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使“贪官年轻化”?

标签: ,

【大纪元1月2日讯】2002年中国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不满35岁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案件7331人、渎职案件2820人,分别占全年38022人的19.28%、9677人的29.14%。2003年这两个比例依然居高不下。全国的职务犯罪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人民网1月2日刊登了署名傅一河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全国的职务犯罪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并分析原因有四:

一、耳濡目染
未入官场便明白,头上乌纱自始至终捏在领导手中,什么时候给你,什么时候也可以罢你,于是唯马首是瞻;再发现“腐败”结成一个“圈”,圈子里的人“利益均沾,荣辱与共”。而反腐职能部门“老好人当家”。一立案,便被“说情风”,“重金公关”,等八般武艺所征服,再不听话就被就叫停、换人。这一类活生生的“读物”潜移默化,豁然开朗,“贪功”“更上一层楼”。

二、政治信仰缺失
大贪官胡长清曾对移居国外的儿子说:“总有一天中国会不行的”,“有两个国籍,将来就有余地了。”为此全家都办了化名身份证和因私出国的护照。已被枪决的北京电子动力公司经理兼党委书记陈铭有“肺腑之言”:“在地球爆炸之前,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山东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私下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出路。”“河北第一秘”的李真则想得更远:“与其一旦江山易手,自己万事皆空,不如权力在握之时及早做经济准备。”于是,“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要)去掉虚的,扔掉远的,抓住硬的,捞到实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三、制度问题。“我们的制度就是吸引人才去做官。”

有“位”才有“为” ,年轻干部的“大为”,便是保住“官位”。有了官位便有了与之俱来的一切:票子,车子、房子、美女、出国考察等等如影随形。往上爬,是要搞“交易”,甚至是要搞“斗争”的,一旦卷进政治漩涡就别想退下来,只好一条道走到黑,甚至铤而走险。有一句话:“给一顶帽子,害一个科学家。”有的博士、硕士主动追求走仕途,这比被动接受安排更可怕。高官显,高官险。几人看见后一面?

有一种“伯乐”别具慧眼——提拔年轻人,首先是看这个人有没有后台。通过提拔干部编织自己的关系网,把提拔下属当作他往上爬的梯子。而且他提拔的干部,是“人才”更是“奴才”。他的话就是“圣旨”,不能越出他画的圈。违者被打得一佛出窍,二佛升天。有这种霸道官员,更多的人怀才不遇,报国(报单位)无门。

  四、民众监督缺乏

任何一项制度欲行之有效,没有民众的参与,百姓的监督,其生命力决难持久。官方鼓励民众参与,不能只是摆出一个姿态,关键是要拿出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规则。例如表达民意的渠道,官员什么样的“错”该由民众来认定,如果民众认定某人该“下”怎么个下法。如果最终“解释权”还是在领导,决定权还是领导一句话说了算,那还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近年来花样翻新的“改革新政”便有这种“嫌疑”。湖南、成都推出的“干部辞职制度”真正“兑现”了多少?什么承诺制、首问责任制,这样“禁令”那样“不准”,会不会是在“耍把戏”?再看看眼下一些地方热热闹闹的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只要认真考察就不难发现,又是一种“官场秀”——某地“县长推荐人选”,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45岁以下,在该市担任副处级以上职务两年以上,结果仅有89人够条件。这种“官选官”,离公平、民主的要求远着呢。

  文章总结说,“贪官年轻化”趋势,根本原因还是干部选拔、管理制度政策存在着漏洞。抓贪官,杀贪官,“双开”、“三讲”,要同时并举,更要修补产生贪官的制度。干部不搞终身制,要搞引咎辞职,要由百姓打分评定,要实行淘汰,淘汰后空缺的岗位再通过公选程式来补充。官员有进有退、能上能下,又有任期框着,这就好办了。只要民众能够真正拿捏住官员的“命脉”,还怕官员不为百姓干好事?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贪官被双规  儿女海外受累
徐水良:评伪改良主义的名言“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
贪官王怀忠受审 称“历史将证明这是最大冤案”
贪官在京购房方便跑官 炒热北京房地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