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集

【专栏】傅国涌﹕大学生竞选区级人大代表并不新鲜

【大纪元11月20日讯】这几天,网上不断传来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学生自荐竞选区级人大代表的消息。有人在报纸上发表评论说,在校大学生公开提出将竞选区人大代表“还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我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二十三年前轰动一时的校园竞选运动,仅北京就有17所高校、近百名在校学生参加竞选,而且北大、清华、北师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都有学生当选为区人大代表。

遗憾的是那一幕历史已被掩埋了很久,当事人或滞留海外,或沉浮商海,或隐没教坛、政坛,乃至被遗忘的角落,后来者知其始末的已越来越少。1980年,大学生自发竞选县(区)级人大代表从上海复旦大学、湖南师范学院开始,最后在北京各大高校蔚为壮观。当年,在北大物理系就读的王军涛、在哲学系读研究生的胡平等纷纷发表《竞选宣言》,亮出自己的政治观点,他们演讲、贴大小字报、召开各种选民见面会、辩论会,意气风发,以天下为己任。学生还自发创办了《竞选动态》《竞选短波》等小型刊物,组织汇编“竞选资料”最终,胡平以力倡言论、出版自由而在北大选区胜出。二十三年后,重读他们当年的热血文字依然会让人激动不已。那是一个远去的时代,是民族史上一道未完成的题目。

尤其难忘的是,在那次波及北京各大高校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不同思想、不同政治观点的学生几乎就当时中国最重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包括改革的方向与步骤、民主自由、共产党的领导权、对毛泽东功过是非及“文化大革命”的评价等。二十三年过去了,说实在的,我们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再也未能达到当年曾经的高度、深度。难怪二十三年后,大学生竞选区级人大代表还被当作了新鲜事。

我们这个健忘的老大民族,每一次高歌奋进的社会运动大半以失败告终姑且不说,更可怕的是用不了多少年,人们就会将一切忘得一干二净。每一次理想主义的前行几乎都是从零开始,没有任何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借鉴,没有先贤的业绩可以传诵。无怪经过二十三年的漫长岁月,我们仍然在民主化的道路上原地踏步。

1980年11月7日,北大哲学系研究生胡平呼吁选民:“投我一票我将力争更多、更可靠的权利回到你们自己手中”。2003年11月11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学生明亮发表《认真对待权利——告法大同学书》,以文言郑重宣告:“夫捍卫权利者,非特一国公民之荣光,尤为法科学生之职志。”相隔二十三年,两代人的竞选宣言如此惊人相似,真是莫大的悲哀。权利,多么美好的字眼,可是除了选择不同牌子的彩电、冰箱的权利,二十三年来我们又争取到了什么权利?

大纪元首发 转载请注明大纪元。(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