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负面情绪 香港九成学生没向老师家长求助

人气 33

【大纪元2023年12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尚智香港报导)学童自杀近期成为社会关注点。有社福机构的调查发现,学童自杀成因多元而互为影响,最主要的因素依次为学业问题、家庭关系及人际关系;另外,高达九成的受访学生指,在面对负面情绪时,没有向老师、社工或家长等成年人求助。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建议多方协作缓解学童自杀问题。(霄龙/大纪元)

自杀原因多样 学业问题高占七成

该调查由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进行,于上月(11月)由社工跟150名中学生面谈,进行深入的“个案访问”,了解他们对自杀的看法及求助情况。受访者最多人来自中三(25.3%),最少为中六(6.7%);约四成人(44.7%)曾接受学校社工个案辅导服务。

结果发现,最多学生提及引致自杀的原因是“学业问题”(72.7%),其次为“家庭关系”(48.0%)及“人际关系”(26.0%)。服务处分析,学生选择自杀的原因并不单一,各个因素且互相影响,令学生难以启齿,不懂寻求协助。

遇负面情绪宁游戏娱乐 不寻求成年人协助

调查亦发现,九成的受访学生在面对负面情绪时,没有向老师、社工或家长等成年人求助,而大多选择“游戏娱乐”(44.7%)或“向朋友倾诉”(40.7%),只有约一成学生会“寻求老师或社工协助”(10.7%),或“寻求家人协助”(10.0%)。

学生寻求不同人士协助的意欲,首三位分别是朋友(6.8分)、社工(5.6 分)及家人(4.9分),再到网民(4.4分)及老师(4.0分),显示老师的排名极低。

对于较不倾向寻求他人协助,原因主要为3个顾虑,分别是“担心传开或被嘲笑”(30.0%)、“怕被批评或追问”(16.7%)及“不被理解”(14.0%)。

另外,服务处亦整理过去5个学年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数据,涉及超过12,000名学生,其中逾六成人在“情绪或精神健康”方面有服务需要的,较疫情期间多一成。

6名轻生死亡学生在校表现不俗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主任钟慧妍表示,该处由2020年至今,共处理6宗自杀身亡个案,所涉学生在校的表现其实不俗,却承受着长期生活苦况,包括单亲家庭、贫困或与家人关系欠佳等。几乎全部学生没有向社工或老师求助,其中一半曾向朋辈透露轻生念头。由于他们成绩不差,故难以辨识有自杀念头。

一名中学女生的家长黄先生,分享女儿踏入青少年期后有不少变化,曾感无助和沮丧,但其后体会到“聆听”、“调节心态”的沟通方法,并指家长对子女其实十分简单,只盼望他们健康快乐。

倡多方协作识别有需要学生

本身为校长的香港学校训辅人员协会副会长李建文指,疫情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减少了他们与老师建立关系的机会,很多学生回校后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要,不太愿意向他人求助,令老师难以发现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

他建议政府为学校创造条件,让老师有足够时间和空间与学生重建信任关系,有助及早识别有需要的学生。他强调学校须建立完善的精神健康支援系统,推动全校参与预防性、发展性和补救性工作。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则倡议多方协作,以及早识别有需要的学生,鼓励他们向人求助。建议包括政府牵头各界加强公众教育,减少对求助的标签;学校建立关爱文化,创造空间及机会让老师了解学生,加强师生连系,长远建立互信关系;并支援家长应对子女成长需要,鼓励朋辈互相守望,协助学生适时求助。

该服务处亦推出3项相关服务,包括在学校推行“救人自救”活动,制作求助锦囊,鼓励学生有需要时向朋友向成年人求助;另制作短片及相关资源,并于下周一(18日)举行联校老师工作坊,协助他们及早识别高危个案。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曾于上月表示,今年截至10月,全港中、小学向教育局汇报的学生怀疑自杀身亡个案共27宗,较过去3年(2020至2022年)的同类个案分别为21、25及25宗,数字有上升趋势,她则估计是受疫情及复常后,学生须面对较大的挑战所影响。@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香港15至24岁全日制学生 自杀案件五年升逾五成
香港15岁以下自杀率创新高
香港电影强势入选金马创投会议企划名单
陈友凯指过去曾推三层应急机制 唯欠足够人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