《到奴役之路》,是由周德伟先生引介给殷海光的,而殷先生将第七章“统制经济底种种危害”随兴删节翻译于1954年2月1日的《自由中国》,该译文夹杂的译者注与译文的分量几乎相等,虽然如此,可能由于此种译介方式,对于此间人士的影响乃更为深远,而《到奴役之路》的重点是在批驳极权政治,但因民主政冶的先决条件在于经济自由,因而该书在台面上甚有助于自由经济思想的散布。值得一提的是,戴杜衡在1951年6月1日和6月16日分上下两篇发表的〈国民经济论与战争〉,提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究应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是经济的世界主义,抑经济的国家主义?该文先以“比较利益法则”来解答问题,推论出经济自由化、国际化的结果。这篇文章是《自由中国》同仁阐述自由经济理论的一篇最好文章,这也许是作者读过米塞斯《人的行为》第三十四章“战争经济学”后所引起的思想修正。此外,戴杜衡在1952年10月16日的〈经济平等谈起〉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主要动机是经济平等。这是一个最强烈的动机,却仅能得到最薄弱的论据。它赢得最多数人感情的支持,却经不起任何人理性的考验。”该文也提出一项诘难,此即:“平等”抹杀了对人们努力的激励,因而阻碍进步。由于社会主义不能反对进步,因而难以反驳此诘难。这篇文章也在资本、储蓄、利息等分析上,把奥国学派庞巴威克的“资本肯定论”理论讲得浅近易懂,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社会化、技术普及和提升等,都讲得很清楚。

由以上的简略说明和表一及表二中所列文章的提要,我们可以这样说,《自由中国》在经济思想上虽然尚无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已播下了自由经济的种子,此由开始引介奥国学派大师的著作,以及极力批评政府经济管制行为即可得到印证。

三、结论与感想

回顾《自由中国》存在的11年,在粗分为三个时期中,经济文章也隐约有阶段可言,那就是由“有限度”支持经济管制,进展到极力反对经济管制、挞伐保护主义,而且抨击国营事业,其间并引介了米塞斯、海耶克这两位自由经济大师的小部分著作,也曾刊载过米塞斯、海耶克所抨击的凯因斯理论的引介文字。不过,由所刊登的文章内容之走势来看,《自由中国》显然是走自由经济路线,并不赞同凯因斯主张,然而因时期不长,尚无法形成一致的思想,我们只能知道是“反统制”“反管制”,并且主张自由经济,不过却无法明确的理出一套清晰体系,除了时间因素(只有11年)外,关键点也许就是在当时的作者对“自由”观念的模糊认知。

我们知道,《自由中国》被迫停刊之后,主笔之一夏道平先生仍持续不辍地译介奥国学派大师之作,也曾在一些刊物上发表自由经济思想作品,对台湾的自由经济思潮有着细水长流的深远影响。虽然迄今为止(1990年)约30年间,学界间以资本主义为主流,而且亦有如邢慕寰先生那样的极力宣扬自由经济主张者,但进展却颇为有限,尤其对政府官员的影响,以至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几乎都停留于《自由中国》时代的境界。虽然1984年就已提出“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政策,但实际的开放动作却是来自美国的压力,而且,自由化、国际化的口号早在《自由中国》时期就出现了。可惜的是,30年的时间已过,《自由中国》时期缺乏的整套自由经济理论,迄今在台湾仍然看不见,而自由经济观念也浸淫灌输了太长时间,所付的代价也太高了(邢慕寰,1990)。关键因素也许就在于“无根”,而根之所在仍然系于成套的思想体系以及对于正确观念内涵的明确认知。

自由经济的思潮早在1960年代就又在西方复活,在芝加哥学派学者的带领下已发展出一套甚为完整的理论(李甫基,1988),某些自由经济大师的思想也多多少少被引进台湾(吴惠林,1989),也有人应用该种哲理批判台湾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事件(如吴惠林,1990),但是,同样地,也都缺乏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也是对自由经济怀抱理想的学者往后可以和应该努力的目标。

此外,最令人感慨的是,《自由中国》时代所极力抨击的政府管制政策、保护政策以及势力庞大的国营事业,迄今三十年的演变,情况却没有改善,尤其除了国营事业外,党营事业和其他特权行业到处充斥,这些情况是造成当前台湾经济诸多困境的主因,而是否就是众多经济学者没有尽到言责的表征。对应于《自由中国》时代的诸位先辈,我们宁不深自反省乎?

