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中共企图分化游行港人

史文

标签:

【大纪元9月19日讯】香港市民“七一”上街游行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对大游行严重缺乏“心理准备”的那些负责香港事务的权威们,经过一轮恶补“资讯”,开始发表“研究成果”了。近期络绎于途奔波在中港间的政、商名士闻人,捧回的“中央精神”,向港人传达一个新讯息,就是指参加七一大游行的市民“大多数是爱港爱国的”,“当中只有极少数是反中乱港”。

政治定性与淡化政治色彩

但是,在此“大多数”与“一小撮”论推出之同时,归结大游行的原因却是“中产阶级经济利益受损”、“小市民在金融风暴和非典中更形穷困”、“政府的‘一国两制’经验不足以至施政失误”……总之,无一不是归咎于经济搞不好,才有这么多港人上街大游行。就是不肯承认港人大游行的真正主题是反对廿三条立法。

既然坚称港人参加大游行的原因是为民生,不是港人争民主的政治诉求,又为何把参加游行的人分成政治极端的两大类?“爱港爱国”与“反中乱港”,无疑这是以“政治”标准来区分游行人。而且,是百分之百的以政治“分类”、政治“排队”,来为游行的港人作政治“定性”。

值得指出的是,以“一小撮”与“大多数”分化法,来为香港“七一”大游行的五十万人分类划线,是完全站不住脚,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首先,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定性”,不过是自相矛盾者的言不由衷。他们何尝不知道,“七一”游行是地地道道的政治抗争?之所以非要说是经济不景促使港人游行,显然,为的是淡化这场游行的政治色彩。是不想令国际社会把港人对廿三条立法如此强烈的反感根植在心,也不想紧邻香港的大陆人民有样学样(虽说内地对港人大游行极力封锁消息,在资讯发达的时代仍是不乏渠道传达讯息的)。更重要的是,把港人明明白白的政治诉求刻意曲解为只是要求搞好经济,才能为下一步只从经济上给港人一些好处,而拒不对香港民主政制松绑寻找借口。

游行后一个多月来香港的状况便是真实的注脚。一方面实行放宽大陆有钱人“救港”的“自由行”,正如有人所形容的“喂饱香港”——直情把港人当成政治婴孩,塞个奶瓶免哇哇叫。另一方面,在“大多数爱港爱国”、“一小撮人反中乱港”基调下,重新部署,整顿旗鼓。正如董建华宣布撤回《国安条例》后,即时有港区“人代”称:“政府只是临时变阵”,“稍后政府便会重提立法、重新开战。”好一个“开战”!最是生动描摹摩拳擦掌之势。时下,香港出现的稀奇古怪的阴谋论、蛊惑人心之说,亦可见“战”声已隐隐可闻。

逻辑的混乱

其二,指港人大游行“大多数人爱国爱港”,只有“一小撮”是“反中乱港”,在逻辑上充满混乱,极其荒谬。如果照这个“论调”来推理,既然五十万人中的大多数是“爱国爱港”,也等于给了七一大游行一个“说法”——证明游行行动是“爱港爱国”的。没理由说“大多数”“爱港爱国”的人,共同做一件不爱港爱国的事吧。如果港人游行是错误的,只是为了对“大多数”的人不予追究才“宽大为怀”如此“定性”,这岂不否定了人民有和平游行的权利?相信在有宪法的国家(港人更有《基本法》保障),政府是不能剥夺人民这个权利的。换言之,对于港人这次极其和平理性的大游行,全世界都给以肯定,还有哪一个政府能否定,能指责这不是“爱港爱国”?

既然如此,被指责是五十万人中的“一小撮反中乱港”的人,为什么会参加一个“爱港爱国”的大游行呢?难道他们人格分裂?难道他们在“七.一”游行队伍中捣蛋、破坏?答案不难得出,事实上游行后有大量照片、录影带为证,警方更是跟足全程,不可能“看漏眼”。全世界都看到的是,那天没有人在游行中做不合法的事!那就是说,这“一小撮”也是与“大多数”一起,参加的是“爱港爱国”大游行。

中共的设想是痴人说梦

当然,更不能说“大多数”是受到这“一小撮”的蒙蔽,才上街游行的,这样说不仅否定了五十万港人,实际是把自己推向港人的对立面。

或者,提出“一小撮”论者的意思是指,这“一小撮”当时不在游行之列,是“在背后煸动”?哈!那不但证明游行的五十万人全部是“爱港爱国”。更证明这“一小撮”不存在!请清醒地想一想,这游行的五十万人谁能“操纵”得动?过去香港的选举日,各政党派人上街“洗楼”,不出来投票的还是不出来。自由思考、自由决定惯了的香港人是那么好“煸动”的吗?未免太小觑港人了吧!再说,广大“爱国爱港”的港人,一下子都涌上街,受那“隐形”的“一小撮”指挥?这种设想本身就是既脱离香港实际,又毫无科学道理的痴人说梦。

“揪出一小撮”,这是惯技

再者,以“一小撮”与“大多数”之说,来界定港人“七一”大游行,非但于事实、于逻辑都是一塌糊涂,也经不起任何数据考证。在七一大游行中所显示的标语口号,绝大多数是反对廿三条立法,和要求董建华下台。五十万人同时提出这种诉求,如何区分哪些是为了爱港爱国,哪些不是?“大多数”有多少人?“极少数”又是多少?这是经过完全中立的专业机构调查统计的结果吗?是香港全民的投票认定吗?现在是廿一世纪科学昌明时代了,统计结论是要以科学数据作基础的。民主社会中,主观“臆测”完全不能取信于民。

应该说,“一小撮论”从来是中共过去在每次政治运动中惯用的“统计法”。还应该说,自从世上第一个“布尔什维克党”以“多数派”命名以来,共产党就世袭了这个“封号”,永远称自己是“多数派”,敌对方或是假想敌,就是少数派。这是不许广大民众进行投票表达意愿的,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下,“你必须服从我”的专制极权哲学。

因此对港人游行祭出“大多数”和“一小撮”,并不是北大人的新理论,以往中共搞的每一场政治运动,无不是以此为斗争手段,所谓“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达到各个击破目的”。现在又要用来对港人大游行“划线”,虽然较当年对八九年那场群众运动是“现代化”了,“打击面”大大地缩小了,但原则上并没有放弃揪出“一小撮”的惯技。

较早前不是有人拿出文革历史来教训港人吗?港人真的应该再翻看文革那段颠倒黑白的历史,才会对“大多数”与“极少数”的论调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将来当自己被划在“大多数”之列,便庆幸自己获“信任”;以为自己没被扫入“一小撮”,便感泪涕零,那是可悲的天真。如果为了要保住自己在“大多数”的“位子”,就助纣为虐,那更是愚蠢的犯罪。历史的教训讽剌又残酷:今天你是“大多数”,明天你就可能变成“一小撮”,这是“斗争”的需要。陶铸的故事,是尽人皆知的,在他没被揪出来成为“一小撮”的前夕,他还是指挥“大多数”斗“一小撮”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要员呢。

──原载《动向》九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山西发现春秋战国墓葬群
PC变装秀  创意百分百
蓝天美展展示空军将士眷属艺术成就爱国情怀
文化漫谈:围棋与中国历史文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