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孩子我该如何保护你 (下)

目前,澳洲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让幼儿园在不需要得到家长许可的情况下,对儿童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Fotolia)
人气: 10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3年03月17日讯】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3~5岁适合的健康教育

陈博士表示,三岁到五岁儿童可以教他生理结构、器官名称、和怎么清洁和简单的功能,以及很重要的怎么保护自己。譬如打球的时候,私密部位与头、眼睛一样是要避免触碰的重要器官之一,但是不用过分强调。

华人家长需了解学校教育课程

陈博士提醒说,“父母跟学校是合作伙伴关系,要一起把孩子教育好。”所以家长应该要知道学校教什么,家长要尽量参与学校对儿童教育的说明会,并且浏览教育课程手册。

发问时间就可以提性别认同这个问题了。陈博士强调华人家长跟学校沟通,“谨记一件事:不要造成对立,它其实就是一个合作的关系,站在一个合作关系的角度,话也比较好说,不会那么情绪化”,孩子在旁也会学习家长与他人沟通和反应的态度。并且,不要过度的去垮大(性别认同)议题本身,并且在学校要尊重不同团体的孩子。

介绍跨性别孩子 如何开口?

当自己的孩子看到穿裙子和扎着辫子的男生,如何解释。

陈博士表示,“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问问他认为那个小朋友为什么打扮成这样?有的孩子可能喜欢胡闹,有的则是穿着奇装异服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并不一定是性别上有什么不一样。先听孩子的看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做一些推论。比如,这个孩子如果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或许平常没有朋友啊,我们是不是可以帮助他交到多一点朋友。孩子从你的态度可以看到家长并不排斥这些人,甚至想去理解和帮助这些人”。

在交换想法和正确引导孩子的观念后,“家长不用担心自己孩子会被影响。也不需要禁止孩子跟这样的孩子交朋友”。

相反的,家长需要注意到自己的反应,有时大人在情绪上表现得非常强烈,就越凸显这件事情的影响。你越禁止,孩子的好奇心驱使可能就会偏偏要去尝试,跟你唱反调。所以要用理性的、缓和的态度来教育孩子。

另外,如果有孩子看过如上文中所叙述的性别取向的童书(“Julian是一只美人鱼”),家长该怎么做?

陈博士回答,我会进行再教育,就是再画一本美人鱼绘本,把变性后的事实更多元、更完整的呈现。譬如Julian他付出了什么代价,后果牵扯哪些人和事。做了变性手术后可能常常要打针、打针后的副作用可能导致他会头痛、他其实很害怕打针并感到很后悔,因为当一个女生并不如同他想像的好玩。

再者,也可以跟孩子深入探讨这个话题,为什么在学校老师没有把变成女生的过程中,Julian不喜欢的事情说出来;告诉孩子全部的事实不但是家长的责任,其后面的意义更为训练孩子全面地去思考一件事情奠定基础。

歧视?

对于澳洲各州教育厅把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和包容(Inclusion)的主题列入教育课程中,称其主要目的为避免校园霸凌及歧视的出现。

陈博士对此表示,校园霸凌不会只出现在跨性别团体,它可能会出现在各方面,譬如高矮胖瘦的学生,弱势家庭的学生、身体或外表有缺陷的学生。

重要的是去了解的为什么会出现霸凌,“因为霸凌别人的这个人本身可能是需要被帮助的,那他肯定有什么缺失的地方”。

比如说,“他(霸凌别人的孩子)可能没有安全感,或者他家里头可能就是有家暴,所以他在家里学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暴力”。

那麽他在学校就会用暴力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当孩子没在办法用正面方式来处理他自己负面的内在的压力的时候,他表现出来就是这种霸凌的行为”。

注释:

1、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性别的感受,内化且认同自身属于何种性别。简单地说,就是你自己认定你的性别,而不是依据你的生理身体认定性别。

2、性流动(gender fluidity):当事人认为自己的性别认同是流动变化的,并非固定在某一种性别。

责任编辑:宗敏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