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称因“渠道太多” 行会前不接请愿信

人气 295

【大纪元2023年09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报导)纵使港府屡屡强调香港“复常”,但似乎向政府反映意见渠道就不能“复常”。特首李家超明言不会再安排于行政会议举行前,由特首接请愿信的环节,声称向政府反映意见的渠道“太多”。有前区议员狠批该安排与政府消灭公民社会的大策略方向一致,认为政府将会愈来愈离地。

《信报》周二(5日)在政情专栏“香港脉搏”提到,向特首办查询因疫情暂停的特首在示威区接收请愿信的安排何时复常,获回复称不会专门安排行政会议前的接信,并指市民可透过多元渠道向特首和行会成员表达意见。

同日早上,李家超在行会前的记者会被问到上述安排时,指市民有不同的方法将自己的意见向政府反映,包括写信、电邮、电话,“我认为不需要特别安排一个环节在行政会议之前做,因为其实渠道太多”。

他声称会经常“落区听民意”,“很多机会接触市民”,但指自己的落区计划因为风暴原因而押后。

行政会议逢星期二开会,历任特首均会在抵达开会场地后,接收请愿者信件及见记者后,方开始闭门的行政会议。该安排自从政府总部位于中环政府山时期已经如是,到2012年政府总部连同特首办搬到添马现址后,安排仍然保留,甚至在2019年反送中运动期间,特首办遭水马包围加强保安,时任特首林郑月娥仍然维持在特首办外接信及在特首办内大堂见记者的安排。

不过到2020年3月31日起,政府以疫情为由,暂停接信安排,声称是为“减少群组聚集”,并将见记者环节移师到地方较宽敞的政府总部地下演讲厅举行。不过此项疫情期间的安排,一直延续至今。

特首接信 无经下属筛选、隐瞒

前油尖旺区议员林兆彬曾经是在行政会议举行前递信的一员。2016年,他在特首办外以中大校友捍卫院校自主关注组成员身份,向时任特首梁振英递交近700人的联署,要求废除特首必然担任大学校监的制度。

他5日接受大纪元访问时,批评取消行会前示威区递信的安排是大倒退,“连做骚都唔做(连做秀都不做)”。他忆述当年递信涉及政治议题,梁振英“扮听我讲嘢(假装听我说)”10秒左右,最后是“无乜效果(没什么效果)”,但面对其他普通市民的民生议题请愿,梁则与对方倾谈1、2分钟,认为至少该途径是特首直听取民意的渠道,并且未经过其下属筛选或隐瞒。

林表示,每星期一次的行会示威区递信“其实非常难得”,市民在没有被筛选、不用预约下,都可以直接向特首对话反映意见或问题,特首办亦会回复,又转介给相关政府部门,“我估(计)相关政府部门都会认真跟进,因为是‘上司’转介”。

与消灭公民社会方向一致

对于李家超声称的反应意见“渠道太多”,林反驳“渠道愈来愈少”,例如游行、示威、集会、政总外的“公民广场”已经没有,并质疑李家超所说“每星期落区与市民见面。”

林兆彬进一步指,政府取消行会前的递信环节,是不想“非建制人士”有任何机会与政府高官直接“接触”、“沟通”或“表达意见”,是配合“完善”各选举、不批准游行示威集会,与消灭公民社会的大方向一致:“只有亲建制或建制派人士才享有同政府沟通的特权,令‘非建制人士’搞组织、搞维权都愈来愈困难,市民如要维权,被迫要找建制派‘帮手’”。

他预计,将来特首本人与整个政府,会愈来愈不知道真实民意,“因为立法会、区议会、施政报告(地区)咨询会,全部都是亲建制人士,政府将会愈来愈离地”。

《施政报告》地区咨询会 获邀市民经政府筛选

特首李家超日前正就《施政报告》“咨询公众”。8月20日的第一场地区咨询会,获邀出席的市民均由18区民政事务处向特首政策组提名,整个咨询会亦几乎没有谈及任何政治议题,仅限于地区交通、旅游、街头表演文化、鼓励生育、保育、学生贷款、长者照顾等济民生问题,咨询会亦未有开放予传媒采访。

《明报》李先知专栏引述知情人士指,当局事前向出席者“建议”,希望他们能就民生经济议题作出建议。

翻查2023年《施政报告》的公众咨询网站,并无任何方法报名参加地区咨询会,只能透过在网上填写表格提出意见。◇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陈茂波澄清:没排除下调印花税的选项
港李家超拒重设行会前请愿
传港政府拟放宽新药注册 认可地证明书减至一个
程翔:认识中共隐蔽战线(2)渗透香港和美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