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价升至12年来新高 或致亚洲食品通胀再起

人气 1599

【大纪元2023年08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陈霆综合报导)亚洲可能将面临一场粮食价格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由于印度限制大米(亦称稻米)出口,加上不利气候条影响产量和供应,使大米价格飙升至近12年来的新高。

据CNBC财经网站报导(链接),亚洲开发银行农业、粮食、自然和农村发展行业办公室主任张庆丰(Qingfeng Zhang)说:“全球大米价格尤其令人担忧,显然未来几个月内粮食价格将持续波动。”

今年到目前为止,除了印度之外,亚洲的食品通胀相对温和。但是一系列因素,加上大米供应短缺,很可能导致亚洲其它许多食品的价格再次上涨。

这些因素包括:极端气候、7年来首次出现的圣婴现象(El Niño),俄罗斯退出黑海粮食倡议,以及粮食保护主义导致的贸易限制等。

圣婴现象又称厄尔尼诺现象,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显著增温,它会带来狂暴的气象事件,给全球造成严重破坏。

在2010~2012年粮食危机时,亚行估计,国际粮价在2011年上涨了30%,并促使亚洲发展中国家粮价上涨10%。若按照每天1.25美元的贫困线计算,粮价上涨10%使6,440万人陷入贫困。这意味着,在此期间贫困率从27%上升到29%。

2023年7月2日,越南农民于夜间在河内的稻田里插秧。对于越南北部、中部的农民来说,在夜间插秧是应对创纪录高温的手段。 (Nhac Nguyen/AFP via Getty Images)

大流行过后 各国增加了大米储备

专家认为,如果仅是大米供应不足,大多数亚洲国家能承受冲击。

马来亚银行(Maybank)经济学家艾丽卡‧郑(Erica Tay)说:“价格肯定已飙升,这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而且还有人们恐慌性囤积的传闻。”

“但如果从整体供需数据来看,亚洲国家完全有能力渡过这次大米市场的价格和供应冲击。”她说。

她指出,该地区有几个国家,包括泰国、越南、缅甸和柬埔寨,是大米净出口国。此外,虽然中国的大米产区受洪水泛滥威胁。不过,中国目前仍有足够的大米库存。

“这是COVID的遗产之一”,艾丽卡‧郑说,“各国都意识到,无论是贸易冲击还是农产品供应冲击,他们都需要做好准备。实际上,他们已从过去三年的经验里,学会如何建立强大的储备。”

北京也一直努力保障粮食储备。中共领导层认为,依赖进口粮食是国家安全风险的一环。

艾丽卡‧郑说:“但我认为,若从长远看来,我们要警惕圣婴现象的天气模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正如今年下半年所预测的那样,农业供应可能会出现更广泛的中断。”

她说,主要的担忧是,不仅大米供应受到打击,整体农业产出也可能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导致消费价格通胀,出现更大的上行风险。

圣婴现象预计将在今年稍晚,使亚洲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这将对稻米作物造成影响。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泰国已鼓励农民减少大米种植,以节约用水。

标普全球的农经学家保罗‧休斯(Paul Hughes)说,同样的干旱条件还将影响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生产,以及澳大利亚的小麦和大麦。

亚行的张庆丰说,小麦和大米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也凸显了密切关注小麦价格的必要性。他也提到了必须关注玉米和化肥价格。

他说:“(巴基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小麦价格上涨,会促使消费者转向购买大米,从而对国内大米价格造成上涨压力。”

2022年7月31日,救援人员正在扑灭乌克兰顿涅茨克地区麦田遭炮击引起的火灾。(Handout/Ukrainian Emergency Service/AFP)

印度面临蔬菜、洋葱价格上涨

由于蔬菜价格上涨,印度上周六(8月19日)开始对洋葱征收40%的出口税,分析师正在研究这对全球的影响。

7月,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等主要农业区的高降雨量,导致储存的洋葱作物受损。根据印度经济部数据,印度洋葱零售价格同比上涨约20%。

与此同时,印度7月通胀数据同比上涨7.44%,创15个月新高,主要原因是国内食品成本飙升。

在安得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等番茄主产区发生洪灾后,番茄价格暴涨300%以上,印度正面临番茄危机,这凸显了恶劣天气对蔬菜价格的影响。

马来亚银行的艾丽卡‧郑说:“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我们需要接受,与气候相关的干扰将越来越频繁。”

2023年7月13日,印度国会成员在孟买高呼口号,抗议番茄(西红柿)价格上涨。 (Indranil Mukherjee/AFP via Getty Images)

粮价上升 可能反映在年底通胀数据上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8月3日的一份报告中称,全球粮食库存的增加,有助于抵御生产波动,并从消费者的角度减少经济影响。但是,食品在大多数新兴亚洲国家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中,占据了很大比重,约为30%至40%。

除澳大利亚、印度和泰国外,亚太地区大多数国家都是粮食净进口国。新加坡和香港的大米消费需求100%依赖进口。

野村银行表示,这使得亚太经济体“高度暴露于”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风险之中。其影响可能会在几个月后,体现在通胀数据中。

野村银行经济学家索娜尔‧瓦尔马(Sonal Varma)和卓希盈(Si Ying Toh,音译)在8月11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各国的滞后期各不相同,但平均而言,我们发现全球食品价格通胀与亚洲CPI食品通胀之间,存在6个月的滞后期。”

他们预测这些滞后期,从印度尼西亚的3个月到韩国的9个月不等。这意味着,粮食价格的飙升,会在今年年底或2024年初转化为粮食通胀。

野村认为,菲律宾是最易受粮价飙升影响的国家,因为食品在其消费价格通胀中所占的比例高达34.8%,仅大米一项就占8.9%。

低收入家庭无疑将受到最严重的打击,他们往往将较大比例的收入用于购买食品。当价格上涨时,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尽可能削减其它方面的开支。

责任编辑:叶紫微#

相关新闻
印尼鲁昂火山再次喷发 警戒级别升至最高
爱尔兰司法部长:八成寻求避难者来自英国
【晚间新闻】异常天气 长沙白昼变黑夜 河北内蒙飘雪
【环球直击】追查国际向FBI提交八万中共责任官员名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