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化的追寻者 刘凤学

赵晓慧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11月26日讯】凭着没有故事剧本的舞谱,刘凤学用尽三十年将唐乐舞重现世人眼前。这位自信、恒定,不与俗世酬酢应合的独行艺术家,以一种唐人的风姿走进红尘滚滚、声言鼎沸的秋后台北。

七十八岁的刘凤学,总是一头古典的发式、简约的裙装及亲切和蔼的笑容,但紧抿的嘴角却又散发着坚毅、自信,谈起唐朝乐舞更是精神抖擞、眉飞色舞。她是中国第一位舞蹈博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舞蹈教授、国立台湾艺术学院教授兼系主任,也曾任国家剧院及音乐厅主任。

她一生投入现代舞、唐朝乐舞及台湾原住民的舞蹈,并应用拉邦舞谱重建与保存中国舞蹈及个人创作。民国四十九年,在国立师范大学教书的她,兴起了重建唐朝舞蹈的念头,只因受到当时的系主任的提醒,便开始长达半世纪的研究。

在阅读中国古籍的过程中,她不断发现唐朝文化的瑰丽,但是乐、舞文献却不多,所以她便从一九六五年开始,踏遍日本、韩国、大陆敦煌、大英博物馆、英国剑桥大学、法国,一步步地将唐代乐舞回溯。

一九六五年,她前往日本宫内厅,对唐代乐舞进行七个月的研究,并手抄了九十九首包括笛、笙、荜篥、琵琶、筝、鼓的乐谱,与六十多首舞谱。她两度前往韩国,并在西安、甘肃及敦煌考察唐乐舞遗留的文献。一九八二年,又在英国剑桥大学跟随L. E. R. Picken教授,研究唐乐历史及音乐。

在刘凤学眼中,唐朝文化的包容性极强,不管是边疆、佛教或西方的舞蹈,传入唐朝宫廷时,便由乐工唐朝化及礼节化,所以舞蹈中有许多礼节的动作,并以缓慢见长。刘凤学推测,这是受了儒家乐舞的影响,以礼节做为呈现,舞者是以奉献的心态来跳舞,而不是自我表现。

刘凤学认为,唐朝舞蹈中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动作、时间、空间及身体重力的变化,尤其是呼吸吐纳与平衡,从这些内涵当中她发现世间的学问有其相关性,例如牛顿研究宇宙的时间与空间的重量,都与唐朝乐舞不谋而合。

唐朝乐舞之所以能够昌盛,刘凤学认为,与当时政治的影响很有关连,若没有浪漫的皇帝唐玄宗,恐怕这些舞蹈也无法在宫廷中呈现。她也认为,唐朝舞蹈已是中国舞蹈历史的一部分,重要性就像人类的基因,在这个基因当中,可以看到敏捷、优美的动作,沉静的心灵气质。

重建中最大的挑战,是舞者如何揣摩唐代意境,因为这些舞蹈没有故事或剧本,刘凤学必须将艰涩的古代舞谱转述成文字,再将文字转述成动作,而舞者也必须依靠唐诗的指引,想像舞蹈的意境。逾半世纪的乐舞重建之路,刘凤学说:“我经历了三个不同认知阶段:绝对误差、强烈质疑、顿悟和折服于华服、吐纳与非谐和音之间。”

此外,古代及现代的生活节奏大不相同,以《团乱旋》为例,一分钟大约四十拍,速度非常缓慢,跳舞时心要很静,刘凤学笑说,这对年轻舞者来说是一种“虐待”。

她相当喜欢文学,尤其是王维、李白、杜甫等人的唐诗,尤其是杜甫,忧国忧民的仁心表诸浅白易懂的文辞,常引起刘凤学的共鸣。她也经常与舞者相处,偶尔会出诗题,请舞者作诗以领略诗中意境,以增加内在涵养。她的生活单纯,大多时间都是与乐舞、文学和舞者为伴。

为什么愿意花那么长的光阴重建唐朝乐舞?刘凤学说,投入舞蹈事业已经超过六十年,获得了很多个人的满足感,但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文化有所贡献,希望在有生之年呈现给世人。

刘凤学毕生的努力让她实至名归。她在一九七六年创办的“新古典舞团”,因为舞蹈空间安排独特,并深具中国色彩,获得的评价极高,成为台湾具代表性的舞团之一。一九六九年她获颁教育部文艺创作奖第一届舞蹈奖,一九九一年获得国家文艺特别贡献奖,一九九七年获选为美国舞蹈研究委员会(CORD)杰出舞蹈学者。

“什么人都可入舞”,这是刘凤学投入毕生舞蹈的经典之言,年届七十还能创作不辍,在台湾已属稀有,而能迭有创作者,更是罕少。与其说刘凤学是缪思特别惠顾的艺术家,不如说是丰硕的阅读滋润她源源不绝的创作泉源。

刘凤学简介

学历

1987年获得英国国家哲学博士学位

历任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舞蹈教授
国立台湾艺术学院教授兼系主任
国家剧院及音乐厅主任

创办

1976年“新古典舞团”
1994年“新古典表演艺术基金会”
2001年“唐乐舞”组织

现任

新古典舞团╱唐乐舞创办人暨艺术总监
新古典表演艺术基金会创办人暨董事长

──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唐代四首仅存宫廷宴乐舞   刘凤学今日重现
重建唐大曲 刘凤学新品再现乐舞新生命
唐大曲团乱旋今彩排明登场  重现唐古乐舞
此曲只应天上有 和谐、大度的唐乐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