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艺传薪】西田社创立者:这个时代值得省思

人气 210

【大纪元2023年07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黄捷瑄台湾台北报导)电视布袋戏曾在1970年代,以97%的收视率“轰动全台”,鉴于看电视布袋戏长大的小孩已经不识传统之美,三名台湾大学教授陈金次、杨维哲、李鸿禧倡议成立“西田社布袋戏基金会”,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西田社之名取自戏神西秦王爷与田都元帅。1985年,其创立宗旨云:“本会旨在传承细致典雅的布袋戏,唤起社会大众对传统戏曲的情怀,重振传统人文精神,为传统戏曲的再生与展望,开拓出一条宽广的道路,并经由对民间传统的再认识,探索出传统文化的生机及其对当前整体文化的发展与影响,促成当代中国人,懂得尊重传统,关怀本土,进而对本土文化作更深层的反省与思考。”三十多年过去,这些话不仅没有褪色,反而更加迫切。

农村的追剧生活

1950年代,旧称“加蚋仔”、今南万华东园街一带还是农村。台大数学系退休教授陈金次成长于新店溪旁的村落“下庄仔”,他小时候最大的娱乐,就是跟着布袋戏剧团“追剧”。

“民国四十几年台弯社会还保存很多传统的元素。以前农闲,萝卜丰收、神明生日,就会请戏班来演戏,戏曲是当时唯一的消遣。我小时候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陈金次对《大纪元时报》说,“布袋戏演的都是连续剧,看了以后就会入迷,今天在哪里演,下课就和同学争先恐后往演戏的地方跑。”

当时一场布袋戏至少演三小时。在台北的众多戏班中,“小西园”最让陈金次印象深刻。

“小西园主演许王是了不起的演师,他有那种天分。他演戏的时候很投入,所以你会入他的戏。例如《火烧红莲寺》,洪熙官这一边碰到白眉道长,节节败退,把至善和尚请出来,至善和尚的工夫一流,出来要跟白眉道长对决。两个戏偶对决的时候,那个锣鼓声一敲。你在底下看,你会颤抖。别人的戏不会,他的戏不一样。”陈金次如今说来,仍像昨天一样清晰。

这位资深戏迷接着说:“你要演得能够吸引观众,你本人要投入进去。比如演程咬金,你要讲一些莫名其妙的话,不能去死背一种东西,肚子里要有东西,即兴式的。”

对抗地心引力 小戏偶完胜真人

布袋戏偶在翻、转、跳跃的动作上格外灵活,打斗可以激烈但不残忍,节奏比人戏更紧凑。戏偶还能有动物、神仙、鬼怪的造形变化,这些都是人戏所比不上的。

“电影对决也很吸引人,但那比较冷冽。布袋戏的对决是很热闹、锣鼓喧嚣的,随着音乐的节奏,你会紧张,你会颤抖。”陈金次回忆,“至善和尚与白眉道人打得难分难解,至善和尚使出绝招‘千斤头’撞下去。他一撞下去啊,对手就很难受。白眉道长的肚子很厉害,他的肚子是‘万斤肚’。撞上去的那一刹那,那种爆发,我在其他剧种是很难看到。”

对于偶戏的最大特色,陈金次说,“人戏不管京剧或歌仔戏也好,因为人的动作受地心引力限制,人跳不高,也没办法做出很夸张的动作。另外,人出场、入场总是有一些规矩,没有办法压缩,但是戏偶就可以压缩、可以膨胀,然后可以爆发,布袋戏就是有这种张力,对年轻的我是非常难忘。”

偶戏的最大特色在于不受地心引力限制,能做出很夸张的动作。图为2023年2月12日,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于台北演出《小八义-八卦连环阵》,主演:李奕贤。(黄捷瑄/大纪元)

他举例,主角在很安静的场合处理一件事情,忽然外面金光一闪,其实只是一条道具布闪过来,那个效果就出来,“欸?有什么事情?”人戏就没办法这样,布袋戏有很多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别吸引人。

布袋戏有很多独特的艺术表现,例如红黑道具布在彩楼的上半部的“三光窗”闪过,预示剧情转折。图为2023年2月12日,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于台北演出《小八义-八卦连环阵》,主演:李奕贤。(黄捷瑄/大纪元)
布袋戏比人戏更擅长表现动物、神怪的剧情,两个妖怪由人形变为青狮(左)及老虎(右)。图为2023年2月12日,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于台北演出《火云洞》,主演:陈冠霖。(黄捷瑄/大纪元)

传统与现代的冲击

转眼六、七十年后,农村变都市,经济转型为工商业,人们的娱乐从围绕着庙会走入电视萤幕时代,现代文化挟着技术与经济优势冲击着传统文化。

“有时候时代的变迁让你觉得很陌生,穿破裤子就觉得很时尚,而且它是主流,还很有‘精神’。”对于近代台湾社会的变迁,陈金次有感而发。

陈金次谈起一段往事。1970年代,他的一位同事赴美留学,特地录了一卷电视布袋戏,希望能向外国朋友介绍台湾文化,在一次联谊会上,他把录影带拿出来放给外国朋友看,扩音器扬起‘叮叮叮董!叮叮叮董!’那是“藏镜人”出场时的配乐、《命运》交响曲的片段,一位外国朋友看完后很认真的跑来问道:Is that your culture?(这是你们的文化吗?)。同事语塞,一时答不出话来。

李天禄看戏偶“入神”

