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中国内需疲弱 掉入消费过度陷阱?

人气 2780

【大纪元2023年04月23日讯】面对中国当前的消费和内需疲弱,在陆媒都把原因归咎于中国人现在不爱花钱爱储蓄时,却也有专家反驳说,真正的问题,反而是消费太过度、超前、透支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也有经济学家,再次呼吁政府给民众发消费券刺激消费,那中共会采纳吗?促进中国消费增长的最大障碍,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些内容。

中国人的消费已经过度、超前、透支?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认为,中国消费当前存在的真正问题,是中国人的消费太过度、超前和透支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孙教授举例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人可是用一年的工资买一台电视,用一年的收入安装一部电话,你能说中国人不爱消费?而且,中国人还能用十几万、二十多万买一辆桑塔纳轿车,用几十倍的房价收入比、透支一生的收入,去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房子,你说中国人不爱消费?所以,孙立平说,现在不是中国人不爱消费偏爱储蓄的问题,而是负债累累的问题,是无力再消费的问题。

确实,中国居民的负债率太高了。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林采宜曾在去年3月的文章中提到,2010年到2021年,中国居民信贷规模,从1.27万亿攀升到8.26万亿。其中,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按揭)规模,对整体居民债务规模的增长贡献,达到76.5%。

另外,2021年,中国居民债务收入达到124.4%,比2013年差不多翻了一倍。从2012到2021年,中国居民每年还本付息的规模,从5万亿元攀升到14万亿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24.5%上升到28.2%。也就是说,中国城镇居民大约要用年收入的三成偿还贷款。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曾在今年2月初表示,如果算上按揭负债,中国居民债务还本付息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可能要超过50%。他认为,要启动经济、提振消费,就要让居民有钱,即便没有钱也要让居民敢借钱,但现在,这两个情况都不满足。

而经济学家李稻葵,也在19日时再度呼吁政府发放消费券,以解决短期内的消费不足,恢复消费者信心。

李稻葵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偏冷的一个核心原因是“百姓的消费不足”,他强烈呼吁中央政府拿出5,000亿元,直接给所有的公民发下去,且年底到期。据他保守估算,5,000亿元的消费券,一定能够拉动至少1万亿元的整体消费;而且1万亿元的消费上升,反过来透过流转税,至少会有3,000亿元回流到财政。

其实,中国的许多经济学家,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早就呼吁中共政府在财政上向居民部门倾斜,包括给中低收入家庭发钱等,但是中共政府一直认为发钱没有效果,因为中国人节俭,拿了钱也会存起来,不会消费。

但是,中国人是真的不爱消费吗?当然不是。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今年1月时,曾发文《为什么中国人不消费?》,文章对中国人不敢消费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

文章说,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也就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消费倾向,就是每一元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另一个,就是国民收入中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比较中美两国居民收入占比和居民消费倾向就可以发现:在2001到2020的20年间,中国居民收入占比平均只有61%,而美国是76%;中国居民消费倾向是63%,而美国是92%。

消费倾向依赖于收入,收入高、收入稳定,消费倾向自然也就高。但是,自2010年之后,居民消费倾向就在不断上升,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基本没有变化,2019年的数据甚至还低于2012年。

所以,就像殷剑锋说的,居民不消费不是因为“吝啬”,而是实在囊中羞涩,花不起了。

居民存款再创新高 中共促消费束手无策

不过,经过了3年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之后,中国民众的收入更少了,对经济前景也更加担忧了。如今,中国民众真的是不敢消费了。

4月11日,中共央行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的金融数据,居民的人民币存款增加了将近10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看一下去年的数据:去年全年的中国居民存款,增加了17.84万亿元,跟2021年9.9万亿的居民储蓄增量相比,出现了7.9万亿元的居民超额储蓄。

也就是说,今年前3个月的居民存款增加量,已经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增加量,也超过了2022年全年增加量的50%。

而且,专家们曾经寄希望于90后、95后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人群,但这些年轻人却似乎成了“报复性存钱”的主力军。

