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头号功臣

特写:格林斯潘—仅次于总统的第二号人物

标签:

【大纪元3月10日讯】3月6号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也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行长格林斯潘的77岁大寿。这位德高望重的风云人物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贡献被世人所公认。 图为格林斯潘档案照。(法新社)

*仅次于总统的第二号人物*

据美国之音记者杨静纽约3月9日报导,提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不仅在美国是家喻户晓,在世界上他也享有相当高的威望。他1926年3月6日出生于纽约市。自1987年,格林斯潘掌管[美联储]以来,已历经16个年头。格林斯潘在控制通货膨胀和提升消费者对经济的信心方面可谓功不可没,他被认为是美国仅次于总统的第二号大人物。

*差点儿成了音乐家*

格林斯潘生长于纽约曼哈顿,由母亲及外祖母带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一向严肃的经济学家在年轻时,曾积极追求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高中毕业后,还曾以萨克斯管和单簧管演奏师的身份随乐队巡回演出一年。1944年到1948年,格林斯潘就读于纽约大学商学院,并在1950年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与债券交易人William Townsend组建[Townsend-Greenspan 经济咨询公司]。1958年Townsend过逝,格林斯潘成为该公司的总裁及拥有者。1977年,拿到他的博士学位。

*通胀失业控制有方深得赞誉*

格林斯潘自1967初涉政坛,充当尼克松总统竞选团队的民主政策调研主管。在1987年,里根总统正式任命格林斯潘为[美联储]主席。葛老任职期间,由于在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提高就业率和消费者信心而深得金融界的赞誉。[慕迪信用评级公司](Moody’s Investor)的Kamalesh Rao认为“格林斯潘是历史上最有能力的联储主席”。

根据著名的低失业率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上升的“菲律普曲线”论点,多年来,经济专家们坚信,为控制通货膨胀,失业率不可低于6%。而在格林斯潘经济时代,失业率跌破4%的低位,通货膨胀却全然不见。

*成功预见90年代信息科技飞跃*

格林斯潘的功劳之一,就是他预见到了90年代信息科技飞速发展,不但能提高生产效率,也提高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力度与速度的上限空间。他不顾[美联储]以及国会保守人士的冷嘲热讽,坚持推行原定政策,实现了美国经济史上最长的一次增长扩张期。同时,格林斯潘首创的超低失业率新标准,为美国中低阶层以及数百万穷人和移民创造了巨额财富。

《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的经济专家Peter Coy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说:“他给美国经济更大的增长空间是正确的决策。他为美国民众与世界民众创造了致富的机会,因为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核心。”

*快速繁荣与科技泡沫*

由于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与利息调整策略鼓励人们投资,股票市场成了美国新经济和新型技术工业的筹资中心,从而为美国创造了高效率、高增长和快速繁荣的环境。但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也引发了相当严重的后果,导致2000年初的科技泡沫与股市大跌。

[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的首席经济师William Dudley说:“我认为,格林斯潘应该注意的是对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保持相对冷静的态度。因为他对生产效率上升的大幅宣扬,无形中鼓励了投资人在股市高峰时投资科技资本产业市场。”

*布什要撤格林斯潘,难*

另外,【彭博新闻社】的一位经济专家指出,格林斯潘不久前在国会作证时暗示自己任职期满,无心恋查栈,并且对布什总统的减税方案提出批评。人们预计2004年6月份,[美联储]主席这把交椅有可能换人。但美国之音专访的几位经济专家则有不同的看法。[高盛公司]的首席经济师William说:“我想布什政府当然希望格老支持经济方案,但是如果布什政府单纯因为这个原因就不再任用格老,有点太过分了。我想格林斯潘能过这一关。”

《商业周刊》经济专家Peter Coy说:“格林斯潘已树立了控制通货膨胀和英明决策的威望,如果他不想再干了,布什当然有自由另选他人,但如果格林斯潘有意愿继续就职,但布什政府不任命他,我想美国的金融市场会出现大跌,因为人们会对美国经济的实力与内部机制失去信心。”

*精力充沛77岁不服老*

然而已77岁高龄的格老,会不会因高龄而力不从心呢?《商业周刊》的Peter Coy继续说:“我想有人在77岁是衰老无力。但有人即使到了80 也是精力旺盛。我想格老是属于那种精力充沛过人,经验与资历随岁月而加深的人。”

高盛公司的William说:“我与格老面谈多次,他总是聪慧、敏感、精力过人。我们每次交谈都觉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对经济方面的知识,他可以说的上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人。”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格老国会作证华尔街潮涨潮落
格林斯潘质疑布什减税计划
格林斯潘再次警告美国赤字危险
格林斯潘反对提高存款保险上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