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哪来的七成失业率?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日讯】这一波的教改争议中,有一类关于大学机会增加的批评认为,一方面大学开放造成大学生的素质下降,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增加之后,导致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相当普遍。前者其实不值一驳,当同一世代念大学的比例由10%增加为30%时,大学生的“平均”素质当然会下降,重点是这多出来20%的就学机会,提供了许多人上大学甚至向上流动的机会。如果真要强调大学生的素质,何不将大学的机会降至1%,保证大学生的平均素质会大幅提高。至于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说法,也不知是从何说起。

实际上是高学历低失业

上个月成立的“重建教育连线”,在其成立宣言中指出,“根据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最近3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相当普遍,……,去年的应届毕业生中有七成的人失业。”。虽然该文表示是根据主计处的统计,但是据我所知,主计处应该没有针对去年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相反的,主计处“人力资源调查”每个月针对十五岁以上人口的调查显示,自1997年开始,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都比高中职毕业生为低。去年的高中、高职和大学的失业率分别为5.55%、6.04%和3.89%。当然,3.89%并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只是,“应届”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真会差这么多吗?

有趣的是,在中国时报8月19日引用某人力银行的资料,题为“大学生悲歌,六成八毕业生待业中”的报导中,这个大约七成的失业率又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调查是以网路问卷进行,发出样本九万多张,有效样本一万九千余份,回收率只有21%。样本的偏误虽然相当严重,却足以为“可怜大学毕业生”的说法再加一笔了。

政策讨论忌用错误资料

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生涯选择,其实不只有工作或失业两种。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可能选择继续念研究所,男生或者先去当兵,这些情况的毕业生都不计算在劳动力中。因此,观察应届毕业生的处境,除了计算正确的失业率之外,还要知道有多少比例的应届毕业生决定进入职场工作。

为了推估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虽然主计处并没有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调查,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使用2002年9-12月的“人力资源调查”,分析23岁和24岁的人口中,已经完成大学教育者的工作状况。结果发现有44.1%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继续念研究所的有19.4%,当兵的比例为26.6%,失业者的比例为8.0%,其他未升学也没有进入职场的比例为1.9%。失业率的定义是失业人数占就业与失业总人数(即进入职场者)的比例,依此定义的失业率为15.4%,离七成还相当远。政策讨论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对事实的正确掌握,建立在错误资料上的政策意见,意义其实不大。──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