为了保存与推广传统布袋戏,西田社不仅抢救传统戏偶,记录老艺师的口述剧本,进行研究,也举办推广教育活动。

陈金次回忆,布袋戏演师李天禄曾经对他说,演戏之前要先看戏偶,看到“入神”,“入神”以后演出来的戏“如有神助”,观众就容易入戏。

台北偶戏馆收藏的传统布袋戏戏偶,左为“须文”(1930年代),右为《三国演义》人物(1930~40年代)。(黄捷瑄/大纪元)

“当然,戏偶能让演师入神,演出好戏,那戏偶的雕刻师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家!”陈金次说。

早期传统布袋戏从福建泉州传入台湾,最受欢迎的戏偶是出自泉州雕刻师江加走(1871-1954)之手。他擅长将人物的性格表现在偶的造型上,因其住泉州花园村,他刻的戏偶被称为“花园头”,是各界争相收藏的对象。

陈金次形容,“江加走不但把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妇人历经的岁月沧桑刻出来,他刻的戏偶恍若有神,是一位具有高尚女德的老妇人,在她面前不可造次!他刻的媒人婆鬓角贴着药膏,嘴角长了一颗黑痣,看起来就能言善道,市井味十足。他刻的武生天庭饱满,凤眼剑眉,雄姿英发,气吞万里,把传统中国人的英雄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刻的花旦,豆蔻年华,秀外慧中,如将放的含露芙蓉,在晨光中嫣然轻舞,又如新夏初开的幽兰,素朴中自有盈盈暗香。”

但是到了1970年代,戏偶已渗入西方文化的影响。陈金次说,“戏偶受西方美学影响,遂转化成不中不西,浓眉大眼,武生像个洋娃娃,毫无英气可言。晚近出现的电视戏偶,更受现代动画的影响,进入一种‘非我非非我’的世界--我是东方人,偶看起来像东方人、又不像东方人。主角冷酷狂傲而带杀气,有些邪门。”

电视布袋戏中一个著名角色的出场诗云:“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对此,陈金次感慨,“古今圣贤谁敢说自己是全贤?凯萨名言‘我来,我看,我征服!’狂傲不可一世,但人毕竟是人,剃人头者,最后还是被人剃了头!有道是‘真人不敢为天下先’,此兄如此夸张,或许是喝醉了酒吧!那戏偶有它迷人之处,可是总感觉有点邪门。当然它有很多粉丝,想想,这或许也反映这时代的某种苦闷吧!”

“所幸,近来也有些雕刻师,能掌握东方美学,在传统的基础上展现新页,更创生机,值尊敬敬。” 陈金次话锋一转说道。

音乐创造美妙的氛围

对于传统布袋戏,让陈金次最受感动的是1983年10月,小西园主演许王在台北青年公园“民间剧场”演出《郑庄公掘地见母》。

故事描述春秋时代的郑庄公,其母亲偏爱弟弟,并且谋划让弟弟夺取王位。郑庄公弥平弟弟的叛变后与与母亲决裂,誓言“不在黄泉不见面”。非常孝顺、管理边界的官员颍考叔听闻此事,就带着野味劝谏郑庄公。颍考叔替后悔的郑庄公出了一个主意:在颍地挖一个地洞,让郑庄公与母亲在“黄泉”见面,以除去不孝的罪名。

“后面这一段是文戏,颖考叔出场那一幕,北管乐起,壳弦声扬,后场传来‘紧中慢’福路唱腔,曲调高亢,唱的人非常有功力,是朱清松老师(北管音乐家,小西园主唱)。锣鼓声中,一白面书生出场,肩上背着一只大鸟,随着音乐优雅行步。”陈金次赞叹道:“俊秀的戏偶,雄浑的北管,雅劲的唱腔,英姿的过场,优雅的口白,瞬间创造非常美妙的氛围。这种美在其他剧种里看不到。光是这一幕,竟让我终生难忘。”

在传统与创新之间,陈金次认为,“任何东西不会一成不变,但‘变’应该有一个崇高的理想”,“要有自己的灵魂”,“其实我们的戏曲文化相当丰富多彩,例如电视布袋戏《相思灯》的配乐采南管创作,就是很完美的结合。”

西化潮流致民族文化断层

近百余年来,时代犹如一双看不见的手,切断人们与传统的关系,不论语言、饮食、衣着、戏曲、价值观……都是如此。

“迨自1915年,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以来,西风狂卷,其极端者更有废除汉字之议,在此潮流下,一切向西看,以洋为师,以洋为美。”陈金次省思,“打排球是体育,中国武术不是体育。我们的小朋友从小唱《两只老虎》、《我是只小小鸟》、《菩提树》、《桑塔露琪亚》、《归来吧!苏莲多》……很好!可是为什么不让他们也唱一曲《都马调》,来一曲南管,一曲北管,一曲昆曲,一曲京剧?兴来时更能吟一首唐诗?”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文化是多元的组合,以布袋戏为例,它需要具表演天赋的演师、优秀的戏偶雕刻师、后场乐师、服饰配件制作师,更重要的是懂得欣赏的观众。”陈金次期盼,“传统文化若能在教育体制里留有一席地,我们的下一代也不致对它有疏离感。失根的兰花,开不出芬芳的花朵;文化断层的民族,难创灿烂的文明。这个时代值得我们反省深思!”◇

责任编辑:施暮羽

延伸阅读:

小西园掌中剧团|《白马坡》 (1997)
https://youtu.be/Lp9athyFI-4

戏偶甩发,荡气回肠:屏东潮州新复兴|《月唐演义》
https://youtu.be/qBrzBL3EGm8

▶▶全部【掌艺传薪】文章

相关新闻
赴中参访一带一路 台湾私校恐遭红色渗透
统测周末登场 若遇地震将依三原则因应
保障身障生升学 大专明年起须提供甄试名额
组图:傅申教授古书画鉴赏题跋纪念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