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李白七言绝句赏析——灵动奇绝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Shutterstock)

汉字之美独一无二。简约、灵动、变化万千。这种特质在古典诗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品读四首李白的七言绝句,领略生花妙笔的飘逸风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描绘了壮阔的景象,充满力量和激情,每一句都于水波激荡中迸发动感。诗人笔下,既有高入彩云的物象美,亦有数字搭建的平衡美与夸饰效果,尽显宏大与昂扬。

诗文用词凝炼,叙事却极精准。“朝辞白帝彩云间”交待了时间(早晨)、地点,同时“彩云”形容白帝城地势之高,铺垫后文的顺流疾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倾泻出快意行舟的气势,豪气满怀。作者表面写江上行船,实际抒发了自己遇赦后的欣喜畅快,写事绘景以传情。

明朝作家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张揔《唐风怀》中引述评点:“汉仪曰:境之所到,笔即追之,有声有情,腕疑神助,此真天才也。”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此诗诗中有画,是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天门山由东梁山和西梁山两座山组成,诗句描绘诗人顺流而下,从两岸青山夹缝中一眼望去的远景。奔腾的江水与作者的豪气似乎汇成一体,自然的雄奇映衬著作者的洒脱不羁。

后世学者点出了此诗的艺术价值。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此天然图画境界,正难有此大手笔写成。”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胡应麟曰:此及‘朝辞白帝’等作,俱极自然,洵属神品,足以擅场一代。”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正游访洛阳。设问与动词的妙用令此诗不同凡响。“笛声从哪一家悄然飞出?它随着春风飘满了整个洛阳城。今夜,听到这支表述离别的曲子,谁能不思念故乡呢?”

“飞”、“散”、“起”三个谓词既贴切又别致,将声音融入春风,继而送到洛阳的每个角落。全诗充盈着轻灵、浪漫的动感,给人温暖的感觉、思乡而不伤。诗仙奇笔,带领读者走入千年前的春夜,体会韵味悠长。

明代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唐人作闻笛诗每有韵致,如太白散逸潇洒者不复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753年。当时诗人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县尉。李白寄诗一首,以表关切。

杨花落尽、杜鹃哀鸣。作者铺陈出悲伤的意象,再释事由:听闻龙标县尉将要经过五溪,我把忧愁的心儿寄托给明月,让她随风一路追随您。

作者不提离别,只写愁绪,一个“寄”字甚是灵动,将惜别之情延伸到了诗外。又是愁而不伤。后人评曰:“奇语”,“摇曳之笔,语意一新”。

明代胡应麟《诗薮》:“太白七言绝,如‘杨花落尽子规啼’、‘朝辞白帝彩云间’、‘谁家玉笛暗飞声’、‘天门中断楚江开”等作,读之真有挥斥八极、凌属九霄意。贺监谓为谪仙,良不虚也。”

李白的诗,总是充盈着深挚、不凡的气韵,唤起读者的赞叹与共鸣。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