* 本文的架构及主要论点皆源自夏道平先生,而且表一、表二和表三大部分都是夏先生苦心整理的,由于夏先生准备本文中途身体违和,鉴于时间紧迫,乃由本文作者代为执笔,尽管初稿仍得夏先生指正,但文责却应全由笔者自负。又,本文之成得感谢郑培靖小姐的助理工作。

参考书目

1. 《自由中国》,各期(1949年11月20日~1960年9月),半月刊。

2. 邢慕寰(1990),〈坎坷难行的经济自由路〉,吴惠林文集《自由经济的坎坷路》序文。

3. 吴惠林(1989),《经济学的天空──一位经济学徒的管窥面》,卓越丛书(43),卓越出版社。2000年3月已有修订四版,换由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4. 吴惠林(1990),《冷眼旁观经济风云》,卓越丛书(45),卓越出版社。

5. 吴惠林(1990),《自由经济的坎坷路》,卓越丛书(46),卓越出版社。

6. 吴惠林(1990), 《到经济地狱之路》,财经企管丛书(80),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9月换由中华征信所以《生活经济世界凝视》书名重新修订出版。

7. 夏道平(1989),《自由经济的思路》,远流出版社。

8. 夏道平(1989),《我在自由中国》,远流出版社。

9. 钱永祥(1988),〈自由主义与政治秩序──对《自由中国》经验的反省〉,《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一卷四期,冬季号,页57~99。

10. 魏诚(1984),“自由中国半月刊内容演变与政治主张”,政大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

11. Lepage, Henri(1978)(李甫基)原著,夏道平、马凯、林全、吴惠林合译(1988),《自由经济的魅力─明日资本主义》(Tomorrow, Capitalism, London: Open Court. ),天下经典系列

评论/朱敬一

1. 吴惠林先生将《自由中国》中所有有关经济的文章按作者予以分类。但是这样的分类较难做进一步的分析。我将这些文章按文章主题重新分类,每个主题再依其时序加以排列。如此一则可以看出当时各个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二则也可以了解当时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发掘、批判、分析角度的时序转变。整理原文已送作者参考,共计七页,不便在此重复。

2. 吴先生比较强调“整套”的经济思想,对四十年前的杂志而言,似乎要求稍微多了一点。即便《自由中国》中没有成套的经济思想,但却饶具“时代意义”。杂志上诸多经济文章即使是现在看来,也属佳作。夏道平先生担心“于今观之,不够水准”,实乃多虑也。

答复/吴惠林

1. 对于朱教授提议以文章主题作为分类标准,来分析《自由中国》时代的经济思想比较可以作更有意义的结果,我们深表同感,因为当时所提出的问题之重要及批判角度,于今观之,不但未褪色,反而严重性加重,譬如张清溪教授对于“公营事业”的分析,又如对于政府的管制更是如此。所以,几乎每个问题都可作深层的时间比较,并由之看出当时学者们的先知性见解。不过,这样的做法却不是本文的微小篇幅所能涵盖的,而我们由作者的属性作分类标准的分析中,也已能发现到以上的现象,只是未予以进一步去探索。这种更进一层的分析工作有待有心的学者继续完成。

2. 《自由中国》所扮演的时代角色,较侧重于政治层面,至于经济层面则只作为附属地位,我们只是就整体面来分析当时的状况,分析的结果也只是指出当时并没有整套经济思想,并不是要求当时要做到,而如果再对照目前的情况,我们反而是感叹现今不但不见进步,反却退步了。所以,我们也同意朱教授对于当时能有那种水准的表现表示敬意,不过,以当事人夏道平先生用他自己现今的标准来判断,却仍然觉得还不够,这是夏先生个人的进步,也是他对当前的经济学专业人员之期许。

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新闻
吴高兴:中国大陆为什么出不了经济学大师?
何清涟:中国经济堡垒战 保卫外汇储备
金言:由输血型向失血型转变的中国经济
专访郑恩宠: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凸显体制问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