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中金”褪色和“中信”走红

——大陆媒体披露权势资本与权力的密切关系

梁京

标签:

【大纪元12月2日讯】尽管“三个代表”的口号震天响,人所共知的事实是,大陆权势资本不仅从来没有停止以权谋私,而且愈演愈烈。对此,胡、温新政虽然对此进行了一些打击,如逮捕上海首富周正毅,但同时不得不对更多的权势集团网开一面。

一般公众虽然知道权势集团在疯狂地攫取利益,但对于其中的细节,却难知其详,除非像远华的赖昌星那样,直到东窗事发,才能够在事后略知一二。这种情况近来有了一点有趣的变化。一些重要的媒体,开始以比较隐晦的方式,向公众披露权势资本的动向。

11月中旬,《经济观察报》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中金褪色”的报导。对于不了解大陆财经和政治内情的人来说,很容易错过这篇发表在证券版的报导。但是,知道“中金”来路的人,则很快被吸引。“中金”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简称,它是大陆第一家合资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公司,中方是大陆的建设银行,而外方则是著名的摩根斯坦利集团。

这篇报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记者想告诉读者的是,一度风光无限的“中金”公司,现在却江河日下。“中金”的主要业务,是帮助有垄断收益的大型国有企业在海外和大陆上市。仅2000年,“中金”就先后将“中国石油”、“中国联通”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并帮“中国移动”增发成功,筹资额高达75亿美元。年底前,“中石化”又在“中金”的策划下在香港上市成功。这些业绩,不仅让“中金”名声大振,而且有几亿美元的利润滚滚而来,令海内外同业人士羡慕不已。但是,在2003年,“中金”却连连被大客户摒弃,几笔到手的大业务,都落了个竹篮打水的结果。

那么,“中金”何以在如此成功之后又迅速黯然失色呢?报导解释说,原因在于“中金”与摩根集团的关系没有处好。这个原因虽然存在,但是,所有了解内情的人,包括记者在内,都知道这绝不是主要原因。因为“中金”与摩根的疏远,恰恰发生在业绩最辉煌的2000年,而且,疏远的原因对业内人士甚至海外公众都非秘密。报导不敢说也不能说的真正原因,是“中金”的后台老板朱镕基如今已经不在权位,所以“中金”才会在大红大紫之后突然褪色。至于摩根与”中金”为什么发生隔阂,因为海外报纸早有报导,那就是朱镕基的儿子朱云来,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获得了对”中金”的实际控制权,而摩根方面对于这样的游戏,不感兴趣。《经济观察报》的记者,虽然不能把事情说穿,毕竟还是把朱云来进入”中金”这个事实,报导给读者,只是没有点明朱云来是朱镕基的儿子。报导还向读者撒了另一个谎,那就是”中金”与摩根发生隔阂之后,一度”群龙无首”,而真正的情况是,朱云来篡了”中金”的领导权。”中金”之所以能够在”群龙无首”的2000年,大发利市,原因也在于朱云来利用其特殊身份带来了大笔生意。

不过,在朱镕基下台之后,朱云来看来已成”中金”的”负资产”。大陆权势资本与权力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就在《经济观察报》感叹”中金褪色”的同时,《南方周末》发表了”长江电力”上市,给大陆股市带来巨大冲击的消息。”长江电力”是以三峡电力工程为依托,具有极强权力背景的公司。由于大陆股票陷入熊市已久,许多人在”长江电力”上市之前,就担心”长江”上市,将给股票投资者带来巨大灾难。因为机构投资者将抛售其它股票而建仓”长江”。在小投资者的舆论的压力下,大陆当局曾经一度停止”长江电力”上市的程序。但是,由于”中信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介入,”长江电力”上市终于获得成功。《南方周末》透露,中信为此将有近一亿元的利润进账,但是大批中小投资者则因为股市大幅下跌而血本无归。许多人事前的恶梦果然变成了现实。

《经济观察报》透露,”长江电力”上市,本是”中金”的业务,最后却成了”中信”的大鱼。此中奥妙自然不难理解:”中金”的权力背景因朱镕基下台而褪色,而具有强烈”太子党”色彩的”中信”则因曾庆红的高升而走红。《南方周末》还透露,大陆央行特别投放了200亿资金,缓解”长江”上市的不利影响。知情人从中完全可以作这样的解读:这是同样有”太子党”色彩的周小川,对”中信”总裁,王震之子王军的一次接应。这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大陆权势资本的游戏还远远没有结束。

RFA(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经济评论:通货膨胀压力对胡、温新政的挑战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