后浪研究所2022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中国接受调查的40岁以下人群中,90后每月有存钱习惯的占比例最大,占41.7%,95后紧随,也达到了40.6%。在存钱比例上,三成的90后表示,会将月收入的50%以上都存起来,在所有年龄层中再一次遥遥领先。

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存款大量增加,也是因为购房需求下降,尤其现在房地产形势不好,房价下跌,虽然按揭利率在下调,人们还是不敢买房。

4月20日,中共央行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3月末,住户部门消费贷款余额,是57.16万亿元,同比少增571亿元,主要原因是,居民的购房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因为居民住户的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多增了3,690亿元,但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却同比少增了4,261亿元。

由于对经济前景和未来收入的不确定,又缺乏其它更好的投资选择,中国民众现在不仅不着急买房了,已经买房的人还在忙着提前还贷。高盛(Goldman Sachs)研究部门的分析师最近估计,大约有7,000亿美元的按揭可能会提前偿还。这相当于去年中国按揭总余额的12%左右。

更何况,中国的房子已经过剩了,中共住建部透露说,全国已经有近6亿栋房子,再加上中国人口日渐萎缩,对房子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少。如今,就连专家都在说,投资房产意义不大。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房地产上升的长周期结束了,已经进入下行阶段,投资回报率的下降是现在看得见的现实。而随着房地产进入到一个下行周期,银行的信贷规模会慢慢收缩。

兴业银行、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房价每年的涨幅基本也就是存款利率的水平,甚至不一定会跑赢通胀。

也就是,房地产不再是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对如何解决内需疲软的问题,中共似乎已经束手无策。

首先,货币政策一直很宽松,银行在大放水,但是放出来的水最后都躺在银行里。其次,财政政策也很宽松,除了大搞基建,就是让国企、央企扩资建厂。但是,这些措施都收效甚微。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刘煜辉就提到,大量的货币信用,都消耗到了低效率的存量经济所溢出的巨量沉淀成本上,包括:房地产面临去库存;地方政府65万亿元的平台债务;以及庞大的国资和国企体系。所以,中国去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净增长达到28万亿元人民币,也只获得了6万亿元的GDP。

GDP增长超预期 但无助于提振消费

不过,仅管外界普遍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不看好,但是,中国一季度的GDP增速却出人意料,而且数据显示,居民消费正在复苏。当然,中共的统计数据从来都不可信,这一次一样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且,我们就拿它给出的数据来看,也能看出不少问题。

首先,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升10.6%,但粮油、食品类,仅同比增加4.4%,饮料类同比下降5.1%,通讯器材类同比增加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4.7%。

这些数据都反映出,中国的消费仍然疲弱。

其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一季度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5.1%,实际增长3.8%,低于一季度GDP 4.5%的增速,这说明消费后劲不足。

最糟糕的是,中国的GDP数字虽然看起来比预期好,却无法掩盖真正的问题,那就是失业率的攀升。

中共国家统计局宣称,一季度和3月份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都有所下降,但3月份的16岁至24岁的青年人失业率,比2月上升了1.5个百分点,达到了19.6%。

而且,中共中华全国总工会,4月初发布的就业市场调查报告中也提到,当前从事快递、外卖、网约车司机等所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8,400万人,大约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20%。

这些都说明,由于企业倒闭、裁员,中国的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很多人被迫从事这些门槛低的行业。

以前,中共前总理李克强曾经说过,中国要维持一定GDP增长,是为了保障就业。但现在,中国经济增长似乎超过预期,但青年人失业率反而上升了,可见真实情况更加严重了。

中共一直强调要促进内需和消费,但是如果不能保障民众的就业和收入,民众又拿什么来消费呢?无异于缘木求鱼。况且,中共一直在意的也并不是民众的死活,而是自己的面子和权力。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陈思雨
关注“财商天下”:https://bit.ly/GJEconUND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财商天下】美银行存款大逃亡 资金涌入投资新宠
【财商天下】违约倒计时 美债危机有解?
【财商天下】黄金游客不再来 全球旅游业的困境
【财商天下】时间金钱省到极致 “旅游特种兵”爆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