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弃国际医院认证 采中国大陆标准

人气 654

【大纪元2023年12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报导)今年香港的《施政报告》提及,医管局会重启2017年被暂停的“医院认证计划”。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11月29日表明计划是采纳大陆订立的标准,而不再如同以往采用国际标准。

卢所指的标准是《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2021版),他称采用大陆医院认证标准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院评审及医疗“质量安全达至同质化”,及“与大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接轨”,还可以“助大陆的医院认证标准走向国际。”连同其他方面的发展,香港的医疗系统以至当中港人的病历资料,渐渐与大陆互通、同化,远离国际化。

医管局终止20间医院获国际认证

回顾医管局曾经在2017年,暂停当时已推行近10年的“医院认证计划”。卢宠茂今年11月29日称,医管局于2009年开始与国际认证机构——澳洲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ustralian Council on Healthcare Standards,ACHS)合作推行“医院认证计划”。

截至2017年,医管局辖下共有20间医院成功获取认证资格。卢宠茂指,在参与认证期间,各医院就自我评估及独立评审员的建议,在不同范畴和服务作出持续的质素改善,例如完善管理及成效检讨制度、标准化服务及工作流程、减省重复工作等。

2017年,医管局检讨“医院认证计划”的结果,认为以同样方式继续推行该计划的“边际效益已逐渐减少,并不符合整体成本效益。”因此,医管局于2019年正式终止与澳洲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的合作计划。

停止与澳洲合作 改为与大陆合作

到2020年12月,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香港医管局成立“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订立融合国际与中国大陆标准的《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2021版)。医管局为配合《施政报告》,将于2023至24年度,在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及威尔斯亲王医院采纳《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2021版),重启“医院认证计划”。

国际认证退出 大陆另起炉灶

现时全球除了澳洲的ACHS,亦有美国的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等医院评鉴标准。

中国大陆的医院,本来亦寻求国际的认证标准。到2019年,大陆就有100间医院通过美国JCI认证,其中公立医院占49间,亦包括2015年通过了ACHS认证的港大深圳医院。

但是在2019年,JCI与大陆医疗保健机构合作超过20年后,关闭在中国的业务,当时JCI表明,主要是由于过去几年“中国复杂的监管环境”导致。

到2022年,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研究中心编制并发布《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2021版),并取得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的认证。

港4医院参与

今年3月30日起,北京、香港、广州、深圳、珠海5个城市的13家医院,参加《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2021版)的评审认证,参与的香港医院包括威尔斯亲王医院、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港怡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当日的认证启动会在深圳举行,卢宠茂亦有出席。

《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2021版)的评价条目,包括医院功能与任务、患者安全、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医院管理,共186款,每款评价结果分为6个等级,每4年评审一次。通过此标准评审的医院可获国际认可,方便在患者就诊的保险方面亦获国际商业保险机构认可。

卢宠茂周三(29日)指,香港公私营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参与由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研究中心举行的评审员培训,培训在1月及7月举行,首批14名香港评审员有8名医管局员工;7月的培训中,香港有7名评审学员及18名观摩员,当中医管局员工占3人及10人。

加强与大陆医疗合作 病历互通

在大陆的标准建立后,特首李家超在2023年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跨境医疗协作”一章,提出医管局会重启“医院认证计划”,“支持国家医院认证标准国际化”,并支持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在香港成立办事处,“助力国家医院认证标准走向国际,提升大湾区整体医疗水平”云云。但是,是次计划的标准,已经由ACHS认证,改为《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2021版)。

当时《施政报告》亦提出,会在明年推出“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 ,扩大“长者医疗券”适用范围,至大湾区内合适的医疗机构;并于合适的大湾区医疗机构(包括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香港市民策略性采购医疗服务,纾缓本港公立医院服务压力,缩短市民轮候时间。

卢宠茂之后在11月17日进一步讲解“跨境医疗协作”时,更进一步指出,卫生署正进行市场调查,协助选定参与“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的大湾区机构,同时亦会邀请大陆相关部委,推荐一些合适的医疗机构。港府又会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商讨跨境救护直通车服务,便利在医院之间点对点运送住院病人。

2023年5月,港府推出“支援粤港澳大湾区医院管理局病人先导计划”,予已预约医院管理局指定专科门诊或普通科门诊覆诊的香港市民可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资助诊症服务。卢声称,港府计划将现时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医健通健康纪录跨境使用安排,扩展至其他跨境医疗服务计划,并研究进一步深化电子病历跨境传送机制,务求达致数据可以南北相向互通。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日前接受党媒《文汇报》专访时,表示未来中港两地有望实现病历互通,但声称一切个人私隐资料若要跨境,须得到当事人授权,“政府不会无端将有关个人资料输送到其他地方。”

大陆人手、药物进入港医疗系统

本港公立医院近年亦引入大陆药物,包括静脉注射用的抗生素、抗真菌药、控制心跳过快的药物,有曾任公立医院护士的人士曾向本报反映,大陆药的质素较不稳定,例如抗生素有杂质,在稀释抗生素时,溶解的时间会有出入。

到去年疫情期间,多间公立医院被发现处方中国大陆药物,例如扑热息痛给病人,但其并不是在卫生署“香港注册药剂制品”名单中。医管局当时称,大陆的“中央援港”药物已获豁免注册。

今年6月,卢宠茂透露香港拟成立自己的药物审批机构,日后“毋须等待外国许可审批药物,加快流程。”

到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会设立全新“1+”机制,审批治疗严重或罕见病的药物。11月1日起,药物在一审批机构注册,并符合本地的临床数据要求及专家认可,即可在香港使用,迈向“第一层审批”方式,只需一个审批机构的注册审批。

人手方面,医管局推行“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引入大陆的医生和护士,首批共83名来自大陆的医护年初抵港,当中70名护士将平均分配给7个医院联网工作10个半月,医生则到九龙中、九龙西及新界西3联网交流一年。医管局9月指,未来希望交流计划恒常化。@◇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联新国际医院创院一万天 携手守护民众的健康
感谢医护人员守护市民健康 黄敏惠颁奖致谢
嘉市推高龄强肌健脑方案 让长者勇壮又减龄
大陆专家称上呼吸道感染无特效药 引嘲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